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现:少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4 09:24 3

摘要:夕阳西下,厨房里飘出阵阵饭香。李阿姨熟练地往锅中洒入几滴酱油,又撒了一小撮味精。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可能与她那居高不下的血压数值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夕阳西下,厨房里飘出阵阵饭香。李阿姨熟练地往锅中洒入几滴酱油,又撒了一小撮味精。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可能与她那居高不下的血压数值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近日,一则关于"上海交大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可立即降低血压"的消息在朋友圈引发热议。这则消息像一滴墨水滴入清水,迅速扩散开来。

人们纷纷开始质疑:难道我们餐桌上那瓶深褐色的调味品和那个装着"鲜"字的小罐子,真的是高血压的隐形推手吗?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跳出情绪的旋涡,回归科学的冷静思考。酱油和味精,这两位中国厨房的"常驻嘉宾",一个赋予食物深沉的咸香,一个强化食物的鲜美滋味,它们如同烹饪画卷中不可或缺的颜料。

然而,这两种调味品中的一个共同成分——钠,却成了高血压患者的"隐形杀手"。

钠,这个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以氯化钠(食盐)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物质。

但当它摄入过多时,却会像一位不速之客,打破我们体内的水盐平衡,增加血容量,提高心脏负担。

中国营养学会数据显示,健康成人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而我国居民实际摄入量平均为4000毫克,是推荐量的两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张主任表示:"过量的钠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酱油,这种源自中国古代的发酵调味品,钠含量不容小觑。每100毫升酱油中含钠量约为7000-8000毫克,一勺酱油(约5毫升)就含有350-400毫克钠。

而味精(谷氨酸钠)虽以"钠"入名,但其钠含量实际上只有13%,远低于食盐(39%)。然而,由于其独特的增鲜作用,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多加,无形中增加了钠的摄入。

那么,上海交大真的发现了"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马上降低"的神奇效果吗?

事实上,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科学偏差和夸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的研究确实表明,低钠饮食对控制血压有积极作用。但这种效果既非立竿见影,也不能简单归因于某一两种调味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明确指出:限制钠盐摄入是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其效果需要在坚持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

想象一下,如果高血压真如魔术般可以被某种简单的饮食改变"立即"解决,那么长期困扰全球的高血压问题早已迎刃而解。

科学的真相往往没有标题党那样戏剧性,但却更值得我们尊重和遵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营养科李教授解释道:"血压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因素。饮食中的钠摄入确实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单纯减少某一两种调味品的使用,并不能立即显著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低钠饮食需要坚持2-4周,才能看到明显的血压下降效果。对于已经形成的高血压,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仅靠饮食调整往往不够,可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看待酱油、味精与血压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遗传、年龄、体重、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是其发病因素。饮食中的钠摄入只是其中一个可控因素。

其次,钠的来源多种多样,除了明显的酱油、味精外,加工食品、腌制食品、方便面、饼干等都是"隐形盐"的重要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钠摄入的40%来自烹调用盐,约30%来自酱油等调味品,还有30%来自加工食品和餐馆就餐。

因此,控制血压不应只盯着酱油、味精不放,而应采取更全面的低钠饮食策略。

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

减少烹调用盐量,逐渐适应淡味饮食。

酱油、味精适量使用,可以用香辛料、醋、柠檬汁等低钠调味品部分替代。

少吃加工食品,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摄入。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重或肥胖。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限制饮酒,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约750ml啤酒),女性不超过15克。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王教授指出:"低钠饮食并非简单地'不吃酱油和味精',而是要全面均衡饮食,控制总体钠盐摄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纯关注钠的摄入可能不够全面。钾、钙、镁等矿物质的适当补充,以及整体膳食模式的调整,可能比单纯限盐更有效。

2021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遵循DASH饮食(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限制红肉和甜食)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单纯限盐饮食。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上海交大是否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能立即降低血压?答案是否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持之以恒,而非寻求速效神奇。科学的态度是理性、全面和耐心的,不是寻找捷径和奇迹。

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的血压健康,请记住:没有任何单一食物或成分是"洪水猛兽",也没有任何单一饮食改变是"神奇良药"。健康来自于平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综合作用。不要被夸张的标题所迷惑,也不要盲目跟风某种饮食潮流。

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平衡。就像那瓶酱油,它既不是高血压的唯一元凶,也不是必须彻底摒弃的敌人。适量、平衡、多样,才是健康饮食的真谛。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 11(1): 21-40.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居民膳食钠摄入与高血压关系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 54(1): 24-28.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