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男子每天嚼一点西洋参,3个月后去体检,医生问吃了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6:12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59岁的韩先生是那种典型的“过劳型”人,年轻时做销售,每天四五顿饭应酬,熬夜抽烟喝酒一样不落,常年处在疲惫状态。

50岁以后身体有点吃不消,开始觉得头晕、乏力、睡不好、没精神,去医院查过一圈也没查出什么实质性大病,指标都在参考值里边晃悠。

医生开了点B族、辅酶、调节神经的药,吃了没感觉,他干脆不吃了,回家改成每天嚼一片西洋参。

最开始也不是什么计划,就是听人说西洋参养气清火、适合上年纪男人,自己家里刚好有,就试着嚼起来。

每天一片薄的,嚼在嘴里有点甜又带点苦,慢慢含着,没太讲究什么时间,也没指望它能治啥。

结果三个月后体检,几项原本边缘值的指标突然下去了,医生一边翻报告一边问他“你这几个月吃了啥补品没”。

体检报告上最明显的是血压,原来高压在142~145,低压90出头,已经属于高血压一级初段,但这次降到135/85以内。

其次是空腹血糖,从原来的6.2降到了5.6,虽然都在可接受范围,但变化引起了医生注意。

血脂三项里,甘油三酯下降了30%左右,最有意思的是他的主观状态也变了:晚上能睡整觉,白天精神足,不再频繁打盹。韩先生也奇怪,其他啥都没变,就西洋参吃上了。

这类案例不是孤例。西洋参早在清代医书中就被记载为“补而不燥”,比人参温和,适合长期体虚、上火夹杂、气阴两虚的人群。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西洋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ginsenosides),还有少量多糖类、有机酸和挥发油。

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和高丽参那种不一样,主要以Rb1、Re、Rg1为主,这三类皂苷在抗应激、抗疲劳、调节神经递质方面有明显优势。

血压和神经功能之间本就有直接联系。很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根其实不全是钠盐摄入多,而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睡眠欠佳、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持续处于活跃状态,肾上腺素水平上升,血管收缩反射增强,血压自然就会升高。

而西洋参的皂苷Rg1类成分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能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敏感度,从而缓解慢性应激反应,间接让血压回落。

西洋参对血糖的调节也有机制基础。研究表明,西洋参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使葡萄糖转运体(GLUT4)于脂肪细胞表面表达。

进而提升葡萄糖入胞能力。美国多伦多大学临床营养系的一项对照实验中,轻度糖耐量异常者每日服用3克西洋参粉末。

坚持12周,空腹血糖下降显著,对照组无变化。这一发现证明了西洋参并不是纯粹的“补药”,而是具有一定代谢调节作用。

更值得一说的是它的抗炎效果。中年人群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现象,其本质多为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而非器质性病变。

常年睡不好、吃不对、焦虑压抑,体内的炎症因子如IL-6、TNF-α、CRP维持在轻微升高状态,看不出明显病变。

但足以影响免疫、心血管、内分泌系统运作。西洋参中的多糖和Rb1类皂苷可以通过调控T细胞功能和巨噬细胞活性,降低炎性因子释放,从根源上缓解这种“看不见的火”。

但西洋参真正起作用的关键,不只是成分本身,而是“每日小剂量、长时间摄入”这个方式。

很多人吃补品图快,大剂量吃、连续吃、吃几天停一阵,结果不是上火就是腹胀,吸收不了也调节不了。

像韩先生这种每天一小片嚼着含,三个月没断,这种缓慢而持续的刺激才真正能激活调节系统。中药强调“缓调”,不是慢,而是节奏一致、信息持续。

这个节奏一旦形成,身体会自然适应,而不是强行被推着走。

这也解释了一个被忽略的点:补药有没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同步。

一个人如果吃补品的时候还在熬夜、暴饮暴食、情绪失控,那再贵的药也没法有效作用。药物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不是加法,是乘法。

任何一个为0,结果都是0。韩先生三个月没换别的习惯,但他每天准点吃饭、按时起床、少应酬,正好构成了一个适合西洋参发挥作用的代谢基础。

还有一点要说明,西洋参不是万能,它适合“虚不受补”那一类人,简单说就是身体既疲乏又容易上火,吃别的补药容易出问题。

这类人多见于中年阶段,消化力开始下降,但身体又还没彻底衰老,处在一个“临界状态”。

用药太猛容易上火,不补又撑不住。而西洋参这种偏凉、补气兼养阴的药性,刚好填补了这个空档。很多人以为补药就是要强效,实际很多时候补得太急,反而乱了身体节奏。

有意思的是,西洋参还有个冷门作用,就是对口腔免疫的影响。

研究显示,西洋参的多糖类成分可以提升唾液分泌中IgA的水平,增强口腔和上呼吸道的免疫屏障。

这在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中尤其重要。因为这一人群的局部免疫力下降,是导致感冒频发、咽喉不适、牙龈炎反复的关键因素。

长期小剂量摄入西洋参,可以在不打扰全身免疫系统的基础上,激活局部防御机制,做到“不生病”而不是“治病”。

从生活行为的角度来看,每天嚼西洋参这件事也并不只是营养行为,它背后代表着一个人开始愿意为自己身体花时间。

这种行为习惯的改变,比成分本身还重要。很多人问题不是没钱吃保健品,而是没耐心去坚持某件对身体有益的事。

西洋参之所以在中老年人群中有效,不光是药理基础强,更是因为这个群体开始有时间、有觉察去调整自己。这种心理状态,本身就是健康的前提。

当然也有警告要讲。西洋参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阳虚体质、脾胃寒湿、长期腹泻、低血压人群吃了反而可能更虚。

还有人图省事把西洋参泡水喝,热水一冲就当保健茶,这种方式吸收率不高。

因为皂苷类成分对温度敏感,高温会降解,且水溶性差,不如咀嚼吸收效率高。所以不建议当作“泡茶包”来用,那种喝法更多是心理安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左玲燕.西洋参抽验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OL].中国典型病例大全,1-7[2025-05-24].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