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朝鲜驱逐舰下水失败,金正恩怒不可遏,发出严厉指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5:16 2

摘要:要搞清这场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要先从这艘新被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本身说起,让人意外的是,这艘命运多舛的军舰并非无名之辈。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根据朝中社的报道,在5月21日,朝鲜发生了一起让整个国际社会都为之侧目的严重事故。

在这一天,清津造船厂原本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为一艘新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举行下水仪式。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军舰在下水时竟然发生了严重事故,导致这艘军舰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事故发生后,金正恩更是十分愤怒,当场发出严厉指责。

那么这场事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要搞清这场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要先从这艘新被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本身说起,让人意外的是,这艘命运多舛的军舰并非无名之辈。

就在一个月前,朝鲜刚刚在平壤西海岸的南浦造船厂高调下水了首艘5000吨级"崔贤"号驱逐舰。

这艘开启朝鲜海军新时代的战舰,不仅创下朝鲜海军史上最大吨位纪录,更是在下水三天后就完成武器试射,展现出令人咋舌的"朝鲜速度"。

消息传出后,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朝鲜的野心并没有只在这一艘驱逐舰上,他们还有着更大的规划。

朝鲜军方对海军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他们的计划是建造一东一西双旗舰配置——南浦负责建造西海舰队的旗舰,清津则要打造东海舰队的核心。

虽然没有明确的信息,但如今发生事故的军舰极有可能正是这个宏伟蓝图的第二块拼图,与首舰"崔贤"号不同,这艘尚未命名的姊妹舰承载着更特殊的使命。

从选址清津造船厂开始,它的建造就充满象征意义:这个位于东海岸的船厂多年来只建造过渔船和挖泥船,如今却要挑战建造现代化战舰的极限。

更耐人寻味的是,朝方特意安排两座船厂分别承建姐妹舰,本意是要展现军工体系的"多点开花",就连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都出席了庆典仪式。

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本应彰显国力的仪式,最终演变成了震惊朝野的灾难现场。

在5月21日,举行的下水典礼上,这艘被朝鲜寄予厚望的新型战舰竟在众目睽睽之下遭遇了滑铁卢,在下水时遭遇了严重事故,军舰更是出现了巨大的破损。

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源自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选择,那就是侧滑式下水,这种将数千吨钢铁巨舰横向推入水中的方式,对造船工业而言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度极高的动作。

即便是造船强国,面对这种"暴力美学"式的下水方式也要慎之又慎,但朝鲜军工部门却在下水时自信地选择了这一方式,并最终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栽了跟头。

从现场还原来看,当滑轨启动的瞬间,船尾率先脱离轨道入水,而船头仍被死死卡在船台,这种致命的失衡导致军舰像被无形巨手撕扯,船底钢板在巨大应力下破裂进水。

更糟糕的是,清津船厂显然缺乏应对预案——当价值数亿美元的精密设备泡在咸水中时,现场竟无人知晓该如何止损。

这种教科书级的失误,暴露出朝鲜军工体系在技术积累上的致命断层。

深入剖析事故根源,清津船厂的"经验主义"难辞其咎,这家常年建造小型民船的船厂,技术人员早已形成固定思维模式。

在他们看来,5000吨驱逐舰不过是"放大版渔船",沿用传统侧滑方式理所应当。

这种盲目自信直接导致三个关键误判:低估船体结构强度需求、忽视辅助设备性能差距、错判指挥协调复杂程度。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南浦船厂在建造首舰时选择稳妥的船坞注水法,而清津却偏要冒险炫技。

这种决策差异折射出朝鲜军工体系内部的畸形竞争——为在领导人面前展现"技术突破",技术人员不惜拿国家战略资产冒险,当政治需求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灾难早已埋下伏笔。

金正恩的雷霆震怒

面对着这一严重事故的发生,朝中社罕见地用"严厉指责"描述金正恩的反应,这个在朝鲜政治语境中属于最高级别的批评。

领导人不仅亲临现场更见证了整个事故的全部过程,这种精神冲击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工作失误。

从战略层面看,这次失败不仅打乱东海舰队建设布局,更让朝鲜海军现代化进程遭遇当头棒喝——清津船厂暴露的技术短板,预示着后续舰艇建造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国家威望的折损,在朝鲜大力推进"海上强军"战略的当口,这场全球直播式的失败无疑削弱了军事威慑力。

尤其考虑到朝方一反常态主动认错,反而印证了事故的严重程度——若非损失难以掩盖,平壤断不会自揭其短。

追责风暴即将来临

尽管金正恩将"算总账"的时间推迟到下月中央全会,但追责的利剑已然出鞘。

从朝中社点名批评的部门名单看,这场风暴将席卷整个军工体系:军需工业部、国家科学院、金策工业大学等核心机构无一幸免。

参照2024年三池渊工程追责案例,停职查办、司法严惩已成定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事故背后的制度性反思,金正恩将修复工作上升为"国家权威的政治问题",暗示着朝鲜可能启动新一轮军工整顿。

在"速度优先"与"质量管控"的天平上,平壤正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强推造舰计划挽回颜面?还是放慢脚步夯实基础?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将决定朝鲜海军未来的命运走向。

这次事故犹如一记警钟,既暴露出朝鲜军工体系的技术短板,也揭示了其急于求成的战略焦虑。

当"世界最快造舰速度"的光环遭遇冰冷现实,平壤需要思考的或许不只是如何惩罚责任人,更是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平衡点。

来源:沧海一书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