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常常深陷 “我执” 的泥沼。总是坚信自己的想法、观念绝对正确,以自我为中心去评判世间万物。就像《乌合之众》中提到的,个体一旦融入群体,其个性便会被湮灭,而群体的思想会占据主导地位,这背后其实也有 “我执” 在作祟,人们执着于群体所赋予的
在生活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常常深陷 “我执” 的泥沼。总是坚信自己的想法、观念绝对正确,以自我为中心去评判世间万物。就像《乌合之众》中提到的,个体一旦融入群体,其个性便会被湮灭,而群体的思想会占据主导地位,这背后其实也有 “我执” 在作祟,人们执着于群体所赋予的观念,难以跳脱。同时,对 “无常” 的恐惧如影随形。事业的起伏、感情的聚散、生命的生老病死,这些无常的变化常常让我们焦虑不安。
面对这些心灵困境,我们不应独自徘徊。在人类思想的璀璨星空中,诸多经典书籍宛如明亮的北斗七星,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它们来自不同学科领域,涵盖历史、心理、哲学、文学等,凝聚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从历史的长河中洞察世事变迁的规律,在心理学的剖析中理解自我与人性,于哲学的思辨里探寻生命的真谛,在文学的世界中感受人生的百态 ,接下来就让我们翻开这些经典,踏上破除 “我执”、突破 “无常” 的心灵成长之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如同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世间万象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在这一传奇故事中,贾宝玉的经历尤其令人感慨,他出身富贵,自幼在温柔富贵乡中长大,享受着荣华富贵,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执着于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沉溺于与林黛玉的爱情以及和众姐妹的相处之中 。
然而,命运的无常却如同一把无情的剪刀,逐渐剪断了他所依赖的一切。家族的衰落、亲人的离散、爱情的破灭,接踵而至。他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公子哥儿,沦为了一个落魄的流浪者。在这个过程中,宝玉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与觉醒,最终选择出家,放下了对尘世的执着,领悟到了人生的虚幻。正如书中《好了歌》所唱:“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深刻地道出了世事无常、一切皆空的道理,也展现了宝玉打破 “我执”,接受 “无常” 的艰难过程。
宝钗则呈现出一种 “空而无我” 的独特境界。她端庄稳重、豁达大度,事事周全,看似对一切都淡然处之。金钏儿投井,她能冷静地给出自己的见解,并愿意拿出自己的衣裳给亡者妆裹;尤三姐自刎,柳湘莲遁入空门,众人皆伤感,她却能理智看待,认为这是他们前生命定 ,不必过于伤感。这种超脱常人的态度,体现出她对无常人事的一种驻足旁观的疏离与淡定,视一切变幻为常态。她虽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但在面对命运的安排时,能够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抗争,展现出一种超越 “我执” 的智慧 。
而林黛玉,她的一生都在对爱情的执着中度过。她与宝玉情投意合,这份爱情成为了她生命的寄托。她敏感多疑,对宝玉的感情容不得一丝杂质,常常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亲近而伤心落泪 。她的执着,使她在爱情的道路上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尤其是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后,她也在逐渐领悟。她的葬花之举,不仅仅是对落花的怜惜,更是对自己命运和世间万物无常的深刻感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焚烧诗稿,斩断情丝,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 “我执” 的放下,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接受 。
《平凡的世界》犹如一曲波澜壮阔的命运交响曲,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在苦难中挣扎与奋斗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他们生活在黄土高原上一个贫穷的村庄 —— 双水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孙少安,作为家中的长子,从小就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13 岁辍学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黄土地上努力耕耘 。他一心想要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带领家人过上好日子。为此,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他开办砖厂,遭遇了技术难题、资金短缺、市场波动等重重困难,多次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痛苦、迷茫、执着于成功,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然而,命运的无常却一次次地考验着他。但孙少安并没有被打倒,他逐渐明白,生活不可能总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有些事情需要放下执念,顺应命运的安排 。他开始接受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最终,他的砖厂取得了成功,不仅改善了家人的生活,还带动了村里人的致富 。
孙少平同样在苦难中不断成长。他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渴望走出农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来到城市,做过最艰苦的体力劳动,住过最简陋的工棚,遭受过无数的白眼和歧视 。在与田晓霞的爱情中,他也曾执着于这份美好的感情,憧憬着与她有一个未来 。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田晓霞在抗洪抢险中牺牲,他们的爱情瞬间化为泡影 。这一沉重的打击,让孙少平痛苦万分,他对生活的美好幻想也彻底破灭 。但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后,他选择了接受命运的无常,放下了对过去的执着,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在苦难中前行 。他在煤矿中努力工作,用劳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孙少平和孙少安正是这样的英雄,他们在苦难中放下 “我执”,勇敢地拥抱 “无常”,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
