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集采政策明确将新药排除在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加速创新药放量。例如,恒瑞医药PD-1单抗续约价格仅下调3.8%,显示政策对创新药的倾斜。
在医药股大牛市中,创新药、中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四大板块各具特色。合理配置才能使收益最大化。
一、板块核心逻辑与投资价值
1. 创新药:政策红利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2025年集采政策明确将新药排除在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加速创新药放量。例如,恒瑞医药PD-1单抗续约价格仅下调3.8%,显示政策对创新药的倾斜。
中国创新药研发投入增速达25%,2025年预计1/3企业实现盈利,2027年全面进入利润释放阶段。前沿领域如CAR-T疗法、PROTAC蛋白降解剂等进入临床Ⅲ期。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授权首付款达5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已达36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创新药板块PE处于历史低位,港股创新药ETF PE-TTM为25.07倍,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2. 中药:政策保护与老龄化需求共振
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经典名方开发。
中药在慢性病、康复领域优势显著,契合老龄化需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企业依托经典名方开发抗衰老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中药板块PE为23.42倍,处于历史低位,且龙头企业如片仔癀毛利率超70%,盈利韧性强。
3. 生物制药: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
生物制药在抗体、疫苗、基因治疗等领域技术门槛高,国产替代空间大。例如,传奇生物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成为首款在美国获批的中国原创细胞治疗药物。
海外授权爆发。2024年生物制药海外授权交易金额超400亿美元,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118亿美元合作,康方生物双抗依沃西以50亿美元授权给Summit。2025年一季度海外授权交易金额达369亿美元。
基因药物增速领跑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1%。
4. 医疗器械:国产替代与设备更新潮
高值耗材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冠脉支架国产化率达80%,骨科人工关节达67%。迈瑞医疗超声设备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医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2024年全国批复957个项目,采购预算超410亿元,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中标率分别达32%、28%。
高端设备如CT、DR受集采影响价格承压,但高值耗材(如心脏支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二、最佳组合方案:平衡成长与防御
1. 核心配置(60%-70%)
创新药(30%-40%):重点布局研发管线丰富、国际化进展快的龙头企业。例如,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占比近50%,海外授权交易频繁)、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海外销售额26亿美元)。可配置创新药ETF(如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以分散风险。
生物制药(20%-30%):聚焦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如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康方生物(依沃西双抗授权)。关注国际化能力强的企业,如传奇生物(CAR-T疗法全球领先)。
2. 卫星配置(30%-40%)
中药(15%-20%):选择品牌力强、独家品种多的企业,如片仔癀(经典名方+消费属性)、神威药业(首个经典名方获批)。政策支持下,中药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大。
医疗器械(15%-20%):优先选择高值耗材和高端设备国产替代明确的领域。高值耗材可关注微创医疗(心脏支架)、乐普医疗(心血管介入);高端设备关注迈瑞医疗(海外市场增长21%)、联影医疗(影像设备国产替代)。
3. 动态调整策略
牛市初期:加大创新药和生物制药比例至50%-60%,捕捉高弹性。
牛市中后期:逐步增加中药和医疗器械至40%-50%,降低组合波动。例如,当创新药估值过高时,可减持部分仓位转向中药(如片仔癀)和医疗器械(如迈瑞医疗)。
在医药股大牛市中,创新药+生物制药是进攻核心,中药+医疗器械为防御基石。
2025年可重点关注恒瑞医药(创新药出海)、迈瑞医疗(海外市场扩张)、片仔癀(经典名方消费化)等龙头企业,以及创新药ETF、中药ETF等工具型产品。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