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剧也能涨知识,中国移动咪咕自制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开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6:14 2

摘要:5月23日,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携手北清经管(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引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醍艺科技有限公司、央广视讯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竖屏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正式开机。该剧聚焦“微短剧+科普”,讲述脑外科医生黄飞因脑机接口实验意外穿越,联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景平 通讯员 吴莹莹

医学大咖+流量演员+老戏骨,三重buff叠加破圈力,微短剧国家队咪咕,正以破局者之姿重新定义电子榨菜的价值内核。

5月23日,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携手北清经管(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引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醍艺科技有限公司、央广视讯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竖屏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正式开机。该剧聚焦“微短剧+科普”,讲述脑外科医生黄飞因脑机接口实验意外穿越,联手古代女医婉盈救治伤患。

该剧男主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黄翔博士出演,作为“科普顶流”,黄翔博士既是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全网粉丝超500万的“脑科学代言人”,也是畅销书作家与健康脱口秀冠军。

新生代实力演员贾翼瑄(代表作《如意芳华》《青衣杀》等爆款短剧)诠释飒爽女医,流量和演技双重加持。更有一众老戏骨强势助阵(以下排名顺序不分先后),曾在《倚天屠龙记》中扮演宋远桥的王岗,《水月洞天》中尹天奇扮演者卢星宇,《还珠格格》里饰演福伦的温海波,出演过《智取威虎山》的孙蛟龙等经典角色塑造者,用“教科书级别”演技托起剧集的历史质感。

“硬核”知识靠微短剧“软着陆”,

知识科普比剧情更上头

当下,“短视频+科普”作为常规的科普宣传方式已不鲜见,相较于短视频,“微短剧+科普”的方式既保留微短剧的“爽”的特质,又传播实用的科普知识,比起单纯的说教更让人印象深刻。

2025年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来科普”计划的落地,第二届网络文学与微短剧产业发展论坛上,“浙里微光·微短剧+”咪咕精品短剧正式发布,融合历史与科普元素的《回到三国当名医》就在现场公布的待播精品片单中。

微短剧和科普双向奔赴,找准融合点,才能让科普知识入脑入心。《回到三国当名医》以脑机接口实验为科学基底,突破传统三国穿越文的“系统/重生”模式,科技设定更具现实质感。剧中主角用现代医术改写“名医”定义,在史实节点创造新解,形成知识体系的对撞火花。为了提高画面质感,该剧拍摄取景横店经典场景,涵盖《琅琊榜》《庆余年》等爆款剧同款场地。

开机仪式上,咪咕数媒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到三国当名医》积极响应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联合黄翔博士及专业团队和制作机构,致力于通过精品微短剧形式传播科学思想。该剧作为科普类专家学者参与微短剧创作的典型案例,将助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

跨界连接千行百业

用“微短剧+”讲好新故事

内容精品化已是行业共识,而“微短剧+”也成了各方不可忽视的必答题。

在题材上推陈出新,用小切口表现新群像、大主题,咪咕数媒在微短剧内容上做“加法”,不断印证着好故事的穿透力。近日,以“银发群体+武打元素”作为核心主线的微短剧《武道巅峰》典型案例,这部剧凭借独特的剧情设定与精彩的武打场面,连续多日稳居拼多多热榜榜首,同时跻身为红果短剧飙升榜首。

截图自拼多多

咪咕数媒的“微短剧+”战略并非简单叠加标签,以“微短剧+萌宠”题材微短剧《小狗来福》为例,该剧全网播放量破4亿,入选“繁量闪耀·微短剧之夜”年度盛典“年度创新创意案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推优活动2024年度优秀作品,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双赢。

“微短剧+文旅”题材微短剧《我有一座百宝屋》《龟城之永泰幻境》等多部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带动地方文旅“借剧出圈”,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热度。

据了解,咪咕数媒还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为背景的短剧作品,如即将上线的微短剧《孤岛围猎》,不仅展现了当地特色,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正能量;微短剧《夕阳下的伪装者》响应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让反诈普法教育随着剧情深入人心。

即将开机的微短剧《我家后厨通古今》以抗战+非遗“荥经砂器”+美食为主要创作元素,展现非遗技艺在战火与和平年代的传承;爱国题材微短剧《无声的誓言》,以抗日为背景,在紧凑的剧情中铺陈出家国大义。

内容行业是持续创新的行业,从来不缺新花样。“微短剧+”的形式在变,但对行业精品内容的呼唤不会变。咪咕数媒正用“微短剧+”链接千行百业,与行业伙伴一起,用多元合作范式,撬动市场的价值裂变。

“微短剧+”风正起时,对咪咕数媒而言,是一种新的求索,也是一个创作机遇。未来,咪咕数媒还将继续深耕精品内容,以“微短剧+”为支点,撬动微短剧成为知识传播、文旅推广、文化传承的新载体,为观众带来兼具社会价值与观赏价值的优质作品。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