《道德经》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为我们打破 “我执” 与 “无常” 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 这句话宛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我们在追求 “道” 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内心转变。在追求知识和学问时,我们不断积累各种信息和技能,知识储备日益丰富 。但在追求 “道” 的道路上,我们却需要做减法,不断减少那些束缚我们心灵的私欲、执念和偏见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所驱使。对金钱的贪婪,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追逐中,忽略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就像那些为了追求更多财富而日夜奔波、身心俱疲的人,他们被金钱的欲望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内心真正的需求 。对名利的执着,使我们在功名利禄的漩涡中挣扎,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那些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人,虽然可能在一时获得了表面的荣耀,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而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让我们成为了物质的奴隶,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们总是被新款的电子产品、时尚的服装所吸引,不断购买,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幸福 。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 “损欲破执”,放下这些不必要的欲望和执念,回归到内心的本真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 “我执” 的束缚,以更加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宇宙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试图去抗拒或改变它们 。就像四季的更替,花开花落,这是自然的规律,我们无法阻止春天的离去,也无法强求秋天的提前到来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欣赏每个季节的美好,顺应自然的变化 。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我们也应该以这种顺应自然的心态去对待 。事业的起伏、感情的聚散、生命的生老病死,这些都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无法避免 。如果我们一味地抗拒这些无常,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顺应无常,接受命运的安排,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们就能在变化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当我们失业时,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寻找新的机会 。当我们失去亲人时,不要过度悲伤,而是要珍惜曾经拥有的美好回忆,从中汲取力量 。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哲学思考录,书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面临着战争、疾病、死亡等诸多挑战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通过对哲学的思考,逐渐领悟到了接纳无常、坚守本我、破 “我执” 的人生智慧 。
“宇宙的本质是流变,我们的生命如同河中的倒影 。”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马可・奥勒留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如同河中的倒影,转瞬即逝 。面对这种无常,我们不应该恐惧或逃避,而是要学会接纳 。他在书中写道:“不要因为事情没有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发生而生气,因为如果事情按照你的方式发生,那才是偶然 。” 我们应该明白,生活中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要接受现实,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奥勒留自己,虽然身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也无法避免战争的残酷、疾病的困扰和亲人的离去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无常所打倒,而是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
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马可・奥勒留强调要坚守理性和道德,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物质和权力,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完善 。他在书中写道:“让你的内心的神明做你的生活的主宰 。” 这里的 “神明” 指的是我们内心的理性和道德准则 。我们应该用理性去思考问题,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同时,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他人的评价、社会的压力等 。如果我们过于在意这些外界的声音,就会失去自我,陷入迷茫和焦虑之中 。奥勒留告诉我们,要学会 “退入心灵”,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自己的本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 “我执” 所束缚,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人生的无常 。
在群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中,古斯塔夫・勒庞深刻地揭示了群体心理的奥秘,为我们剖析 “我执” 与 “无常” 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陷入一种盲目跟风的状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热门事件的网络讨论中,很多人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就盲目跟从主流观点,对事件中的人物进行指责或追捧 。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其实就是 “我执” 的一种表现 。人们执着于群体所赋予的观点,不愿意去思考事情的真相,生怕与群体的意见相悖而被孤立 。
群体的情绪也极为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情绪化的特征 。这充分体现了 “无常” 的特性 。就像股票市场,投资者群体的情绪常常随着股价的波动而起伏不定 。当股价上涨时,投资者们情绪高涨,纷纷追涨买入;而当股价下跌时,他们又会陷入恐慌,匆忙抛售股票 。这种情绪的大起大落,使得股票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让人难以捉摸 。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情绪就像变幻无常的天气,难以预测和掌控 。
勒庞指出,群体具有高度的易受暗示性 。一个小小的暗示,就能在群体中迅速传播并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广告营销中,商家常常利用群体的易受暗示性,通过明星代言、虚假宣传等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 。消费者在群体的影响下,往往会轻易相信商家的宣传,而忽略了产品的实际质量 。这种易受暗示性,使得群体很容易被他人操控,进一步加深了 “我执” 的程度 。
