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人高小青:从煤油灯旁说到大礼堂,再到百万粉丝的直播间“舞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0:29 2

摘要:今年53岁的高小青,是陕北家喻户晓的说书人,尤擅长说历史大书。在近四十年的说书生涯里,他历经了陕北说书这一民间艺术的几次“迭代”——从早年点着煤油灯在农村炕头说到鸡叫,熏得一鼻子黑,到登上正式的大舞台,再到活跃于有百万粉丝的直播间。

记者/计巍

编辑/宋建华

高小青的团队在延安陕北说书专场演出

今年53岁的高小青,是陕北家喻户晓的说书人,尤擅长说历史大书。在近四十年的说书生涯里,他历经了陕北说书这一民间艺术的几次“迭代”——从早年点着煤油灯在农村炕头说到鸡叫,熏得一鼻子黑,到登上正式的大舞台,再到活跃于有百万粉丝的直播间。

他始终记得师父张俊功的那句话:说书就得绣花,就看你绣得好不好。高小青的理解是,如果说书功夫没学透,说出来的书是“直的”,而好的说书则是“细细说”,是曲折的。

他的说书生涯也是曲折的。他经历过说书无法糊口的时期,感受过登上大舞台上的辉煌,也担忧着陕北说书“没有流量”,以及这门手艺的失传。

这个五月,快手新知联合高小青等多位陕北说书艺术家,在延安开启了为期五天的陕北说书专场演出,将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遗戏曲通过直播展现给全国观众。目前,快手平台上活跃着包括高小青在内的超过600位陕北说书人,他们正通过新形式传承弘扬这项非遗戏曲。

陕北说书专场演出台下听高小青说书的观众

说到鸡叫,人还不走

5月20日下午,在35摄氏度的高温烈日下,高小青和他的团队在延安大剧院的快手陕北说书专场的舞台上,热闹地用地道的陕西方言说着《三女儿孝母》。

台下的观众戴着草帽,打着阳伞,人挨人地坐在板凳上,时不时地被台上的说唱逗笑。一个老汉说,台上正在讲一个家事——大女婿为了自己升官发财找老人要走了钱,不给二女子、三女子,也不对家里好。

“老人还是要把钱留在自己手里。”老汉意味深长地说。在他看来,陕西说书里很多都有“教育意义”,比如说要孝敬老人,不要打架等朴实的道理。

说书近四十年,去过各种各样的“舞台”,高小青还是对“乡村舞台”最有感情。因为它自由、热闹,更重要的是,它是高小青说书最开始的土壤。

作为黄土高原上的口传艺术,陕北说书最早的形式可追溯至宋代,经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传唱与沉淀,达到了合辙押韵、词句精练的境界,在延安、榆林等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1972年出生的高小青,是土生土长的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瓦子川村人。早年在老家的村子里说书时,他们四五个人常常从傍晚说到鸡叫。

院子里,摆个桌子,放下凳子,高音喇叭往树上一架,桌上放两盏煤油灯,说书就开始了。村民们白天忙农活,吃完晚饭后,围着桌子坐下,听高小青细细讲来。他说的书大多是历史故事。

“每次都要说到鸡叫,第二天早上你鼻子全是黑的。”高小青说,在煤油灯边上说书,是那时最深的记忆。

背着三弦、高音喇叭等家伙,他们四五个人在乡下走街串巷,从老家说到延安的靖边县、定边县,以及更大的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一路上他们基本靠走,说一场书差不多5块钱。

高小青13岁就会弹三弦。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家里穷,还有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哥哥,以及一个妹妹,他14岁就开始边种地边跟着启蒙师父学陕北说书,想着,“只要能学成,能有一口饭吃。”

在当地,说书人也是个受尊重的职业,“年轻娃娃会说书,人家都稀罕”,高小青说。

跟着启蒙师父学了两年,他学会了“请神、安神、送神”,可以给村民们说“平安书”和“口愿书”。这在当时对于陕北农民而言是很重要和普遍的仪式,是用说书的方式来祈福。

虽然说得卖力,但对于高小青而言,说书这个手艺还是没办法养家糊口。

26岁时,为了生存,高小青决定不说书了。他要下煤窑挣钱,一天能挣15块。下煤窑时,他得猫着身子在巷道里走两三公里的路。开工的第一天,他就遇到危险——正往深处走时,头上突然发出“咕咕咕”的响声,一位有经验的老汉提醒工人们:快走!往两边躲!

大石头砸下来。他们幸免于难,但要自己把这个堵住路的石头打碎,再用拉拉车把碎石拉走。

师父张俊功与高小青(左侧照片中前排右二为张俊功,左二为高小青)

红火,人多,大舞台

在横山煤窑里挖煤的高小青没有想到,一年后,他会再一次回到说书的轨道上。

高小青27岁时,陕北说书历史上程碑式的人物张俊功来到横山。张俊功老人常年行走在陕、甘、宁、蒙、晋说书,并在上世纪70年代,为陕北说书创造出新的形式——从坐场改为走场、一人改为多人。经他改革后的陕北说书,人物角色分工更加明确,互相酬唱应答。

