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锦 |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82-1085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04:23 3

摘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长聘副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年永威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易君健教授、席天扬长聘副教授、于航助理教授、王轩助理教授、徐化愚助理教授、黄清扬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仇心诚助理教授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82场

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

主讲人:

罗茸(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讲座主题:

Externalities and Vertical Bargaining in Two-Sided Markets: Evidences from Shopping Malls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长聘副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年永威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易君健教授、席天扬长聘副教授、于航助理教授、王轩助理教授、徐化愚助理教授、黄清扬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仇心诚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罗茸分享的研究探讨了双边平台中卖家之间的市场规模效应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吸引顾客进入平台来提升彼此的市场份额。平台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对卖家收取更高的价格。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双边市场的结构性模型,模型中消费者选择卖家,卖家在价格上进行竞争,而平台则与卖家进行谈判。研究团队对上海15个购物中心的商铺数据进行建模,发现不同类别的商铺市场规模效应差异显著。

进一步分析表明,商铺的议价能力与商铺的规模和楼层位置密切相关,商铺越大、楼层越高,其在与购物中心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越强。此外,研究还通过反事实分析,考虑到随着零售行业的增长,线下零售商逐渐退出市场的趋势。结果显示,如果将零售商铺转变为其他类别的商铺,购物中心可能会获得更高的租金收入。

研究为理解双边市场中卖家和平台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商铺规模、楼层和类别对市场效应和议价能力的深远影响。研究结果还为购物中心在优化租赁策略、调整商铺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尤其在面对零售商铺关停的行业趋势时,提供了新的商业策略思路。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83场

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Fei Huang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讲座主题:

Marginal Fairness: from Fair Predictions to Fair Decisions(边际公平:从预测公平到决策公平)

主持老师:

贾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陈泽(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冯润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魏丽教授

讲座内容:

Fei Huang介绍了她和合作者关于边际公平性(Marginal Fairness)的最新研究。社会中歧视现象普遍存在,而传统的机器学习公平性概念主要关注模型预测本身的无偏性。然而,保险领域的公平性研究往往超越了单纯的预测任务。为此,研究将决策过程建模为两个步骤:一是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损失随机变量;二是广义扭曲风险度量(Generalized Distortion Risk Measure)指导最终决策。

Fei Huang强调应在决策制定的第二步执行公平性,即“决策公平性”(Decision Fairness),以确保结果的公正。边际公平性是一种创新的标准,旨在消除决策对受保护特征(如性别、种族、宗教等,无论是连续、离散、单变量还是多变量)的敏感性。该方法通过引入级联敏感性(Cascade Sensitivity),确保在扰动受保护特征时,协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得以保留。与传统方法可能需要舍弃受保护特征不同,边际公平性允许在预测模型中使用这些特征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然后在最终决策阶段通过调整风险度量来实现公平。

该研究提出的边际公平性概念将公平性的焦点从预测扩展到基于风险度量的决策,为在保险定价(如机动车保险、健康保险)、资本配置、金融信贷和抵押贷款定价等高风险决策场景中实现公平提供了一个更稳健、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84场

经济史工作坊

主讲人:

Duol Kim(韩国明知大学)

讲座主题:

A Name is More Than Just a Name: Responses to the Japanese Name Policy in Colonial Korea, 1940-1945

主持人:

赵一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徐志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郝煜长聘副教授

讲座内容:

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引入外来劳动力成为一个政策选项。族群多样性可能是社会经济活力的来源,但也可能导致族群间的冲突,因此很多国家会执行同化政策。研究人们对同化政策的反应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平衡。

Duol Kim与Dohyung Kim、Sung Nam Kim合作的文章研究了在韩国日据时期1940年开始的“创氏改名”政策背景下,哪些群体以取日本名为向上流动机会,从而积极响应同化政策。文章是第一篇将强制改变姓名的政策作为一种低成本同化政策的系统研究,回应了同化政策影响改名行为的文献,并探究了同化政策的经济影响。

Duol Kim介绍了历史背景。日本1910年殖民韩国后,一直采取歧视和隔离的政策,直到1939年为了更广泛地战争动员而寻求同化韩国,因此颁布了“创氏改名”政策:改变韩国原本姓氏合一的状况,保留原姓、强制新取日本风格的氏,对名则没有强制要求;改变女性结婚后保留原姓氏的做法,强制随夫氏,因此也改变了韩国的家庭结构。政策执行后,几乎所有人都改了氏,有约10%的人改了名,文章探讨了改名的人的特征。

Duol Kim及合作者收集了庆尚南道彦阳邑的历史户籍数据、学校毕业生数据、地方志和土地数据,共包括6607个人、1465个家庭。初步的分组描述性统计发现,男性、年轻、高中教育、中等阶级(而非最高阶级)、拥有土地与改名行为正相关。他们还展示了姓名中所用高频汉字的变化,从而证明了此时的改名确实主要是由韩国名改为日本名,排除之前已经全是日本名、此时改名与同化政策无关的可能性。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多元回归稳健地证实了上述结果。使用风险模型,Duol Kim及合作者还发现男性、年轻、受过更高教育、中等阶级、拥有土地的人改名时间更早,体现其改名动机更强。改名是否真的带来了向上流动机会呢?数据有限情况下,他们以拥有土地作为经济情况的衡量,发现效果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土地所有权变动较慢而改革持续时间只有五年有关。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085场

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Claudio Mezzetti(Colin Clark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讲座主题:

Public Goods, Social Alternatives, and the Lindahl-VCG Relationship

主持人:

石凡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博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翁翕教授、刘烁副教授、王子伟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赵玮讲师

讲座内容:

Claudio Mezzetti的研究聚焦于林达尔价格与VCG机制中的支付关系。林达尔价格是对瓦尔拉斯价格的一种扩展,它提供了一种在分散市场中实现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定价机制;而VCG机制则是机制设计理论中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经典方法之一。为了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他at构建了一个包含有限产品、有限用户和单一厂商的模型,假设用户和厂商的收益函数均为拟线性。在该模型中,Claudio Mezzetti发现:每位用户所对应的最小林达尔价格恰好等于其在VCG机制下所需支付的金额;同时,厂商在VCG机制下所获得的总收益也等于其在最大化林达尔价格配置下的收益之和。该结果表明,林达尔价格不仅能够激励用户披露私人信息,还可以在适当选择林达尔分配的条件下,实现与VCG相当的分配效率。然而,Claudio Mezzetti进一步指出,若在实际中存在价格约束,这将会缩小可行的林达尔价格集合,进而导致参与者对VCG支付方式产生弱偏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

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4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103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7场活动,2024年举办了218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芋泥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