为了打破 “我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面对群体的观点和行为时,我们不能盲目跟从,而是要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对事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要学会质疑,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寻找事情的真相 。同时,我们也要增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不被群体的情绪所左右 。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要保持冷静,不被市场情绪所干扰,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群体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 “我执” 所束缚,以更加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 “无常” 。
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人类思维的奥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大脑思考系统带来的认知偏差,以及如何通过理性分析打破 “我执”,适应世事无常 。大脑的思考模式主要分为快思考(系统 1)和慢思考(系统 2) 。快思考是一种自动化、直觉性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快速地对信息做出反应,但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而慢思考则是一种有意识、理性的思考方式,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减少认知偏差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快思考的影响,陷入各种认知偏差之中 。锚定效应就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它指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最初获得的信息(锚定值)的影响,从而对后续的判断产生偏差 。在购买商品时,商家常常会先给出一个较高的价格,然后再进行打折促销 。消费者在看到原价较高的情况下,会觉得打折后的价格非常划算,从而更容易购买该商品 。这种锚定效应,让我们在决策时过于依赖最初的信息,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体现了我们对最初认知的 “我执” 。
除了锚定效应,还有很多其他的认知偏差,如确认偏差、可得性偏差等 。确认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 。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只关注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对反对意见视而不见 。可得性偏差则是指人们在判断某件事情的可能性时,会受到信息容易获取程度的影响 。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生动、形象的信息,而对那些平淡无奇的信息印象不深 。这些认知偏差,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片面和狭隘,难以看到事情的全貌 。
为了打破 “我执”,我们需要学会运用慢思考,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当我们面临决策时,要主动调动系统 2,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商家给出的价格锚定就盲目购买,而是要综合考虑商品的质量、性价比等因素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识别并纠正认知偏差 。我们可以通过多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等方式,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避免陷入认知偏差的陷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适应世事的无常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对自己一天的行为和想法进行回顾。当与他人发生争执时,思考自己是否过于坚持己见,忽略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察觉 “我执” 的存在。每天抽出 15 - 30 分钟,静下心来回顾当天的经历,分析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比如,当你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情绪低落时,思考自己是否执着于工作中的完美表现,害怕失败 。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 “我执” 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同时,当遇到生活中的变化时,如失业、失恋等,我们要提醒自己这是无常的体现,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将对 “无常” 的理解转化为生活的动力 。可以尝试从变化中寻找新的机会和成长点,把每一次变化都当作是人生的一次历练 。
阅读是深化对 “我执” 与 “无常” 认知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持续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每本书至少阅读两遍,第一遍通读了解大致内容,第二遍精读,深入理解书中的思想 。除了阅读,我们还可以参加读书讨论小组,与其他读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倾听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此外,还可以参加哲学讲座、心理学工作坊等活动,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完善自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破 “我执”、破 “无常”,是一场深刻的心灵变革,它让我们从自我的狭隘认知中解放出来,以更豁达、更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化。就像蝴蝶破茧而出,挣脱束缚自己的蛹,才能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当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执着,不再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视为绝对真理,我们便能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立场,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当我们接受无常的存在,不再抗拒生活中的变化和挫折,我们就能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变化中把握机遇 。
在这趟探索之旅中,经典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它们是前人思想的结晶,是我们心灵成长的阶梯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与先哲对话,与智者同行,不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精神境界 。愿我们都能将这些书中的智慧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时刻保持警觉,察觉自己的 “我执”,以平和的心态拥抱生活中的 “无常”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深化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如此,我们便能摆脱心灵的枷锁,拥抱自在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
来源:人性解码0212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