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喊“打败美帝”的他,晚年却定居美国:83岁宋玉庆的幕后人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1:31 2

摘要:如果你小时候家里装过大喇叭,或者赶上过那股“样板戏”热潮,那你八成听过一段唱:“打败美帝野心狼,我们一定要打胜仗!”声音高亢激昂,掷地有声。

如果你小时候家里装过大喇叭,或者赶上过那股“样板戏”热潮,那你八成听过一段唱:“打败美帝野心狼,我们一定要打胜仗!”
声音高亢激昂,掷地有声。

唱这段的人叫宋玉庆,那时他才二十出头,一身军装、一脸英气,扮演的“严伟才”成了那个年代最红的银幕英雄。他的脸印在年画上,他的声音响在各家屋檐下。他,是那一代人的“英雄代表”。

但很多年后,人们发现,曾在台上唱着“打败美帝”的宋玉庆,居然悄悄定居了美国。

这事儿,说出来就有点耐人寻味。

宋玉庆是山东青岛人,生在1942年。

那年月的艺人不好过。他爹拉琴,他妈唱戏,一家人勉强糊口,日子紧巴得厉害。宋玉庆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儿,是夏天晚上在村口的大榆树下,他爹拉琴,他跟着他妈对唱《四郎探母》《探寒窑》。邻居们一围一圈,拍手叫好,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就是这大榆树下的童年时光,给他埋下了爱戏的种子。

可生活太难了。6岁那年,家里揭不开锅,他被送进“麟祥社”学戏。学戏就是吃苦,特别是那种“科班”出身的,打骂是家常便饭。一个唱错了、一个动作不到位,铁尺就抽过来了。

苦是真苦,可他咬着牙练。1953年,马连良来青岛演《清风亭》,一眼就相中了宋玉庆,叫他演小时候的“张继宝”。演完还写了一句题词:“宋玉庆小同志,将来文艺界之大器。”

一句话,点亮了他的人生。

后来宋玉庆一路学,一路演,被保送进了中国戏曲学校。在那里,师从马连良、尚小云、李少春这样的京剧泰斗。可人家没想着留在北京。他说:“我从山东来的,就得回去。”

回到山东,他一头扎进排练。到了1963年,剧团决定重排《奇袭白虎团》。原定的主角是李师斌,名角、根正苗红。可人家36了,演杨育才多少有点不合适。于是,这重任落到了年仅21岁的宋玉庆头上

那时候宋玉庆一点不含糊,看资料、访英雄、跑部队、练身段,一招一式都真刀真枪地上。

其中有一场排地雷的戏,他愣是天天趴在地上练,寒冬腊月,衣服湿透了,鞋练烂了。他还亲自拜访杨育才,听他讲“云里翻”的战术动作,再自己从三米土台上练翻,头摔破了也没歇一天。

别人以为这是演戏,他知道这叫“敬业”。

1964年,《奇袭白虎团》一上台,全国轰动。一个文武双全、唱腔带劲儿的年轻小生,一下子成了全国的“样板”。

但很快,风向就变了。

1966年,那场风暴来了。他说:“我8岁参军、13岁入党,排戏、演戏、唱给战士听,这样也有错?”可没人听你讲理。

那个阶段,他白天挨斗、晚上演戏,心理、身体都快崩了。就在这时,他遇上了王晶玉。

王晶玉,天津京剧二团的青衣演员,出身梨园行,漂亮、稳重、有才情。

两人是在一次演出中相识的。那会儿王晶玉一眼就看上了这个眼神倔强、身形笔挺的“问题人物”。宋玉庆觉得自己这身污点,拖人家下水不合适。可她一句话打动了他:“你是个好人,别的我不在乎。”

她用攒下的工资,给宋玉庆钩了毛衣和围巾,送到后台。宋玉庆收下后,眼泪差点下来。那是他最冷的时候,却收到最温暖的礼物。

1970年,两人结婚,第七天王晶玉就回了天津,两地分居。那年头,感情就是扛,不是宠。

1970年,电影版《奇袭白虎团》要开拍,男主角自然是宋玉庆。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宋玉庆病了——得了重度肝炎,嗓子失声。急得剧组团团转,找了各种办法也不行。

最后只能用他1965年演出时的老录音,配音完成。那时的技术有限,一个电影后期配了一年半。

电影出来后,全国观众蜂拥而至。那段“打败美帝野心狼”唱段,响彻城乡,孩子都会哼。家家户户墙上,是他在影片中的年画;广播里,是他的唱段。

可就在这声浪最高的时候,他又一次被审查了,这次他被下放洗印厂搬砖扛水泥,一干就是好几年。

80年代初,宋玉庆终于能上台了。又唱《龙凤呈祥》《野猪林》《四郎探母》……不管在哪演,掌声雷动。

可他从不当自己是角儿。下乡演出睡后台,乡下饭菜照吃不误,风雪天照演。

他说:“我不红,是戏红。”一个演员,心里有这句话,就不会忘本。

1993年,宋玉庆离休。离休那天,他只说了一句:“以后我要把时间留给我老婆。”几十年聚少离多,他终于有时间为妻子做饭、买菜、打理花草。还把岳母接来照顾,端茶倒水不嫌烦。他说:“我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她。”

90年代中期,女儿青青在深圳创业,宋玉庆跑去当后勤。后来女儿移居美国,夫妻俩也一块去了。就这样,曾唱“打败美帝”的宋玉庆,成了一位旅美老艺术家。

有人觉得讽刺,但他不觉得。他在聚会上一样唱《打败美帝野心狼》,唱《将相和》《四郎探母》,大家照样热烈鼓掌。

他说:“我没变,我还是那个唱戏的人。”

很多人不知道,他每年都会回国探亲,讲课、办讲座、见老友。晚年生活平静温馨,偶尔聚会、偶尔唱段,生活再简单不过。

到2025年,他已经83岁,身体还硬朗,面色红润。照片上看,他跟王晶玉手牵着手,脸上有一种“终于安稳下来”的松弛。

宋玉庆这一生,是时代的缩影。他演过英雄,挨过斗争;上过银幕,下过工地;火得发烫,也冷得刺骨。

但他没怨过谁。

很多人问:“你唱了一辈子‘打败美帝’,怎么晚年去了美国?”
他不解释,只笑着说:“我现在,挺好。”

这就是宋玉庆。

他不是谁的标语,也不是谁的口号,他只是一个唱了一辈子戏的人。
从大榆树下的童年,到美国洛杉矶的后花园;从京剧舞台的聚光灯,到家庭厨房的电饭锅。
他的戏,是唱给观众的;
他的日子,是过给自己和家人的。

《宋玉庆京剧艺术研究》,山东省戏曲家协会内部资料;

《奇袭白虎团》电影幕后访谈,长春电影制片厂档案;

宋玉庆访谈视频资料(2012-2019);

来源:枕梦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