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位于余姚南部山区,是甬绍平原进出四明山的重要通道。梁弄镇历史悠久,早在秦代就已形成村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镇,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梁弄镇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并两次回信的红色乡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位于余姚南部山区,是甬绍平原进出四明山的重要通道。梁弄镇历史悠久,早在秦代就已形成村落,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镇,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梁弄镇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并两次回信的红色乡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素有“浙东延安”的美誉,境内有“浙东行政公署及教导大队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7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公安局梁弄派出所建于1950年,辖区面积96.04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实有人口3.3万,现有民警12人、辅警62人。近年来,梁弄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围绕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样板镇”和“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以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护航辖区发展,全力为老区百姓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梁弄派出所是一级公安派出所、浙江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浙江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24年12月,因入选“浙江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获浙江省通报表扬,创造了持续10年“低警情、零溺亡、无上访”的宁波平安乡镇新纪录,“车不上锁、夜不关窗”已经成为辖区治安最真实的写照。
01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忠诚底色
以回信精神锤炼公安担当。2003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回信,彰显了人民领袖对革命老区的深深牵挂和亲切关怀。梁弄派出所全体民警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以“传承好红色基因,维护好辖区治安、服务好老区群众”为目标导向,激励和鞭策全所民警永远紧跟核心、勇毅担当使命、投身老区发展、贡献公安力量。2024年,梁弄派出所党支部获评宁波市五星级党组织和宁波市公安局“三能”示范基地。
以红色教育铸造忠诚警魂。四明山地区留有23处革命胜迹,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梁弄派出所始终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政治建警、红色励警、文化育警、从严治警的有效载体,10多年来坚持开展“品读一本红色书籍、宣讲一个革命故事、扶助一户贫困家庭”为主题的爱民实践活动,已有6名山区贫困儿童在民警们的接力帮扶下考进了心仪的大学,民警葛锡淡成长为市青年理论宣讲团成员,“小葛警官讲党史”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招牌课”,梁弄“忠诚警苑”荣誉室已升格为宁波市公安民警的警史教学基地。
以清正廉洁锻造铁军队伍。82年前的浙东区委《施政纲领》红色手稿中明确提出要“厉行廉洁政治”,梁弄派出所将这份手稿作为教育载体,把清廉基因融入灵魂血脉、践行“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导向,激励民警永葆廉洁本色。从1950年的一名公安特派员筹建派出所到如今,创造了75年来队伍“零违纪”的光辉记录,入选全省首批“公安清廉建设示范单位”。
02
深耕民本警务,助推老区共富
着力打造“平安老区”。守护好老区百姓是一项政治任务,服务好年均160多万的游客也是职责所在。面对游客和车辆逐年增多的形势,梁弄派出所积极实施“交所融合”勤务机制改革,打破警种壁垒,强化一警多能,实现治安防控和交通管理效能的整合提升,近一年多来,交通事故亡人数保持“零纪录”,同比减少3人。派出所牵头镇平安法治办大力推动“无电信网络诈骗、无涉毒违法犯罪、无溺水死亡、无非法上访、无重大违法违规、无聚众赌博”的“六无村社”创建行动,全力推进“压发案、破小案、快破案”专项行动,2024年全镇可防性案件万人发案数8.4起,同比下降22.9%;电诈案件万人发案数0.938 起,同比下降55.6%——均为全市最低。全镇虽有山塘水库295处,但10年来溺亡人数始终为零。通过浙江省首创的“户联码”智慧门牌实现村情民情一张图全覆盖,可以及时发现群众需求,化解信访苗头,连续10年实现信访不出镇。
全力助推“共富联盟”。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为梁弄派出所深化践行“共富警务”建设指明了方向。2020年4月,梁弄派出所联合镇发展服务办、平安法治办共同组建了“红锋共富联盟”,已累计为联盟成员提供“治安安全点餐式服务”142次,累计挽回各项经济损失20.3万元。2023年又在宁波蔚蓝智谷植物工厂(亚运会蔬菜生产基地)内建成“共富警务‘红芯’会客厅”,为该项目顺利投产和安全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全过程护航的“双向奔赴”。
精耕细作“民本警务”。针对辖区山高路远、村落四散的特点,梁弄派出所创新实施“背包警务”,全体社区民警主动深入群众、做到每周入户、坚持上门服务,民警们以“一个警务背包、一本民情日记、一份便当盒饭”赢得了老区群众的啧啧赞叹,都说“当年的新四军又回来了”。同时,梁弄镇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成一站式警务服务中心,整合5大警种412项公安业务,辐射周边“三镇一乡”,打造山区“15分钟办事圈”,服务便捷度和群众满意率均大幅提升。不久又在梁弄镇企业集聚区建立了“警企联创中心”,主要承担反诈宣传、企业安防、普法教育、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职能,靠前服务,把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内部,打通了助企安商“最后一公里”。2025年4月,“警企联创中心”民警在得知平安消防有限公司商标被冒用的情况后,会同法制民警主动上门,共同会商研究,最终成功破获一起销售假冒产品案。
03
创新多元共治,守护老区安宁
全力推进联勤共治。积极探索“政府主责、公安指导、基层自治、群众自理”的联勤共治新机制,得到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村社干部和辖区群众的积极拥护。一方面,开展“治保主任进派出所”活动,把18名村社治保主任请进派出所担任“警务助理”,参与接处警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另一方面,全面发挥平安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着力打造“警务共同体”。目前“梁弄红村救援队”“蓝天救援队”两支队伍已有队员72名,由2名副所长分别兼任指导员,并在派出所设置了联勤工作室,引导他们参与溺水救援、疫情防控、失踪搜救、秩序维护、防汛抗台等工作,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治理格局。
探索创新群防群治。坚持数字赋能,强化科技创新,以“四明红哨”宣防平台为基座,创新搭建“治安安全宣防矩阵”,共设置安防电子显示屏23个、远程高音喇叭19个、无人机喊话设备6套,已制作播出安全防范宣传短视频和音频167个,实现了对旅游景点、车站码头、高危水域的全覆盖宣防,近3年辖区可防性案件呈逐年大幅下降态势。创新实施“警保联动”工程,全面整合21支324名巡防队伍力量,细化落实“巡逻防范员、应急处突员、情报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平安宣讲员”等工作职责,应用市局自主研发的“警保联动”全流程闭环式智治平台,实现了社区巡防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
积极引导协商自治。积极发挥村居治保调解组织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群众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牵头组建“五桂议事亭”“崇德堂调解室”“老黄调解室”等自治调解机构,为群众提供沟通协商、说法评理、自行和解的基础平台,近3年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1起,无一起民转刑案件或群体性纠纷事件。探索实施矛盾纠纷调解“五老五小”机制,在治安较复杂的行政村组建“治安调解理事会”。每个理事会一般有5名成员,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五老”(老支书、老退休干部、老退伍军人、老长辈、老教师)担任,协助民警解决“五小”(小矛盾、小问题、小纠纷、小摩擦、小投诉)问题,打造社会治安“减压阀”,确保矛盾纠纷和信访苗头在当地得到及时化解。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梁弄派出所全体民警表示,将继续传承好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传家宝”,努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璀璨!
来源:平安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