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未熄,真主党选举登场,投票日烽火再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0:25 2

摘要:在黎巴嫩南部的废墟之间,一张张海报被风吹得摇曳生姿。上面不是笑容可掬的政客,也不是民生承诺的标语,而是昔日激进领袖哈桑·纳斯鲁拉的头像和“坚守抵抗”口号。这不是普通的地方选举,这是一次战后幸存者与宿命之间的审判,一次关于武装与和平、代表性与胁迫、重建与制裁的全

文︱陆弃

在黎巴嫩南部的废墟之间,一张张海报被风吹得摇曳生姿。上面不是笑容可掬的政客,也不是民生承诺的标语,而是昔日激进领袖哈桑·纳斯鲁拉的头像和“坚守抵抗”口号。这不是普通的地方选举,这是一次战后幸存者与宿命之间的审判,一次关于武装与和平、代表性与胁迫、重建与制裁的全民问卷调查,而答题纸上,只剩下“你支持真主党吗?”这一道题。真主党,此刻急需一个答案。

这场本应平凡的市政选举,被打上了浓重的战争烙印。自2024年以色列空军密集轰炸南黎巴嫩,造成大量平民死伤与基础设施毁灭后,真主党被迫从“抵抗英雄”转身成为“重建主角”。然而,当废墟尚未清理,失业与通胀席卷基层时,黎巴嫩外交部长却在国际场合上冷冷表示:除非真主党放下武器,否则任何国际援助都将止步于黎巴嫩边界之外。这不是一个外交辞令,而是一记精准的政治打击。

美国国务院紧随其后,“可持续重建需以解除武装为前提”,这是华盛顿多年外交话术中难得的直白。但问题在于真主党愿意吗?他们的回答同样简明:“除非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否则谈武器,是痴人说梦。”这是老调重弹,更是硬碰硬的策略博弈。问题却是:黎巴嫩人,尤其是南部平民,还能承受多少这样的“博弈”?

从本质上看,这次选举并非民主的胜利,而更像是一场“表态仪式”。支持真主党的人,不一定全心全意认同其宗教武装路线,更多是出于对其它政治势力腐败无能的失望,以及在灾后资源分配中“不得不依赖”的现实选择。换句话说,在南黎,政治忠诚早已被基础生存取代,真主党是饭碗的代名词,也是子女教育、医疗资源甚至安全保障的唯一渠道。在这种现实下,所谓“自由选举”本身就带有深刻讽刺意味。

在国际社会眼中,黎巴嫩的和平稳定,几乎被简化为“解除真主党武装”这一个变量。但事实远比这复杂:一方面,以色列的定期空袭让南黎居民持续生活在恐惧与伤痛之中;另一方面,黎巴嫩国内政治早已陷入教派割据、政府瘫痪的长期泥潭,连总统都难产数月。这种结构性崩坏不是某一政党能独力解决的,更遑论用一场地方选举来洗白或否定。

而在纳巴提耶、蒂尔等南部城市,海报上的呼喊是“抵抗是我们的尊严”,但现实中的呼声却是“我们要活下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是整个黎巴嫩当下的矛盾,在一个被宗派绑架、资源外流、主权被践踏的国家里,谈什么“彻底解除真主党武装”不过是一种傲慢的幻想;但若真主党永远武装在手,则和平始终遥不可及。

这一切的症结,其实并不在“选票”本身,而在于区域权力格局的不对等:伊朗仍视真主党为战略延伸,以色列则将黎巴嫩作为攻击前哨;美国与法国只愿意支付在“自己方案”基础上的援助,而不容许任何形式的“抵抗政治”存在。如此夹击之下,黎巴嫩民众被迫沦为棋盘上的炮灰,只有在选举日被提醒:“你还有选择的自由”。

但自由何在?真正的选择从来不是“要不要真主党”,而是“有没有不靠真主党也能生存的可能”。而这,恰恰是黎巴嫩长期缺失的那部分国家能力,健全的国家机构、统一的安全力量、公平的分配机制和对外自主的外交主权。

然而,当前局势的发展方向,并未走向这些核心目标。反而是一边是西方施压黎巴嫩解除武装,一边是伊朗加强对真主党的技术与财政支援,整个黎巴嫩陷入一个“要和平,先削你自己一刀;要生存,就得让外部势力喂食”的恶性循环。

而在这个循环里,谁是赢家?政治上,真主党依靠对“敌对现实”的不断放大,赢得了民众的“条件性支持”;经济上,外部援助的悬而未决,使得黎巴嫩政府在国际场合日益边缘化;社会上,普通民众在“战争的威胁”与“和平的代价”之间早已疲惫麻木。这次选举看似是在投票,实则是在消解希望。

投完票的黎巴嫩人,还得继续过在半夜被空袭惊醒、靠UNDP送水度日、排队领取物资的生活。当市政议会改选也无法决定修一条路、通一根电线的政策方向时,民主不过是个装饰品。而真主党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不需要赢得所有人的心,只需赢得所有资源分配的开关。

可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在外部援助愈发有条件、内部失望情绪积累、以色列毫无撤退迹象的当下,真主党虽赢得了选票,却可能输掉了真正的政治正当性。他们要的不止是胜选,而是“不可替代性”的延续。但当一纸选票变得越来越无力,黎巴嫩人也许终有一日会反问一句:我们真的无法选择别的生活方式吗?

未来如何走,答案仍在迷雾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南黎不是战场唯一的前线,真主党也不是黎巴嫩问题的唯一代名词。如果国际社会真要援助,那就得看清这个国家复杂的现实——而不是单方面强迫其中一方放下武器,另一方继续压境。

选举日会过去,海报终将褪色,但那个残破不堪的黎巴嫩,还要在废墟中找答案。而这个答案,不该只是“继续抵抗”四个字。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