摘要:近日,在中国电商直播风头最盛的李佳琦直播间,多个消费者爆料称,他们以一千多元的价格下单购买了原价约3500元的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结果却遭遇商家“鸽货”:不仅迟迟不发货,最终更以“价格标注错误”为由,单方面关闭订单。有些已经发货的订单,甚至被店铺以“应客户要求
近日,在中国电商直播风头最盛的李佳琦直播间,多个消费者爆料称,他们以一千多元的价格下单购买了原价约3500元的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结果却遭遇商家“鸽货”:不仅迟迟不发货,最终更以“价格标注错误”为由,单方面关闭订单。有些已经发货的订单,甚至被店铺以“应客户要求”的名义直接拦截包裹。石头科技的客服表示,这些订单因平台价格配置Bug,导致产品价格错误锁单,订单无法进行发货,所以平台自动取消了订单。
面对消费者的不满,石头科技仅以500元天猫红包“打发”——仿佛买错的是顾客,而不是他们自己。对此,不少消费者并不买账,因为这种低价Bug不止出现了一次,而是在不同时间段反复出现。他们认为应该按其购买价格发货。
值得玩味的是,石头科技的主页广告语是“销量第一”,等到产品销量上去了,商家就开始大规模取消订单。
更有网友直接指出,去年618石头科技就有类似的操作,今年又故技重施。这样的大促活动,总不能年年都出Bug吧?像618这种大促活动,各店铺基本都是有经验的运营上,很小概率会犯标错价格的低级错误。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石头科技在电商运营上的极度不专业,更揭示出其对消费者权益的公然蔑视。
"价格标错"不应成为免责挡箭牌
首先,所谓“价格标注错误”,是否属实尚且存疑。即便确有错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石头科技不应连最基本的价格校对机制都做不好?还是说,在直播间制造“惊喜价格”,先诱导消费者下单,再以技术性借口否认交易,这本就是一场设计好的“钓鱼局”?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电子商务法规,商品一旦标价并下单成功,除非出现重大误解或不可抗力,商家无权单方面取消交易。而此次石头科技既无明确通知,也无与用户协商解决,强行关单的行为已涉嫌违约。
有律师指出,若商家确实因“价格标注错误”导致合同重大误解,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订单,但单方面关闭交易并补偿红包涉嫌违约。消费者已履行付款义务,商家无权强制取消订单,必须协商一致或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此外,店铺页面标注"价保618",但客服称"红包补偿非价保服务",被指虚假宣传。
从高速增长到信任坍塌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欺客”事件并非孤例。在过去的一年中,石头科技虽然表面上营收增长迅猛,2024年营收达到119.4亿元,同比增长38.03%,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64%,经营质量明显下滑。
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昌敬高位套现近9亿元,却劝投资者们可以耐心一点,被质疑“割韭菜”,加之屡次在售后服务与营销方面引发争议,石头科技已从“国货之光”逐渐滑向“消费陷阱”。
直播电商本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拉近距离、建立信任的重要通道。但石头科技却将其变成诱导下单、欺骗消费者的陷阱。这不仅是对法律的轻视,更是对市场口碑的自毁。
企业失信比产品失效更可怕
一个品牌的价值,不只在于技术和产品,更在于它是否尊重消费者。如果石头科技今天能以“价格标错”为由拒绝发货,明天是否也可以以“系统出错”为由取消售后?这不仅是对个别消费者的不公,更是对整个消费者市场的轻视。
面对这场公关危机,石头科技若仍以敷衍塞责的态度应对,将注定迎来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局。
当企业不再敬畏契约、不再尊重用户,它离崩塌就不远了。
来源:原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