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夏以来,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汉中市南郑区各级部门闻“旱”而动、科学部署,以“保民生、稳生产”为核心,通过设施维修改造、应急工程建设、科学调度水源等系列举措,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需求。
入夏以来,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汉中市南郑区各级部门闻“旱”而动、科学部署,以“保民生、稳生产”为核心,通过设施维修改造、应急工程建设、科学调度水源等系列举措,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需求。
5月20日,在圣水镇廖坝村的秧田里,在抽水设备的助力下,清澈的水源持续不断地被输送至稻田,稻田里的水稻挺拔生长,生机勃勃,呈现出一幅幅充满希望的风景。
“我们村有9个生产队,目前全村14口抗旱机井在24小时抽水作业,够保障我们村水稻灌溉用水。截至目前,已插播1200余亩,预计再有3到4天将全面完成1900亩水稻种植。村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能得到保障。”廖坝村党总支书记高瑞说。
面对持续干旱天气,圣水镇采取“党建引领+科学调度+全民参与”的抗旱模式,成立了15支党员先锋队下沉14个责任片区,形成“一村一策”抗旱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启用抗旱井、调整种植结构、开展‘院坝会’宣传节约用水等方式来应对今年的干旱天气,形成全民抗旱的强大合力。
“自3月份以来,我们组织干部和群众清淤灌渠3000米,抢修启用抗旱机井76眼,协调启动大型抽水站,新打应急抗旱井1眼,引导群众使用移动灌溉车300台次。目前,全镇各项夏种任务正在有序进行。”圣水镇副镇长王海波告诉记者。
在高台镇的张鸭河水库,水产养殖户王天主动舍弃养殖收入,组织人力起鱼腾库,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水产养殖户王天告诉记者,“本来没有到卖鱼的季节,但因现在这个天比较干旱,所以我们提前把这里面的鱼出了。我们这个水库有33万多立方的水,大概能灌溉900多亩的农田,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抗旱。”
面对持续旱情,高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需求,统筹部署抗旱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安全。目前,该镇已启动12口抗旱灌溉井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投用5口,其余7口正在加紧施工。同时积极对接区水利局和红岩河管理局,自本月22日起对流珠堰、西干渠两大灌溉系统实施分时段科学供水,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采访中,高台镇战斗村村党支部书记孙学文对记者说道,“通过区上和镇上给我们协调,我们村的老百姓现在已经插开秧了,明天流珠堰开始给我们村上供水,一供上水,我们村上的秧苗都插到田里。”
记者从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297座抗旱井中已完成维修144座,47座泵站已完成维修16座,新建首批28座抗旱井已实现13座竣工;累计向19个镇105个村下拨抗旱专项资金115.85万元,其中52.5万元用于应急保供,63.35万元专项支持160眼抗旱井和21座泵站维修改造;通过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机制,实时跟踪施工进度,确保新建抗旱井稳步推进,提升维修工程完工率,尽早投入使用。
目前,南郑区正通过构建“区级统筹、镇街主战、村组落实、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力以赴地守好群众的“水缸子”、护稳他们的“粮袋子”,为夏种工作筑牢屏障。
通讯员 张杰 李政阳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