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祁阳广袤田野间,总能看到农技专家易爱民的身影。这位扎根基层27年的“三农”工作者,用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让“藏粮于技”战略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红网时刻新闻5月23日讯(通讯员 冯骎 邓钦友)在祁阳广袤田野间,总能看到农技专家易爱民的身影。这位扎根基层27年的“三农”工作者,用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让“藏粮于技”战略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走进七里桥镇龙门新村双季稻单产提升万亩示范基地,绿油油的早稻长势喜人。由易爱民团队推广的“五统一、两利用”种植模式,将工厂化育秧、测土配方等6项关键技术打包成“科技套餐”。今年全市打造的60个万千百双季稻单产提升示范片,带动5.6万农户实现标准化生产。
祁阳市粮油发展事务中心主任易爱民介绍:“今年我们在全市万干百双季稻单产提升示范片主推‘五统一、两利用’种植模式,通过这一种植模式的推广,早晚稻两季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以上,可带动全市水稻亩平增产4至8公斤,同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将大幅减少,水稻种植真正实现‘双增双减’的目标。”
在七里桥镇湖塘湾村,20个水稻新品种正在进行“田间大考”。易爱民创新建立的“看禾选种”平台,年均引进试种30余个新品种,筛选出的株两优4024等5个优质品种已覆盖全市60%稻田。
“今年我们在茅竹镇富联村和七里桥湖塘湾村安排了早晚稻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通过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可引导农民看禾选种,使更多优良水稻新品种在全市得以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易爱民说道。
为解决油茶林前期管护难题,易爱民设计的“垄作双行”套种技术,让3.2万亩幼龄油茶林变身“立体粮仓”,每亩增收超千元。
白水镇烟塘村油茶种植大户黄腊生说:“我们的油茶面积有300多亩。没有挂果,一年还要除草需要劳力,现在套种花生,一亩有400多斤花生,利润大概有1000元一亩。”
易爱民介绍:“全市新建的油茶园和果园面积很大,为将这些土地资源利用好,我们采取在油茶园和柑桔园套种花生或大豆,在种植上釆垄作双行、单粒精播栽培方式,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每一棵花生苗的生长环境都像是单栋小别墅,这样独立生长的花生和大豆的产量将比传统种植模式可增产20%以上,这样即培肥了地力又增加了旱粮播种面积,同时也为全市林下经济探索了一条增产增收的新路径。”
从事农业工作27年以来,易爱民长期深入一线,年均下乡技术宣传培训超过120多天,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30多个,开展各类试验示范40多项(次),筛选出适合祁阳栽培种植的粮油主导优良新品种30多个,总结推广粮油高产栽培新技术10多项。如今,祁阳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突破98%,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正在这片沃土上续写新篇。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