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太平洋战争接下来的时间里,海上战争因为日本人“神风”自杀飞机的乱入而变得愈发激烈。按照原定计划,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平原应该在1946年3月被盟军攻占。于是,越来越多的新型航母和新型战机不断加入美军舰队:专业的夜间战斗机(F7F“虎猫”)、第一架空中预警机(T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最后的扫荡
莱特湾大决战的第二天,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向罗斯福总统写信祝贺道:
“为了美国海空力量最近在对日本的重大战役中所赢得的辉煌的巨大的胜利,请接受我代表英王陛下政府所致的最诚挚的祝贺。”
这不仅仅是战争中英国向另一个强大盟国的祝贺和恭维,也意味着英国不得不承认皇家海军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宝座,全球海上优势的坐席排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太平洋战争接下来的时间里,海上战争因为日本人“神风”自杀飞机的乱入而变得愈发激烈。按照原定计划,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平原应该在1946年3月被盟军攻占。于是,越来越多的新型航母和新型战机不断加入美军舰队:专业的夜间战斗机(F7F“虎猫”)、第一架空中预警机(TBM-3W)、混合动力的FR-1“火球”,以及第一批参加了实战的西科尔斯基R-4直升飞机和改造得像艘飞机修理舰直升机航母。
一架直升机正从停泊在冲绳岛海域的“邓肯将军”号上起飞,远处是另一艘直升机航母。
截至1945年的3月份,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了88艘大小不一,型号各异的航母,虽然其中的2/3都是护航航母,但26艘快速舰队航母已经足够海军使用了。而当时美国海军还有25艘航母在建,它们还另外订购了31艘新的航母。
但随着日本海军航母部队的消亡,英国航母舰队的加入,再加上硫磺岛和冲绳岛成为了新的前进空军基地,绝大部分的舰队航母和大型航母建造计划被叫停,只有少量护航航母被允许继续建造。
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美国和英国的航母特混舰队在日本海域如入无人之境,蜂群一般的海军舰载机部队肆意攻击日军残留的军舰,近海航线上任何一艘被发现的货轮和商船,以及内陆的大小飞机场。护航的各型军舰则靠近日本海岸线,炮击各个工厂和沿海道路。
直到日本投降的当天,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舰载机仍旧对东京发动了一轮凶猛的空袭,而日本的“神风”自杀攻击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了8月15日晚。
从日本投降到美军航母正式停靠在日本的港口,中间足足间隔了1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航母部队可都一直闲着。于是那些坐不住的舰载机飞行员不断驾机前往日本内陆地区,搜寻关押着英美战俘的集中营。这些飞机飞遍了整个乡村和城市,所有能够飞上天的机器全都参加了这场持续的大规模行动。
因为担心美国战俘有可能在得到救援前就被饿死,战机的炸弹舱里装满了成袋的药品、食物、糖、香烟、化妆品等诸如此类的补给品。陆军的重型轰炸机也参加了这种投掷食品包裹的行动,不过他们使用的容器是带降落伞的55加仑的钢桶。
这样的“袭击”一直进行着,直到美国的登陆部队解救出战俘为止,而被解救出的战俘中有许多过去被认为已经阵亡的人员,最著名的就是前飞虎队员,海军陆战队的超级王牌飞行员格雷格·博因顿。
绰号“老爹”的格雷格·博因顿少校,前飞虎队员,海军陆战队超级王牌飞行员。
大森战俘营的上方屋顶上写着“老爹博因顿在这里!”
尽管美国海军曾经下令,除非遇到紧急情况,舰载机不得在日本的机场着陆,但很快因为各种原因迫降的海军飞机就挤满了东京的厚木机场,以至于当陆军部队在8月28日被空运到这里时,走下飞机的陆军官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机库上巨大的英文语句:“欢迎来自第三舰队的美国陆军!”
