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上很多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2025年5月22日,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的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事件通报,以"未发现违纪违法问题""财产来源合法合规"等结论性表述匆匆收官。至于公众关注的是否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重要问题,并未提及。从舆情分析的角度看,这份
细品天价耳环事件的调查通报:结论看似很可疑、实则很合理
文/姜诗华
世界上很多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2025年5月22日,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的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事件通报,以"未发现违纪违法问题""财产来源合法合规"等结论性表述匆匆收官。至于公众关注的是否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重要问题,并未提及。从舆情分析的角度看,这份调查通报不仅没有打消公众质疑,反而形成了第二批次舆情的堰塞湖。不过,在笔者看来:细品天价耳环事件的调查通报:结论看似很可疑、实则很合理。
所谓网络舆情,本质上是由一些现象经过网络传播后引发公众的质疑热度而逐渐形成。在天价耳环事件中,网络影响比较大的是黄杨钿甜的父亲杨某在任公职期间涉及招商引资,之所以有这种怀疑,不排除是结果合理性的推断。因为,这比较容易与其家境阔绰联系在一起。对此,调查通报没有避讳:指出这个项目是芦山地震的灾后重建项目,涉及投资7亿,但是给出了“该项目最终没有招引到投资商”的结论。从该事件引发的巨大舆情看,这个结论应该是正确的。否则,一旦被网友用新的证据推翻的话,那么被立案调查的恐怕就不只是杨某了。
当然,单凭这一个简单且程序化的结论,似乎很难打消公众的疑虑。事实上,这份调查通报也没奢望让公众打消全部的疑虑。这份调查通报就是在告知外界:雅安当地政府已经认真调查了天价耳环事件。但必须要说明的是:网民如何去怀疑和政府如何去调查?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网民可以去质疑去猜疑去想象,然后得到某种倾向性的结论引发关注,这是法治社会下的言论自由。但是政府的调查必须恪守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涉及到对于任何个体的调查或者是企业的调查,其证据或者是线索,不能是凭空想象的、质疑的、猜测的。尽管,这种现象猜测和质疑看上去很合理,但未必合法。
回到天价耳环事件上来,杨某家境财富的阔绰恰恰是因为他们家的企业主身份,雅安当地可以调查杨某在任公职期间的行为,但是无权调查他们家企业的经营行为。况且,有的企业经营还在深圳,赚多少钱怎么赚的?不是雅安当地调查组所能控制的。换个角度看,如果仅凭公众的怀疑就去随意调查一家企业,这对于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无疑是一种伤害。当然,应该理解公众对于这份调查通报的不解甚至是失望,就目前来看,杨某及其一家公职以外的行为,那是个人隐私,政府无权插手。所以,这份调查通报结论看似很可疑、其实很合理。
来源:体坛麻辣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