在一个庙会上,高小青等着正在演出的张俊功闲下来。他先是给老人拉了段三弦,然后拿了个凳子,坐在他旁边拉话。几番恳求后,他终于被张俊功收为闭门弟子。

为了掌握陕北说书的“九腔十八调”,高小青跟着张俊功到各地演出,弹三弦,逐步把书帽、小段、大书的唱词熟稔于心。

师父名气大,在当地倍受尊重,一场说书常常能挣到300块钱。这也让高小青看到说书这项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可能性。高小青印象最深的是,九几年有一次,他们在横山一个小镇的停车场里说了一场书,“一场票卖了2376块钱,(整个镇)基本人都来了。”

经过师父七八年的指导,高小青精通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胡延庆打擂》等经典剧目,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唱腔和演艺风格。在说“大场子书”时,师父也常常留出一些时间来,让他来说。

后来,他还跟着师父去延安大礼堂演出了《打宜川》。那时师父已经73岁,对于第一次登上这种正式大舞台的高小青而言,紧张不言而喻,他一面告诉自己不要出错,一面担心师父身体吃不消。

回忆起那次演出,高小青还是会不由得赞叹:“师父说得是相当好。”在高小青看来,说书“说得好”意味着:一要有好嗓音,调调出来好听;二是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三是要把书说“活”了,把大家的心揪住。

“说得必须要细心。我们师父说:说书就得绣花了,就看你绣得好不好。功底不行,书套套没学透,他说的就是‘直的’,会说的就是‘细细说’。”高小青说。

2006年,陕北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小青也开始收获诸多荣誉:甘肃省华池县“红色歌谣调演” 特等奖、兰州群星艺术节铜奖、延安市曲艺调演比赛创作奖……

2007年,师父去世后,高小青开始担任“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他带着团队去乡下演出,白天说书,晚上艺术团演出,有舞蹈、唱歌、小品等,演过了延安十三个县。

做了11年后,2018年,残疾人艺术团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解散。而这时,许多说书同行开始开直播。

高小青在快手直播间

新的舞台与传承

早年,高小青去乡下演出,村民们都是口耳相传是哪个说书人来了,然后“撵几个人”去听书,遇到说得好的,来的人也会特别多。现在,在延安的快手陕北说书专场的台下,很多观众都是通过快手知道高小青的。

2019年,高小青开始尝试做陕北说书的直播。那时同行基本上都开直播了,他向他们打听着:开直播能挣到钱吗?对方告诉他:我每天两个人还弄个一两百块钱。

他打算试试直播。起初三个人弄起来,除了高小青说唱和弹三弦,还有一个人吹笛子,一个人弹电子琴。直播第一场,粉丝从五六个涨到上千。很多粉丝都听过高小青和师父张俊功一起录的陕北说书专辑,因此来快手上关注他。

在“乡下舞台”“更大的舞台”之后,直播这个“舞台”也给高小青带来很大的给机会与挑战。他一天直播4个小时,其中三个半小时在说“大书”,如《薛仁贵征东》《薛金山征西》《三侠五义》等,一套一套地全部说完。

就这样在直播平台上说了四年。这四年间,高小青的嗓子做了两次手术,因为声带磨出了泡。最多的时候,他的账号@陕北说书高小青一天可以涨粉七八千。

在快手,高小青也看到更多的陕北说书同行。而以前,很多同行做不下去时不得不改行,去打工、做生意。

现在,高小青的说书团队里有10个人,角色更丰富,有弹三弦的、拉二胡的、拉板胡的、打甩板的、弹电子琴的,还有和高小青打配合说书的。这也使得舞台上演出更加热闹、吸引人。

但不管怎么变,高小青都坚持要去呈现“真实本事”,“我不会炒剧本,不会装,也不哄你。”高小青说,他很开心看到有直播平台愿意去推广这种真正的民间艺术。

今年3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指导下,快手宣布启动“老铁梨园”剧团扶持计划。该计划将通过提供流量扶持、内容指导、现金补贴、商业变现等方式,助力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焕新。“未来一年,将至少帮助500个剧团创新发展,打造戏曲演出的第二个舞台。”快手艺术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小青现在的快手账号有近150万粉丝,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直播这个“舞台”知道这个陕北说书人。去年去内蒙一个庙会上说书时,一个82岁的老汉专门带了两盒烟送给高小青,他说:我听了你五六年书了。高小青很感动,一路说书到现在,他很珍惜这人与人之间的“亲热”。

也会有一些“娃娃”在路上认出他来,对着他喊:高小青,高小青,我爷爷奶奶就看你说书。

5月20日,在上台前的采访中,一个30多岁的外卖骑手突然跑过来和高小青打招呼,他说:“我从你的《薛仁贵征东》开始听。以前看过这个书,但没有听过它以这种说书的方式说出来。高老师是把咱们陕西方言、嗓音表达的最标准的、最好听的人,字正腔圆。”小的时候,他通过家里的磁带听陕北说书,最早听的是《王三卖马》,听说书已经是他的一种情怀。

而对于坐在台下打着伞看演出的一位阿姨来说,通过直播听说书是一件日常事,她也通过直播认识了高小青,觉得他说得很地道,“书还是那些书,但说书人一代代换”。

高小青教出过四五个徒弟,其中有两个在跟着他上台演出。对于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他也表露着担忧,因为现在能“老实”地学说书的年轻人并不多,他希望陕北说书能被年轻人传承下去。

传承的前一步是更多地被看到。作为快手艺术重点扶持的戏曲剧种之一,陕北说书平均每月的视频播放量超过1.2亿次,平均每天有190场陕北说书在快手上直播。目前,快手平台上活跃着超过600位陕北说书人,正通过新形式传承弘扬这项非遗戏曲。

来源:北青深一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