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0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她看起来那么健康,怎么突然就得了宫颈癌?”这是李阿姨的女儿在医院走廊里哽咽着说出的话。
母亲才五十出头,平时身体硬朗,生活规律,从不抽烟喝酒,怎么会查出晚期宫颈癌?更让人震惊的是,医生蹙眉沉声说出一句话:“她丈夫,很有可能是‘高危丈夫’。”
这不是个案,而是很多女性宫颈癌患者背后最容易被忽视的真相。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被长期忽略的健康盲区。
很多人对宫颈癌的印象还停留在“妇科病”“老年病”甚至觉得“离我很远”。但现实是: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高发的癌症,且越来越年轻化。
比起其他癌症,宫颈癌的“元凶”并不神秘,它有个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的名字——HPV(人乳头瘤病毒)。这是一种通过皮肤黏膜接触传播的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
而令人警觉的是:男性是HPV病毒的“沉默携带者”,他们自身可能毫无症状,却在不经意间将病毒传给了自己的伴侣。这就是医生口中的“高危丈夫”。
“高危丈夫”并不是一个官方医学名词,而是临床医生在多年接诊中总结出的一个风险人群标签。简单来说,他们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这些男性可能自身并不发病,但携带的高危型HPV病毒却能通过性生活传播给女性。而女性宫颈的生理结构本身就更易受到HPV感染。
一旦感染,如果病毒无法在短期内被清除,就可能引发宫颈上皮细胞病变,最后发展为宫颈癌。
或许你听说过“夫妻之间感冒会互相传染”,但你未必知道:HPV,是夫妻之间最容易“默契共享”的病毒之一。
约80%的性活跃人群在一生中都可能感染一次HPV。大多数人可能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但如果女性免疫力下降,或病毒反复感染——比如丈夫是持续感染者且未治疗,就会变成“持久战”。
这种隐匿性传播的过程,有医学界称之为“夫妻同盟病”。很多女性即使不乱交,也可能因为丈夫的感染成为受害者。她们忠诚,却依然中招。
不是所有感染HPV的女性都会得癌,但所有的宫颈癌患者几乎都曾感染过高危型HPV。
HPV分为100多种类型,其中高危型16和18型病毒,几乎“包办”了70%以上的宫颈癌病例。从感染到癌变,可能需要5-15年。但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这个过程几乎没有症状。
所以许多女性发现时,已经是癌前病变,甚至是中晚期宫颈癌。而早期宫颈癌是医学上最容易预防和筛查的癌症之一。问题不在于病毒的强大,而在于我们对它的无知和忽视。
“我身体挺好的,从没什么不适。”——这是李阿姨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可事实上,宫颈癌早期确实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等出现异常出血、分泌物增多、腰腹疼痛等信号时,往往已是进展期。
更令人痛心的是,李阿姨的丈夫在体检中发现过HPV感染,但因为“没啥感觉”,也就没去管。甚至在医生建议夫妻双方都进行干预时,他却觉得只是“女人的事”。可宫颈癌,从来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
1. 每对夫妻都应该认识HPV,不要“谈性色变”。HPV不是“道德病毒”,而是一个医学问题。正确认识它、及时筛查、科学防范,远比回避和羞耻更重要。
2. 女性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包括HPV检测+TCT(宫颈细胞学检查),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检查一次,是目前最基本也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3. 男性同样需要HPV筛查和治疗。别以为没症状就没事,男性HPV感染率并不低,只是很少有人去查。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反复感染伴侣。
4. HPV疫苗尽早接种。目前国内已有二价、四价、九价疫苗,适用于9-45岁女性,也有部分城市试点男性接种。越早打,效果越好。
5. 提高免疫力,改掉陋习。病毒不一定能避免,但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它。规律作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防线。
感情的忠诚不能抵挡病毒的入侵,信任不能取代体检报告。宫颈癌不是“女人的问题”,而是一场需要夫妻共同防控的健康挑战。
如果你是女性,请为自己争取一次HPV筛查的机会;如果你是男性,请别做那个“高危丈夫”,别让最亲密的人为你的疏忽买单。真正的爱,是彼此守护,而不是彼此伤害。
①. 查晓天. 食欲不振癌症病人的大敌[J]. 江苏卫生保健, 2016,(23):21.
②. 李丽萍. 癌症病人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及饮食指导[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24):148-149.
③.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3版
④.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宫颈癌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清散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