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望这位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老戏骨,未来的生活可以更加的幸福。
大家还记得《亮剑》中,
那个粗中有细,憨厚可爱的张大彪吗,
饰演这一角色的战卫化老师,好像在这部戏以后,
就很少出现在公众眼前了,
那么他现在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他的起点并不起眼,他从小跟着父母,
从沿海搬到山东,住进普通的工人小区。
家里条件一般,父亲在工厂忙碌,
母亲操持家务,日子平淡却温馨。
他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孩子,
喜欢跑来跑去,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职高毕业后他就进了工厂,当起了电工。
每天跟电线、机器打交道,
生活按部就班,但他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1993年的时候,他决定去考北京电影学院,
结果让人没想到,这个门外汉以专业课男生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可进了大学后,他发现自己更向往中戏的表演氛围,
别的学生可能就认了,但他不干,跑去教委申诉,
硬是争取到转学的机会。
这事在当时可不小,老师同学都佩服他的勇气。
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急着接戏,而是沉下心来学习,
直到04年的时候,他等来了人生的大机会——《亮剑》。
那会儿他刚出道没几年,演技虽然扎实,但还没什么名气。
导演挑中他,可能是看中了他那股子硬朗劲儿,
身高一米八几,站那儿就像座铁塔。
拍戏时他全身心投入,穿着军装,端着枪,
冲在最前面,眼神里满是战场上的果敢。
这个角色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观众看完《亮剑》,
记住了这个忠肝义胆、满腔热血的汉子。
他把角色演得太真了,战场上的喊杀声、战友间的默契,
都让人觉得他就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
拍完这部戏,他开始被更多人认识,
粉丝亲切地喊他“大彪”,这称呼一叫就是十几年。
那段时间他跟李幼斌、何政军等一众明星演员成了好朋友。
拍戏间隙大家坐一块儿聊角色,聊历史,聊得热火朝天。
他说那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离军人梦那么近。
在亮剑以后,他好像就销声匿迹,直到12年后,
他又一次火出了圈,这一次他又接了一部重头戏《三八线》。
这次他演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尖刀连连长。
跟张大彪的横冲直撞不同,这是个更复杂的角色,
既要在战场上带着弟兄们拼命,又得在指挥中精打细算,
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胜利。
他接下这个角色,压力不小,
他花了好几个月研究抗美援朝的历史,
查资料看纪录片,还找老兵聊当年的故事。
拍戏的时候,他完全沉浸在角色里。
有一场戏,他要带着连队死守阵地,面对敌军的猛攻,
他站在前沿指挥,喊得嗓子都哑了。
导演后来回忆,他拍那场戏时,
眼睛里全是戏,像是真在打仗。
播出后,他的形象大受好评,
部队里的官兵看了都说这连长演得太像了。
他用自己的表演,
把“中元山英雄连”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传递给了观众,
也让更多人记住了抗美援朝的英雄们。
他对军人的感情,早就埋在骨子里,
小时候他最爱听长辈讲抗美援朝的故事。
他的姥爷也是抗美援朝的战士,
可惜在女儿四个月大时就牺牲了,连遗骸都没能带回来。
这件事对家里影响很大。
他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心里对军人有种天然的敬仰。
年轻时他特别想当兵,体检都过了,装备都准备好了,
可最后因为一些意外没能完成心愿,这成了他心里的一块遗憾。
后来接到《亮剑》的角色,他觉得自己终于有了机会。
所以每次拍军旅戏,他都格外认真,
力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贴近真实。
他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但生活里的他特别接地气。
没事的时候,他喜欢拿毛笔写字,家里书房挂满了他的书法,
字迹刚劲有力,跟他的人一样透着股硬气。
虽然不经常演戏了,但他把自己的小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的。
粉丝有时候在路边碰到他,他总是笑着打招呼,没一点架子。
他还保持着健身的习惯,偶尔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照片。
这些生活细节,让人觉得他就是个普通大叔,
跟荧屏上的硬汉反差挺大,但又特别真实。
后来《亮剑》剧组的重聚让很多人红了眼眶。
他跟当年的这些老兄弟聚在一块儿,
聊起当年的拍戏趣事,笑声不断。
他在社交平台发了张合影,
照片里大家脸上都有了皱纹,但眼神还是当年的模样。
那次聚会他感慨岁月过得快,但兄弟情没变。
这些年他没那么高产,接戏不多,但每次出手都很有分量。
他对军人的崇敬,没有一点改变,
后来他参加了一场退役军人关爱活动,
去看望当年的老兵,还为退役军人创业捐了款。
活动现场他站在老兵身边,
认真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眼神里满是敬意。
他还去过几次军营,每次走进部队,
看到年轻的士兵,他都觉得特别亲切。
如今的他变得非常低调,他现如今住在湖南,
没事的时候,就在家里练练书法,他的书法成就也不低,
作品还被国防科技大学拿去做了展览,
这样殊荣,可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虽然他现在已经54岁了,
但是他还是一点不显老,模样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像他这样优秀的演员,没有大火实在是可惜,
但是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希望这位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老戏骨,未来的生活可以更加的幸福。
演员战卫华 :他不是军人却演出了军人的全部气质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