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场,记者看到展览大部分以展板形式,图文并茂呈现“古人趣生活”“古代有科技”“莫高精神”等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本次展览共8个单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敦煌概貌,第二部分呈现敦煌壁画的内容,第三部分强调莫高精神。”
丝路明珠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莫高窟?莫高窟是怎么开凿建造的?这些知识将走到学生身边、走进校园里,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能切身体会到敦煌文化的魅力。
5月23日,“我家住在莫高窟”敦煌文化巡展来到上海,成为上海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队伍中的一员,第一站走进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该展通过对敦煌文化与艺术瑰宝的全面微缩展示,让青少年在校园内即可“触摸”千年文明。
在现场,记者看到展览大部分以展板形式,图文并茂呈现“古人趣生活”“古代有科技”“莫高精神”等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本次展览共8个单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敦煌概貌,第二部分呈现敦煌壁画的内容,第三部分强调莫高精神。”
据悉,此次首站预计展出一个月左右,后续预计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到上海各区轮展。
古代孩童也穿“T恤”“背带裤”、古代小朋友是怎么生活的、古代的学童也要练字,在展览中,记者看到各类贴合学生学习、生活的话题。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原部长、研究馆员李萍介绍,这次展陈内容打磨两年多,聘请专业青少年内容策划团队,基于青少年最想看到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希望青少年能爱上敦煌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此次展出的内容也对标学校课程、结合文化民俗科技等内容,增加音乐舞蹈等有趣的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介绍道。
此次也是“一平米博物馆”首次落地上海市静安区。“一平米博物馆”是由上海科技馆打造的教育项目品牌,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大课堂的功能,以博物馆藏品资源为基石,融合中小学科学课标,利用校园空间打造小、微、精的特色主题式展览,并汇集多种资源孵化衍生活动。该项目自2024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已在松江区率先落地实施并计划于2025年将优质的文化科技资源精准输送至更多区域。
倪闽景介绍,接下来,“一平米博物馆”将从自然领域的内容逐渐走向天文、文化、科技等领域,联动更多博物馆,推进“一平米博物馆”。
宋淑霞介绍,无论是来敦煌体验深度游中上海游客的比重,还是去年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敦煌文化一直很受上海市民的欢迎,上海科技馆已经与敦煌研究院展开研学、文创等各类形式的合作。
据悉,未来,上海科技馆与敦煌研究院将持续深化合作,让千年文明在青少年心中焕发新生。
为更好传播敦煌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升巡展的影响力,活动现场特别邀请李萍等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作主题报告,倪闽景馆长还为此次“一平米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小馆长、讲解员授牌。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