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5日,西段轨行区(瓦窑滩站—净居寺站)完成移交,全线进入动车调试阶段。机电安装完成85%,装修装饰完成48%,联调联试有序推进。首列全自动列车已入驻龙泉车辆段,开展动态调试。国内首条采用“车车通信”技术的市域快线,支持无人驾驶。配备智能障碍物检
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
2025年5月15日,西段轨行区(瓦窑滩站—净居寺站)完成移交,全线进入动车调试阶段。机电安装完成85%,装修装饰完成48%,联调联试有序推进。首列全自动列车已入驻龙泉车辆段,开展动态调试。国内首条采用“车车通信”技术的市域快线,支持无人驾驶。配备智能障碍物检测、车厢拥挤度分析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2025年12月底前开通运营。2025年6月:完成全线机电系统联调。2025年9月:启动空载试运行。2025年12月:通过安全评估,正式投用。杜甫草堂站,以杜甫诗歌文化为核心,站台装饰融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句,打造“诗圣文化长廊”。服务青羊区文化核心区,衔接宽窄巷子、武侯祠等文旅节点。青羊宫站,站内装饰采用道教八卦图案,与青羊宫建筑风格呼应,设置互动光影装置展示道教文化。与5号线换乘,日均客流预计超5万人次。三圣花乡站站外直连三圣花乡景区,站内设置花卉主题艺术墙,打造“地铁+文旅”体验。
功能:服务幸福梅林、白鹭湾等景点,节假日客流高峰可达10万人次/日。华西坝站,与1号线、16号线换乘,连接华西医院本部、锦江院区,设医疗急救专用通道。站厅层设置医疗信息显示屏,实时更新就诊指引。
总投资规模:202.56亿元(含车辆段、主变电所等配套工程)。青羊区:串联青羊宫、杜甫草堂等文化地标,惠及人口超30万。龙泉驿区:覆盖大面、龙泉街道等居住密集区,缓解成龙大道交通拥堵,通勤效率提升40%。锦江区:连接三圣乡高端居住区与华西医疗集群,日均服务就医客流超8万人次。串联青羊宫、三圣花乡等景区,预计年增旅游收入1.5亿元。与华西医院双院区联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吸引高端医疗资源入驻。强化龙泉驿与主城区联系,推动东安湖体育公园、东安新城开发。沿线覆盖12个产业园区(如高新区软件园),通勤人口日均减少15万人次。
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是成都首条横跨中心城区的全自动市域快线,建成后将实现青羊、武侯、锦江、龙泉驿“1小时通勤圈”,日均客流量预计突破50万人次。项目总投资202.56亿元,惠及沿线15个街道、超80万人口,预计年带动区域GDP增长超8亿元。
成都地铁杜甫草堂站
2025年4月18日完成围挡拆除,恢复青华路459平方米机动车道、90平方米非机动车道及167平方米人行道。机电2工区负责的8个运营入驻房间(车控室、站长室等)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区间照明、消防水系统调试完成。2025年5月15日,西段轨行区(含杜甫草堂站)移交运营,进入动车调试阶段。支持无人驾驶,配备智能障碍物检测系统。站内装饰融入杜甫诗歌元素,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句展示。2025年12月底前随13号线一期同步开通。2025年6月:完成全线机电系统联调,2025年9月:启动空载试运行。2025年12月:通过安全评估,正式投用。站厅层设置“草堂印象”艺术墙,展示杜甫经典诗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结合竹简造型装饰。站外直连杜甫草堂景区(步行约1公里),出站口设置景区导览图及文创展示区。站内增设旅游信息咨询台,提供景区接驳巴士时刻表及电子导览服务。配备垂直电梯、盲道及语音播报系统,提升老年及残障乘客便利性。
青羊区:服务青羊宫、杜甫草堂两大文化地标,惠及草堂街道、浣花溪社区等区域,覆盖人口超15万。与杜甫草堂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形成“地铁+景区”直连,预计年增文旅收入1.2亿元。退围后新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缓解青华路原有交通拥堵,通勤效率提升30%。与地铁4号线(草堂北路站)形成换乘,串联宽窄巷子、中医大省医院等节点。推动青羊区“文博青羊”品牌建设,吸引文创企业入驻,预计年增就业岗位500个。周边规划商业综合体(如浣花黉台酒店),预计年增消费收入3亿元。
杜甫草堂站是成都首条全自动市域快线13号线的文化地标站点,建成后将实现“地铁+诗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项目总投资约282.4亿元(含车站),惠及青羊区15万人口,预计年带动区域文旅收入超1.5亿元。
来源:无敌的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