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 | “大孟加拉国”VS“大婆罗多”,印孟关系风波再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6:49 2

摘要:孟加拉国非政府组织“达卡大学师生中心”(TSC)发布包含印度部分领土在内的“大孟加拉国”地区,引发外交风波。据悉,TSC是一家由土耳其支持建立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在达卡各大学校园内张贴、展示争议性的“大孟加拉国”(Saltanat-E-Bangla)地图。其中

"大孟加拉国"地图图源:维基百科

印度《金融快报》5月18日报道,孟加拉国非政府组织“达卡大学师生中心”(TSC)发布包含印度部分领土在内的“大孟加拉国”地区,引发外交风波。据悉,TSC是一家由土耳其支持建立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在达卡各大学校园内张贴、展示争议性的“大孟加拉国”(Saltanat-E-Bangla)地图。其中,印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奥里萨邦、东北各邦,以及缅甸若开邦部分地区均被划入“大孟加拉国”版图内。印方对此表示强烈担忧。分析指出,印担忧主要有二:一方面,印孟关系自尤努斯临时政府上台后一路走低,双方围绕孟国内印度教徒保护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另一方面,尤努斯临时政府任内,土孟两国军事合作在巴基斯坦的推动下持续扩大,土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AKP)支持的非政府组织在孟活动也日益活跃,这有力助长穆兄会等伊斯兰主义思想在孟社会影响力。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巴《黎明报》5月20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5月20日在京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会谈。会谈聚焦中巴贸易、印巴关系等议题。达尔介绍巴印达成停火谅解以来最新情况和巴方考虑,感谢中方主持公道,为停火促和作出不懈努力和重大贡献,表示巴方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愿同印方保持对话、缓和局势。他还表示,巴方钦佩中国新发展成就特别是创新科技进步,期待加强巴中全方位合作,希望在克服当前困难、推进国家发展安全稳定进程中继续得到中方有力支持,将全力保障中方在巴人员、项目和机构安全。5月21日,王毅主持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长非正式会晤,达尔、阿富汗代理外长穆塔基出席。据悉,阿巴明确表示愿提升外交关系水平,原则同意尽快互派大使。中巴阿同意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延伸,加强地区互联互通网络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携手打击各自关切的恐怖势力,警惕防范外部势力干涉地区国家内政。另据悉,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5月20日应约会见巴空军参谋长巴伯尔。巴媒报道称,姜大使肯定了巴空军采用本土解决方案和先进系统维护国家利益、遏制潜在威胁。他重申中国对巴空军的支持,并保证向巴空军提供全力技术援助,以增强其防空能力。姜大使还强调巴空军对本土工艺的投资已开始取得可喜的成果,持续关注本土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巴国防实力。

巴陆军元帅阿西姆·穆尼尔。图源网络

《黎明报》5月20日报道,巴内阁5月20日批准现任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Asim Munir)晋升为陆军元帅(Field Marshal),旨在表彰其在“坚固铅墙”行动(Operation Bunyanum Marsoos)中展现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成就。穆尼尔系巴历史上第二位陆军元帅。元帅军衔系英式军队中的最高军衔,此前仅有巴前总统穆罕默德·艾尤布·汗(Mohammad Ayub Khan)1958年就任总统后应“社会大众请求”,自荐后晋升陆军元帅。1986年4月,穆尼尔任巴边防军团军官,后曾赴日本富士学校、奎塔指挥参谋学院、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国防学院(Malaysian Armed Forces Defence College)等院校进修。2018年9月,穆尼尔晋升为中将。2022年11月,穆尼尔晋升为上将,出任巴陆军参谋长。此外,2017年穆尼尔曾任巴军事情报局(Military Intelligence)局长,并在2018年短暂出任三军情报局(ISI)局长。巴总理办公室声明表示,巴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已向巴总统阿西夫通报该决定称,穆尼尔成功击退印军入侵,展现杰出军事实力,应获此荣誉。此外,巴政府还将向巴陆军官兵、退伍军人、烈士和为“坚固铅墙”行动付出努力的各界人士均颁发高级政府奖章,以示表彰。

印缅边境示意图。图源:“梦回糊涂”

《外交学人》5月20日报道,印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les)5月14日疑似在曼尼普尔邦印缅边境地区击毙10名缅甸民地武成员,引发缅民地武强烈不满。5月14日,印陆军东部司令部声明称,阿萨姆步枪队行动过程中遭遇袭击,随后迅速予以还击,击毙10人。然而,阿萨姆步枪队与印陆军对死者具体身份避而不谈,引发媒体猜测。5月16日,印新闻信息局(PIB)声明补充称,被击毙的人员已知参与跨境叛乱活动,具体身份仍在确认中。对此,部分印媒猜测死者为缅民地武“库基国民军(缅)”(KNA-B)成员,该武装在印曼邦设有分支,系印东北部最大的地面武装组织之一。然而,KNA高级官员已否认这类猜测。此外,经多个缅民地武成员证实,死者系缅民地武“公共保卫队”(Public Protection Team)成员,并指控阿萨姆步枪队5月12日越过边境线进入缅甸境内,将PPT成员诱至印方一侧拘禁,随后以酷刑处决。目前,已有照片、视频流出,其中死者衣物破损、身体裸露、血迹斑斑,有遭受酷刑迹象,但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外界针对印军此次行动有三种猜测:一是印军与PPT合作破裂,叠加阿萨姆步枪队为缓解高层施压,因此杀害PPT成员以充当政绩。二是曼邦军官与缅民地武存在个人矛盾,意图借机发泄怒火。三是误杀。目前,已有多位人民防卫军(PDF)成员及克耶邦、钦邦、若开邦等地知识分子对印表达失望与愤怒,印陆军第3军(编者注:印缅边境全段归印陆军东部军区第3军作军事指挥的阿萨姆步枪队守备)已下令调查。

