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喊无聊?心理学家:这样回应,未来更成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21:30 3

摘要:“无聊不是需要立即填补的空缺,而是创造力可能萌芽的空间。”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杰克·肖恩科夫博士的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最近女儿总是说:“妈妈,我好无聊。”原来这并不是真正的无聊,而是她进入自我探索期、思想创新期的表现。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回应“我好无聊”这句

“无聊不是需要立即填补的空缺,而是创造力可能萌芽的空间。”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杰克·肖恩科夫博士的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最近女儿总是说:“妈妈,我好无聊。”原来这并不是真正的无聊,而是她进入自我探索期、思想创新期的表现。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回应“我好无聊”这句话,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解决问题、创新思考以及处理情绪的能力。

第一种常见回应是:为了图省事,立刻帮孩子解决无聊。孩子写完作业后对妈妈说无聊,妈妈马上拿出新玩具,孩子兴奋地玩起来。但没过多久就失去了兴趣,又跑来找妈妈。这次妈妈更直接,打开电视播放动画片。这种立马提供现成解决方案的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也许你也做过。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确实能快速缓解孩子的无聊感,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为孩子一直在用“低质量填补”的方式打发时间,反而错过了锻炼思维的机会。都说孩子的世界天马行空,如果他们每天都被这些外部刺激填满,渐渐就会失去灵气,失去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在童年时期经常被迅速“解救”出无聊状态的孩子,长大后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容易感到挫败,因为他们习惯于依赖外部资源,而不是自己动脑。

第二种回应是:用作业和家务来打发孩子的无聊,同时否定他们的情绪。对我而言,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一有空闲,妈妈就让我做家务或者完成她布置的“额外任务”。等我结婚生子后,发现这种模式竟然延续了下来。长辈们常说:“小孩子哪会无聊?就是事做得太少。”这种回应本质上是否认了孩子的感受。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否定孩子的感受就是在否定他们的现实体验。”长期如此,孩子将难以准确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甚至影响到未来的人际关系。他们要么压抑情绪,要么突然爆发。

第三种回应是:通过引导性提问激发孩子的自主思考。“妈妈,我好无聊。”(孩子表达情绪)“你觉得做什么会不无聊呢?”(把问题抛给孩子)“去做手工吧。”(孩子经过思考给出答案)“每个人都会有无聊的时候,这是好事,说明你的大脑正在觉醒。我以前也无聊过,后来研究文字,居然写了四万字的小说。”(家长给予引导并赋能)当孩子说无聊时,你有没有这样去启发他?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表明,被鼓励独立思考的孩子更能发展出坚韧的品格和创新能力。他们把无聊当作一次挑战,而不是等待别人来帮忙。

第四种回应是:认可孩子的情绪,并与他们一起互动。“妈妈,我好无聊啊,我们一起玩吧。”很多时候,孩子说“无聊”其实是想邀请你参与他的世界。此时,如果我们能认真回应他们的情绪,高质量陪伴,就能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心理学家指出,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更愿意探索未知的世界。亚当·菲利普斯也曾说过:“无聊是思考的前奏,是想象力开始活跃的时刻。”当孩子说“我好无聊”时,他们其实正站在自我发现的大门前。这时,你可以这样做:

✅ “听起来你现在有点无聊。”——认可孩子的情绪

✅ “你觉得是什么让你觉得无聊?”——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 “你可以选择整理书架、画一幅画。”——提供结构化选项

✅ “记得你上次说想学折纸吗?现在可以试试看。”——提示资源但不强迫

✅ “有时候无聊之后会有很棒的想法冒出来,我很想知道你会想到什么。”——鼓励探索

✅ “正好我也无聊,我们一起打球吧。”——共同参与

当孩子再说“妈妈,我好无聊”时,请尝试用这六种方法回应。这不是求救信号,而是一封邀请函——邀请你见证他们创造力觉醒的时刻。

写在最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他们经历适度的无聊,不是忽视,而是信任。信任他们内在的创造潜能,相信他们能在看似空白的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来源:玲儿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