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再次爆发!这些人最危险!专家警告:端午前务必做好4件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0:49 2

摘要:这波新冠,不一样。它不再是那个让人一夜高烧到40度的“老朋友”。现在它聪明多了,不发烧、不咳嗽、不喘,就只是一个奇怪的咽喉异物感,或者突然的乏力、拉肚子、嗅觉减退。人还以为是吃坏了肚子,结果抗原一测,双杠。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里又开始有人晒抗原两道杠了?不是错觉,新冠真的又卷土重来了。

别说“不是早就结束了吗”这种想当然的想法,病毒从来没有彻底离开,它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这个季节交替、免疫力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5月最新的监测数据,全国多地新冠感染数进入缓慢上升通道,尤其在南方几个城市,呼吸道门诊的“阳性率”已经悄悄突破了20%。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十个来看感冒的人里,差不多就有两个是新冠。只是你没听人说,不代表它没发生。

这波新冠,不一样。它不再是那个让人一夜高烧到40度的“老朋友”。现在它聪明多了,不发烧不咳嗽不喘,就只是一个奇怪的咽喉异物感,或者突然的乏力、拉肚子、嗅觉减退。人还以为是吃坏了肚子,结果抗原一测,双杠。

这事儿最怕什么?怕轻敌。

尤其是下面这几类人,真的要拉响警报了。免疫力差的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孕妇,以及经常加班熬夜的打工人。你以为你年轻扛得住,结果转天引发心肌炎、脑雾、肺栓塞的新闻一个接一个。你以为是“感冒”,病毒却在身体里悄悄点燃了“慢性病炸弹”。

更可怕的是,这种“低调版”新冠,传染性更强,潜伏期更短,很多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已经把病毒带回了家。端午节马上到了,回家吃粽子、祭祖、探亲、旅游,这些传统仪式感一到,病毒传播路径就从“点”扩散成了“网”。

有个现象特别值得说——你发现没,最近很多人“感冒好了又复发”?这不是抵抗力差,而是病毒重叠感染。前脚刚得了流感,后脚又感染了新冠,身体根本来不及修复,又被打了一闷棍。这种“双感染”,对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的伤害,是单一病毒感染的数倍。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不是躲在家里不出门,而是得有策略地“提高免疫防火墙”。端午前,务必要做好这4件事,不然就像夏天不开空调一样自找难受。

第一,睡觉比什么都重要

别再熬夜刷手机刷剧了,每天少一小时睡眠,T细胞的杀伤力就下降15%。你说你吃再多保健品,结果三点睡七点起,免疫系统根本不给你面子。

第二,别迷信“喝热水”,要喝对水

天气热了很多人一天喝三杯奶茶、两瓶碳酸饮料,血糖飙升,细胞免疫功能直接被压制。真正有用的,是白开水+淡盐水+绿茶,尤其是绿茶,含有儿茶素,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别小看这点改变,坚持一周,嗓子和鼻子都会有感觉上的不同。

第三,别放弃运动,哪怕只走5000步

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中等强度运动能提升免疫细胞活性高达40%。你说你没时间,但你刷视频的时间都够跑步了。走路去超市,不坐电梯爬楼梯,都是机会。别等到被病毒放倒了才后悔。

第四,别硬撑,有症状第一时间检测

现在的病毒就像“隐形人”,症状轻到让你误以为自己没事。一旦拖延,就容易升级成肺炎或者“长新冠”。“长新冠”可不是玩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容易焦虑这些人群,很多都是后遗症的典型表现。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点: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焦虑、抑郁、持续压力,会让身体的“杀毒软件”失效。最近门诊里很多人来查“为什么我总是感冒”,一问就是工作压力大、失眠、焦躁。其实就是身心双重透支,病毒趁虚而入。

传统节日里,很多人喜欢“以食养生”。

但真相是,现在很多家庭的“养生”简直就是“自杀式饮食”。端午节的粽子,平均每个热量超过400大卡,再配上咸鸭蛋、啤酒、烧烤,血糖、血脂、血压全线飙升。你说你没基础病,但吃完就犯困、心悸、头晕,这还不够说明问题?

更别说还有些人,节前要“清肠”减肥,搞什么断食、只喝果蔬汁。这种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方式,直接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力。病毒最喜欢这种“没抵抗力”的宿主。

从文化角度看,端午节强调的是“避毒、驱邪”,古人用艾草、菖蒲、雄黄酒,就是最原始的“防疫意识”。现在我们有口罩、有疫苗、有药物,但如果忽视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调整,那就是现代人最大的“自负”。

说到底,病毒不会挑人,但生活方式会决定你是不是那个“危险群体”。与其担心感染,不如现在就动手,把作息、饮食、运动、情绪四个关键点管住。别等到朋友圈开始疯狂晒“我阳了”,你才想起买口罩和抗原。

最后再提醒一句,疫苗不是万能,但它能减少重症。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基础病患者,该打的加强针不能省。别听信“疫苗无用论”,那些重症住院的患者里,大多数是没打完疫苗或者间隔太久的人群

别再拿“我还年轻”当挡箭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类“易感体质”。病毒不会告诉你下一步要干嘛,但你可以选择提前做好准备。

新冠不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端午节,是团圆的日子,更应该是健康的日子。真正的“避毒”,不是挂几根艾草,而是从今天起,做出改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朱启镕,张玉兰,赵晓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新冠”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3):221-225.

[2]王艳,李建国.疫苗加强免疫对新冠重症预防效果分析[J].中华疫苗与免疫杂志,2024,30(4):412-415.

[3]刘海燕,陈志勇.新型冠状病毒XBB变异株的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5,46(2):123-127.

来源:李医师科普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