图源:《南华早报》

《南华早报》5月20日报道,美银证券(Bank of America Securities)调查显示,相比中、日股市,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看好印度股市发展前景。5月2日,在中美贸易战暂时“休战”之际,美银证券采访109名基金经理,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的总资产规模约为2340亿美元。调研结果显示,约有42%的基金经理为印度股市打出了“超配”评级,这一比例高于日本的39%和中国的6%。分析指出,尽管存在印美贸易谈判未定、印巴冲突延宕等不利因素,但中美贸易战和全球供应链重构潜在受益方这一有利身份,仍吸引外资加码印度市场。

美国国务院南亚与中亚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妮可·安·楚利克(Nicole Ann Chulick)及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安德鲁·R·赫鲁普(Andrew R Herrup)。图源:美国国务院

《外交学人》(The Diplomat)5月20日报道,特朗普政府两名副助理国务卿及美国驻缅甸内比都临时代办4月中旬曾访孟,孟政治局势、缅甸问题成为美方关切的核心议题。孟政治局势方面,一方面,美方将与临时政府高层代表谈论孟改革相关问题,美表示有意为孟民主转型提供外部援助;另一方面,美方将与各主要反对党、民间社会代表进行对话并交换意见。缅甸问题方面,尽管双方讨论内容尚无明确消息,但有迹象表明美有意自孟开辟通往若开邦的“人道主义走廊”,以此使孟成为“美缅安全格局”中的关键角色。分析指出,美鼓动孟介入缅内政仍面临外部反对声音:一是认为美提出的所谓“人道主义走廊”计划未经缅军政府同意,缺乏“国际法合法性”;二是认为美称“人道主义走廊”计划仅包含“非致命性”物资,但这仅是为美向若开军提供支持,为其打造后勤物资供应网络提供掩护,孟卷入此类事务对其不利;三是提出中印等国均在缅保有经济利益,且两国目前仍与缅军政府保持沟通,这可能使孟在“人道主义走廊”问题上陷入外交孤立,难以真正解决人道主义危机。

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快报》5月21日发表题为《国大党“自摆乌龙”、对抗联邦:支离破碎的印度政局说明了什么》的评论文章认为,国大党在帕哈尔加姆事件及组建国际宣讲团中的糟糕表现说明,在当前支离破碎的印度政治体系中,执政党与反对党为国家利益搁置争议、通力协作的场景已是明日黄花。国大党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方,理应作出深刻反省。本文作者尼拉·乔杜里(Brahma Chellaney)系《印度快报》特约编辑,曾追踪报道11届印度人民院选举,著有《总理如何决策》一书。

在帕哈尔加姆事件发生后,莫迪政府决定向全球32个国家和组织派出宣讲团,以此动员全球舆论、为印争取国际支持。而暂时在野的国大党,鉴于宣讲团名单中包含多位国大党前政府官员,本可以坐享“从天而降”的政治声望,向外界彰显自身作为印度老牌政党的历史积淀与合作价值。然而,该党拒绝批准提名人选、仅允许前联邦部长阿南德·夏尔马(Anand Sharma)加入宣讲团的决定,则将该党内部的“忠诚性危机”暴露在外界眼前。

这场危机的核心是沙希·塔鲁尔(Shashi Tharoor)——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市国大党议员。不久前,有报道称塔鲁尔对党内领导层不满,且其旗帜鲜明地声援莫迪政府在“朱砂行动”中的各项决策。塔鲁尔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跨党派立场得到了印人党的认可,或许这是莫迪政府将其列入宣讲团候选人名单的主要原因。按计划,塔鲁尔将负责美国、巴拿马、圭亚那、巴西、哥伦比亚等国的宣讲活动。然而,尽管国大党对塔鲁尔的“忠诚性”抱有疑虑,但鉴于2026年喀邦将面临邦选,且塔鲁尔在知识分子、专业人士、年轻人中有较高声望,该党对塔鲁尔的处理方式仍难以预测。

不排除印人党有意借代表团提名一事激起国大党内部分裂的可能,但问题在于,国大党本可以采取于己更加有利的处理方式。事实上,帕哈尔加姆事件问题不仅激起了国大党的党内矛盾,也引发了国大党对反对党联盟INDIA、对联邦政府的猛烈批判,身为人民院反对党领袖的拉胡尔·甘地甚至亲口指责外长苏杰生“叛国通敌”。然而,国大党的种种过度反应,只会不断削弱该党本就江河日下的政治影响力。

组建多党代表团这一简单流程所引发的复杂政治博弈表明,日趋恶化,相互敌视、不信任的“执政党-反对党关系”使早先各政党为共同的国家利益搁置分歧、通力协作的场景已不再可能。若国大党仍不知悔改“自摆乌龙”,不仅该党将进一步走向衰落,印政治生态也可能因而进一步恶化。

来源:智慧芯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