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2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开篇一句话:“我天天吃猪肝,为啥贫血还没好?”
这不是段子,是我门诊上真实听到的一句慨叹。说这话的是一位32岁的女性,面色蜡黄,眼圈发黑,声音也没底气。她坚定地相信:“猪肝补血”,所以每天换着花样吃,炒的、拌的、煮的、打汁喝的,全上了。可检查结果却啪啪打脸——缺铁性贫血不见好,反而加重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猪肝不是“补血圣品”吗?是不是吃的不对?还是这“老祖宗的经验”本身就靠不住?
别急,今天我们就把这话题拆开聊一聊。猪肝到底能不能治缺铁性贫血?到底该怎么“补铁”才靠谱?别让你的一腔热情,错补成了健康的反面教材。
“猪肝补铁,治贫血”这句话几乎是代代相传的“养生铁律”。但科学讲究证据,不能只靠“听说”。
确实,猪肝铁含量很高。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22》数据,每100克猪肝含铁约为22.6毫克,远高于瘦猪肉(1.5毫克)和菠菜(2.9毫克)。听起来是不是很猛?
问题来了:铁含量高≠吸收率高。
肝脏中的铁以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铁(heme iron)和非血红素铁(non-heme iron),前者吸收率高达15%~35%,后者则低至2%~20%。而猪肝中虽然有血红素铁,但含量并不占绝对优势。
更重要的是,猪肝富含铁,但也富含胆固醇和重金属。长期大量食用,容易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我们以这位32岁的患者为例,她每天吃猪肝,却还贫血加重,背后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吸收受限。
猪肝中的铁不是“吃多少补多少”。铁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同时摄入的食物、肠道功能、身体铁储备状态等。如果同时吃了富含草酸(如菠菜)、鞣酸(如茶)或者钙含量高的食物,都会抑制铁的吸收。
第二,病因未查明。
缺铁性贫血不是病,而是某些病的表现。月经过多、胃肠道慢性出血、吸收障碍、甚至肿瘤,都可能导致缺铁。如果只靠吃,没找出根源,等于是“头痛医头”。
第三,猪肝吃多了,反而干扰营养平衡。
猪肝中的维生素A含量极高,每100克猪肝含维A超6,000微克RAE(远超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上限)。长期摄入过量可能导致维A中毒、肝功能异常、骨质疏松等问题,身体负担更重。
第一,选对铁的来源。
红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含血红素铁较多,吸收率高;植物性食物中的铁较差,如豆类、绿叶菜,仅适合作为辅助。
第二,搭配促进吸收的营养。
维生素C是铁的好搭档,它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吸收。吃铁时配点水果,或者在菜里加点柠檬汁,都是聪明做法。
第三,别忽视“用量”和“时间”。
成人女性每日铁推荐摄入量为20毫克(孕期更高)。若饮食难以满足,医生可能建议补充铁剂。但注意:铁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饭前服用吸收更好,但胃肠刺激也更强。
有些人一看到检查报告,就开始自己“补铁大作战”:吃猪肝、吞红枣、灌红糖水……但请记住,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结合血常规、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指标综合判断,不能凭感觉。
而且,贫血不等于缺铁。巨幼细胞性贫血(缺维生素B12或叶酸)、地中海贫血等,都不是靠“补铁”能解决的,乱补反而延误病情。
所以,回到我们的问题——长期吃猪肝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果吗?
我的答案是:有一定帮助,但远远不够。
猪肝含铁量高,但吸收有限,且风险不小。若不查明病因,盲目依赖食补,可能适得其反。真正的治疗,应该包括:
猪肝不是“补血神药”,更不会“吃了就不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吃出来的,是身体出了问题。别把希望寄托在一块猪肝上,真正的补铁,是一门科学,更是一场系统工程。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别再盯着猪肝了,补铁,得靠脑子。”
资料来源:
①.《中国食物成分表202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②.世界卫生组织.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 guide for programme managers. WHO/NHD/01.3
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④.王志新. 缺铁性贫血诊疗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9, 58(10): 741-747.
⑤.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成人缺铁性贫血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 38(5): 321-326.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外科丁医科普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