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览于“五一”前夕开展,侧重于讲述左宗棠在湘潭的生活、学习状态,反映湘潭对于左宗棠人生的重要影响。展览展出左宗棠对联、书信、生活物件等文物文献120件,其中有32件为首次展出,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左宗棠的治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湘潭市博物馆吸
全媒体记者 谷桔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湘潭市博物馆“天下事 少年心——左宗棠在湘潭”展览再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展览于“五一”前夕开展,侧重于讲述左宗棠在湘潭的生活、学习状态,反映湘潭对于左宗棠人生的重要影响。展览展出左宗棠对联、书信、生活物件等文物文献120件,其中有32件为首次展出,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左宗棠的治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湘潭市博物馆吸引1.48万人次参观,同比增长达60.6%。
桂在堂育少年志
步入展厅,湖南博物院藏品“左宗棠写给岳母王慈云的信”最先引发关注。信中有对岳母的问候,有对自身近况的描述,也有对时局的看法等。展柜中还呈现了左宗棠写与舅子等人的其他信件,无一不体现了左宗棠与周诒端的伉俪情深,以及他与岳家人相处之融洽。
左宗棠岳家是赫赫有名的方上周氏家族,当年,左宗棠虽贫寒落魄却仍能与周诒端结合,足以体现周家格局之大。成婚后,岳母更是对左宗棠呵护有加。
据《左文襄公文集·张叔容墓碣》记载:“余与玉夫时皆贫甚,同居周氏桂在堂西,两宅中隔一院。”说的是左宗棠第一次会试落第后,岳母发现他心有忧闷,便腾出桂在堂的西屋给小两口单住,意在以小家之乐缓解左宗棠内心之忧,让左宗棠集中精力,苦攻书,应京试。
左宗棠三试落第后,坊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六十老爷招个郎,湘阴来个左宗棠。七年吃掉三仓谷,一觉睡烂两张床。”对此,岳母不仅没有责怪、嫌弃左宗棠,还设法摆平内外风波,使左宗棠得到莫大欣慰。
左宗棠与周诒端的琴瑟和鸣,百余年来一直传为美谈。
“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日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本农桑。”展厅中这首诗便是周诒端写给左宗棠的。其时,左宗棠作《二十九岁自题小像》诗八首,其中第六首抒发了他认为虽有妻儿,却没有一个自己的“家”且不能“自食”而苦闷,周诒端得知后便作此诗以慰勉他。
据《左文襄公书牍》卷一《丙申上贺蔗农先生书》中记载,周诒端与夫君一道深钻经世之学——方舆学、农学。左宗棠纵览九州,无限感慨;周诒端全掬一心,抚慰夫忧。夫妻俩通过一年艰苦努力,新的“皇舆一图”终于成功。
周诒端还总是设法给夫君制造愉悦气氛。她曾作《渔村夕照图》并题小诗一首:“小网轻舟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她将画和诗亲手绣于一个小枕套之上送给夫君,左宗棠每每外出,总是携带于身。
一次次理解和关怀,岳家给予左宗棠的不仅仅是春风般的温暖,更是一股力量,使其更加坚定了经世致用之决心。
铺设最牛人际网
执教渌江书院是左宗棠在潭居住期间的一个重要经历。展厅里设有一个“渌江书院”实景,观众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知那段书院岁月。展厅中还有两面大屏幕,其中一个为触摸屏,可以查看左宗棠的生平年表、人脉图谱等,另一个屏幕则循环播放着左宗棠在潭故事视频。在这里走一走,再结合展厅中的一些文物文献,能够大致掌握左宗棠的人际关系特点。
执掌醴陵渌江书院时,左宗棠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陶澍阅兵江西,顺道回乡扫墓途经醴陵)。左宗棠为陶澍撰联一首:“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陶澍的景仰和敬佩,陶澍对左宗棠赞赏不已,两人从此开启了一段忘年交。左宗棠第三次落第归乡时特地绕道南京拜见陶澍,在总督署住了十多天。后来,左宗棠应陶澍之托为其子当私塾先生,在陶府私塾8年间,他广读陶家藏书,钻研农学、舆地,编成《朴存阁农书》,并对鸦片战争予以关注,提出“更造火船、炮船之式”等应对方略。
林则徐之于左宗棠更是影响深远。两人皆推崇务实改革,痛斥官场腐败,左宗棠对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念深为折服。林则徐更称赞左宗棠“非凡之才”,预言其未来必担大任。两人首次会面便惺惺相惜、彻夜长谈,被称为“湘江夜话”。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边防资料、地图及对沙俄威胁的分析悉数交给左宗棠,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这一判断成为左宗棠后来力主收复新疆的战略依据。
这些“朋友圈”在左宗棠报国无门时,向当权者极力举荐他,以至于时人有“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言论。他们更是在左宗棠危难时伸出援手。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险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这便是咸丰九年(1859)的樊燮京控案。幸有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等人相助,他们斡旋于皇宫,真相大白于天下,连肃顺也出来讲情,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
耕读传家成美谈
左宗棠不仅事业成功,其后代也是人才辈出,这与他所倡导的耕读传家的家风家教密不可分。
在湖南博物院的珍贵馆藏中,“尼山石天然砚”堪称文房瑰宝,其盖盒上镌有左宗棠亲笔题写的跋文,苍劲墨迹间尽显历史韵味。据湘潭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方砚台深得左宗棠珍视。在他看来,砚台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劝学的载体。左宗棠常以此砚鼓励后辈潜心向学,还曾表示日后要将这方砚台传给最勤勉用功的孩子,希望以此激励他们在求知之路上砥砺前行,让这方承载着殷切期望的砚台,成为传承好学之风的信物。
展厅中还展出了许多左宗棠对联手迹等珍贵文物,将左宗棠能文能武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有多封家书信件,其中有写与陶澍相识的,有写与曾国藩并无一面之缘却以助饷之功极力举荐他之感的,有写科举落第买得中意之书欲细读深研的,有与妻子书欲改傲气之习的,有与孩子谈读书之法的。
比如,在一则写于咸丰二年的家书中,左宗棠肯定了孩子问安的书信写得不错,谈到了教导后人为人处世的一部典籍《小学》。关于供奉父母,服侍君王,侍奉兄长,对待兄弟、朋友、夫妻的行为规范,以及如何打扫庭院,如何待人接物,甚至吃饭穿衣这样的小事情,都能从中找到现成的好榜样,他希望孩子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学着做到。他还谈到了早睡早起及读书、写字等方法,表示如果孩子能听从他的训诲,就是孝顺父母的表现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这些家书中,分明可以看见一个积极上进的青年形象、一个严格慈祥的父亲形象。
来源:湘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