随着美军战俘的被释放和对日本的占领,无论是盟军还是日军,他们的航母的任务都变成了带着战士回家。美国人将这次“带战士回家”的军事行动命名为“魔毯”,大大小小的航母都把飞机送到岸上,又大又深的飞行机库里搭满了床板,新的厨房设施也被搭建起来。一共有18艘舰队航母和45艘护航航母参加了“魔毯行动”。
盟国的海上部队一直监视着散落在东亚各个地方的日本军队,1947年后,盟军觉得日本已经不再具有军事威胁能力了后,大批战斗部队开始从远东地区撤回。二战中的航母作战行动正式结束。
“和平年代”的挑战
二战结束时的美国海军成为了真正的海上霸主,但原子弹的出现,似乎也意味着作为海军中流砥柱的航母舰队的未来变得无比晦暗——如果别国也拥有原子弹的话,一枚炸弹就足以摧毁整个航母舰队,而挂载了一枚原子弹的战机的攻击力就超过了20000架舰载机或2000架B-29轰炸机。
最先对航母发起抨击的就是美国人自己,许多观察家认为,未来是远程轰炸机和原子武器的天下。但是即便是最反对建造航母的人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
在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的舰载机总是能够击败从陆地起飞的飞机,只有当交战双方都拥有航母的时候空战的结果才会变得难以确定。而另一个更好的例证就是英国的航母,在战争初期,这些英国航母仅凭借少数性能落后的战机,就能够左右地中海和欧洲沿海的海上战局。
航空母舰战胜陆基飞机的很大原因是因为航母具备的高度机动性和综合的多功能性,这也让它具备了陆基航空基地无法拥有的突袭和集中火力的特性。战后的美国海军终于在1946年确定了自己的新使命:除了用来对付海上目标和保护海外供应线的通畅,还要对付“那些火力所能及的陆地目标。”
战争时期的美国舰队一度拥有大约1500艘各类军舰,日本投降时服役的各种航母就有97艘。但两年后仍然在服役的军舰数量就锐减到了大约270艘战舰,和被大幅削减的用于水雷、巡逻、两栖和辅助部队的军舰不同的是,多功能的护航航母数量保持了相对稳定。
一些舰队航母被取消了建造计划,大多数状况良好的航母被“封存”起来备用,还有十来艘伤痕累累的航母被报废或者变成了海上核爆的试验品。大约20艘主要是在战争后期或战后建造的航母得以继续服役。
战后美国和英国还将一些护航航母卖给了几个国家,比如法国、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小规模海军拥有了航母力量。而尚未建国的以色列也差点通过同样的方式买到一艘航母——但他们只是打算这艘军舰作为运送武器和战机的货船使用。
战后的“和平”岁月没能维持多久,很快东西方阵营之间就开启了冷战。为了支持希腊政府对抗苏联,美国海军先后向地中海派出了“密苏里号”战列舰和“富兰克林·D.罗斯福号”大型航母进行巡游,“罗斯福号”是中途岛级的大型航母,上面载有一支拥有123架飞机的“作战航母航空编队”——当时这一艘航母上的飞机所拥有的打击能力就超过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空军部队的总和。
为了不过于刺激苏联人,“罗斯福号”开创了美国军舰“友好”访问的先例——在访问所有抵达的地中海港口时,“罗斯福”号向成千上万的游人开放了它的甲板——这也成为了美国海军日后的惯例。
由航空母舰充当先锋——装载着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舰和补给舰队紧随其后——也就此成为了美国海军向热点地区派遣舰队的例行做法。
在战后最初的几年里,绝大多数的航母的行动都和同苏联的对抗有关,自从1946年开始,美国海军就长期在地中海地区保留了至少一艘航母,而从1951年开始到冷战结束,该地区一直都有至少两艘攻击型航母正常活动。负责地中海地区的美国海军部队就是后来的第六舰队。
行驶在西西里岛附近的“中途岛号”航母,1955年以前,中途岛级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和被高度重视的地中海地区不同,被定期部署到西太平洋的航母只是为了向日本和亚洲的美国作战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当国民党政权被赶出中国大陆后,美国的注意力仍然是聚焦在欧洲,游弋在中国海域的美军舰队也在1950年2月改名为第七舰队——此时该舰队的力量并没有被加强,但地区的重要性却被提高了。
迈过喷气时代的门槛
在上世纪40年代的最后几年里,航空母舰的作用和作战方式因为几种革命性的武器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几种武器分别是:涡轮喷气式飞机、直升机和原子弹。
虽然英国和美国早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各种尝试,让航空母舰装备上喷气式舰载机,但这么做最重要目的和动力之一,还是希望能够让新一代的舰载机可以具备携带核武器进行攻击的能力。但美国海军的这个尝试遭到了美国陆军和新成立的空军的强烈反对,毕竟第一颗原子弹是陆军主导开发的,投弹的也是陆航的远程轰炸机。
一架P2V-3C“海王星”从“罗斯福号”航母甲板上用火箭助飞器起飞,这是第一种可以携带核弹的舰载飞机
相比之下,全新的喷气式舰载机的研发推进速度倒是很快。1945年1月26日,由麦克唐纳公司研发的双引擎的XFD-1“幻影”进行了首飞,这种飞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从一开始就设计为舰载机的喷气式战斗机。但直到1946年7月21日该型飞机才进行了航母试飞,比英国从“海洋”号航母上起飞喷气推进的“吸血鬼 I型”晚了7个月又18天。
