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医学史中,有些药物的用途往往会超出它们最初的适应症,他达拉非(Tadalafil)正是这样的例子。这种最初作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俗称阳痿)的药物,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他达拉非的药理性质属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简称PDE5抑制剂
在现代医学史中,有些药物的用途往往会超出它们最初的适应症,他达拉非(Tadalafil)正是这样的例子。这种最初作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俗称阳痿)的药物,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他达拉非的药理性质属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简称PDE5抑制剂,俗称伟哥),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简称PDE5,一种促进海绵体血管收缩的蛋白质)来延长环磷酸鸟苷(简称cGMP,一种扩张海绵体血管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时间,从而促进海绵体血管扩张、改善勃起功能。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逐渐认识到,PDE5并非只存在于男性生殖器官中,它同样广泛分布于肺动脉、主动脉、心冠状动脉甚至部分心肌组织中。因为他达拉非的治疗作用主要围绕靶向抑制PDE5而展开,而PDE5如此广泛的分布意味着,他达拉非对人体的影响远不止改善勃起功能这么简单,其对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存在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能带来潜在益处,也可能蕴含尚未完全明确的风险。
特别是临床上,由于他达拉非具有分子剂量小、半衰期持久、药效温和等药代动力学特点,所以被国际性学会(ISSM)、欧洲泌尿外科诊疗协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C)推荐可以每日规律服用5mg(5mg OAD),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的中老年男性,每日低剂量规律用药的方案,是临床专科医生主推的治疗方案。那么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每天服用他达拉非,对心血管究竟会带来好处还是风险?接下来文章就为大家深入分析:
✅1. 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性”降压
若干小型临床试验及观察性研究表明,他达拉非可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僵硬度及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例如,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每日服用5 mg他达拉非12周,可使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6–8 mmHg,舒张压下降3–5 mmHg,且不影响心率。这一作用对于存在隐匿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或伴有微循环障碍的ED患者,起到了辅助干预性治疗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他达拉非的降压作用较为温和,避免了急剧血压下降引发的脑灌注不足风险,因此被认为相对安全。
✅2. 对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
除了对高血压患者的低幅度干预降压之外,近年来,一些基础研究与初步临床数据提示他达拉非可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包括:1、增强NO/cGMP通路,改善心肌钙稳态;2、抑制心肌重构与纤维化;3、改善肺循环与右心功能。一项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到他达拉非可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的运动耐量与心功能参数。此外,动物模型研究也证实,他达拉非可抑制左心室肥厚与心肌纤维化,提示其在某些亚型的心衰患者中可能具备治疗潜能。
✅3. 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
根据大多数的荟萃研究和文献综述显示,他达拉非一类的PDE5抑制剂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尚未形成共识,但部分研究认为其对心肌缺血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主要机制包括:1、改善冠脉血流与心肌灌注;2、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3、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在一项纳入ED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研究中,每日使用5 mg他达拉非可提高运动试验中的心电稳定性指标,并延缓ST段压低时间,提示其有一定抗心肌缺血作用。但因样本量较小,尚需更大规模研究加以证实。
✅1. 对心律的潜在影响
尽管他达拉非主要作用于外周血管,但其对心脏电生理系统的直接影响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研究提示,长期或高浓度暴露可能改变心肌细胞膜的电位稳定性,进而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心肌细胞的兴奋与传导过程依赖于细胞内外钠、钾、钙等离子的动态流动,而这一过程受多种酶、通道蛋白及细胞信号调控网络协调控制。PDE5通过调控cGMP-PKG通路影响心肌细胞内钙稳态,尤其是钙离子的摄取与释放,这一过程的失衡可能增加心律紊乱的风险。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他达拉非一类的PDE5抑制可能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诱发QT间期延长或Torsades de Pointes等致死性心律失常。虽然在人群大数据中,他达拉非引发心律失常的绝对风险较低,但在某些高风险亚群(如有室性早搏、房颤、QT延长综合征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每日服用他达拉非的安全性尚缺乏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医生在为此类患者开具处方前,应进行心电图与电生理评估,并权衡利弊后谨慎决策。
✅2. 低血压风险
虽然他达拉非具有温和的降压作用,这一特性对部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是有益的,但若患者同时使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或利尿剂,协同降压效应可能在起立、进餐后或夜间诱发体位性低血压。此类低血压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跌倒、甚至意识障碍,对老年患者尤为危险。多项研究发现,在开始每日服用他达拉非后的前2–4周内,出现短暂头晕或站立性低血压的报道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基础血压较低或服用复方降压药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国际心血管药理学会建议,对于此类合并用药人群,应从2.5 mg/日的最小剂量开始试探,并密切随访血压变化。
✅3. 与硝酸酯类药物的致命相互作用
他达拉非最为人熟知的心血管风险之一,是其与硝酸酯类药物联用所引发的剧烈血压下降甚至猝死风险。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异山梨酯等,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促使血管扩张,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衰治疗。而他达拉非作为PDE5的强效抑制剂,能显著增强NO介导的cGMP信号,若与硝酸酯联用,血浆cGMP水平会异常升高,导致全身性血管扩张,诱发急性低血压,严重时可引发意识丧失、心源性休克乃至猝死。
据FDA药品安全通报,一项对心血管不良事件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报告的与PDE5i相关的严重心血管事件中,有相当比例涉及药物联用不当,尤其是硝酸酯类合并使用。因此,全球主要心血管病指南均明确指出:任何已知正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严禁使用PDE5抑制剂,包括他达拉非在内。
他达拉非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药物,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潜在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从基础机制到临床研究,已有证据提示其可能具有一定的心血管益处,特别是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延缓心力衰竭进展等方面。然而,这些作用的强度、持续性与适应症尚不明确,且其使用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心血管安全隐患。
因此,中老年男性每天服用他达拉非,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坚持“个体化、循证化、风险导向”三大原则。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用药史与风险评估决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未来,随着更大规模、长期、随机对照研究的推进,我们有望对他达拉非的心血管作用有更明确、更精细的认知。在此之前,谨慎评估、合理使用,仍是临床实践中不可动摇的底线。
参考文献
1、Kloner, R. A., & Zusman, R. M. (2009).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53(23), 1909–1916.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08.10.065
2、Ghofrani, H. A., Osterloh, I. H., & Grimminger, F. (2006). Sildenafil: from angina to erectile dysfunction to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beyond.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5(8), 689–702. https://doi.org/10.1038/nrd2030
3、Jackson, G., Boon, N., Eardley, I., Kirby, M., Dean, J., Hackett, G., & British Society for Sexual Medicine. (2010).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rediction: evidence-based guidance and consens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 64(7), 848–857. https://doi.org/10.1111/j.1742-1241.2009.02285.x
4、Bedi, K. S., & Sidhu, R. K. (2014).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dalafil 5 mg once-daily for the treat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men with and without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16(3), 207–215. https://doi.org/10.1111/jch.12253
5、Redfield, M. M., Chen, H. H., Borlaug, B. A., et al. (2013). Effect of phosphodiesterase-5 inhibition on exercise capacity and clinical status i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309(12), 1268–1277.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3.2024
来源:卢医说泌尿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