但和英国飞行员驾驶喷气式战机在航母上进行的试验性降落不同,美国的XFD-1“幻影”在航母上的试飞是美国海军对服役飞机接受步骤的一部分。试飞成功一年后,XFD-1“幻影”被美国海军接受并重新指定为FH-1“幻影”,并成为了分配给航母飞行中队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1945年12月3日,英国的埃里克少校驾驶一架“吸血鬼 I”型战机降落在了“海洋”号上。
其实这种飞机的服役时间很短,装备数量也很少,但它的历史意义在于:美国海军自此开始批量配备舰载喷气式战斗机了。到了1950年的夏季,美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已经全部更换成了涡轮喷气式飞机。同时,多用途的攻击中队也替代了原来单独的鱼雷、俯冲轰炸和战术轰炸中队。
而接下来出场的AD-1型攻击机,更是成功地跻身于人类所制造出的最优秀的活塞式引擎攻击机行列,美国海军用这种功能强大的飞机替代掉了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1946年2月,这种飞机被冠以“空中袭击者”的名称。一个月后,海军用来象征轰炸机的“B”和代表鱼雷的“T”都被从命名方案中取消,而是统一使用更具概括性的“A”来代指攻击机。
“空中袭击者”(又名“天袭者”)很快凭借其强大的挂载能力发展出了许多衍生型号,它的变异机型包括了6座和12座的运输机、载重2000磅(约907公斤)的货机、反潜机、预警机、夜间攻击机,以及核武器攻击机。
而从AD-4B改造型开始,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能够投送原子弹的单引擎活塞飞机。它可以携带重量约为739公斤(1630磅)的MK 7型原子弹——正好挂在机腹的中部——这种炸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挂载在战斗机或者攻击机外部的核武器。执行攻击任务的飞行员将在起飞后通过遥控方式将大约4.5公斤重的铀235或钚239核插入弹体。
挂载上核弹和两个1100多升的副油箱后,“空中袭击者”的攻击半径可以达到1600公里。但和大家熟悉的现代战机高空高速突防方式不同,这种攻击机主要采用一个偷偷进村的低空渗透模式,为了躲避敌军的雷达,整个任务期间的最高飞行高度不得超过60米——只有技术最高超的飞行员才能保证做到长达12个小时的树梢高度渗透攻击。
从1952年直到60年代初期,“空中袭击者”一直作为舰载核打击飞机在美国海军服役(虽然从来没有真的让它挂载核弹执行任务)。在越南战争中它被能力更强的喷气飞机代替,但美国海军发现用它来执行救援、地面攻击和空中巡逻任务反而更加合适。。。
当航母上的战斗机和活塞式攻击机完成了升级换代后,一个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出现了:战争时期的航母已经无法适应这些高速、体积巨大而且分量十足的新型飞机了。
新的喷气式战斗机的重量和过去的舰载轰炸机一样,而新式的攻击机的重量更是变成了老式舰载轰炸机的两倍。哪怕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它的飞行甲板也没法适应新飞机的重量,而且航母的油库也支撑不起喷气式飞机的燃料消耗。
更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于,喷气式战斗机只能采取弹射方式升空,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航母上使用的水压弹射器是无法将更快、更重的飞机送入空中的。即便是新型的“中途岛”级航母,也只比“埃塞克斯”级好上那么一点点,因为它安装的也是同款弹射器。
喷气式战机的出现的确让英美海军航空兵获得了战术优势,但同时也直接把二战期间的所有航母都送上了淘汰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人率先开始了脑洞大开的研究,而他们的研究方向居然是——无机轮/起落架起降,这个科技树二战末期的德国空军曾经采用过,现在又被英国佬一本正经地从垃圾堆里捡起来重新研究了。
这个注定毫无前途的降落方式试验一直进行到了1953年,核心方法是让收起起落架的战机在拦阻绳的帮助下,用机腹降落在一条铺设了橡胶材质的弹性跑道上,不出所料,这类试验遇到了许多困难。而直接宣判它死刑的还是因为没有起落架的飞机所到之处都需要专门铺设弹性甲板。它也根本没法无法在常规的机场或者没有安装弹性甲板的航母上降落。
一架“吸血鬼 I”型战机用机腹降落在了铺有弹性跑道的英国航母上。
无论是为岸上的机场配备弹性跑道,还是为了这碟醋专门研发设计新一代的战机,成本和获得的收益都严重不成正比。
想要让航母真正进入喷气式时代,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了:
对现有航母进行现代化改造,或者干脆重新建造一艘可以起降现有的和未来的重型攻击机的新型航母。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觉得文章还能入眼的话,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来源:不负人生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