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尹锡悦政府因政治危机(如弹劾案)和经济困境,试图通过炒作 “中国威胁论” 转移国内矛盾。2024 年底尹锡悦宣布 “紧急戒严” 失败后,极右翼势力借机捏造 “中国介入韩国选举” 等虚假信息,例如宣称 “驻韩美军抓捕 99 名中国间谍”6。这些谣言虽被韩国中央选
尹锡悦政府因政治危机(如弹劾案)和经济困境,试图通过炒作 “中国威胁论” 转移国内矛盾。2024 年底尹锡悦宣布 “紧急戒严” 失败后,极右翼势力借机捏造 “中国介入韩国选举” 等虚假信息,例如宣称 “驻韩美军抓捕 99 名中国间谍”6。这些谣言虽被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和驻韩美军否认,但仍在极右翼群体中广泛传播,甚至引发针对在韩中国公民的暴力行为,如威胁、围攻华人社区67。尹锡悦为逃避弹劾责任,将支持者划分为 “爱国市民” 与 “亲华势力”,刻意营造对立叙事,导致社会分裂加剧6。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韩国形成竞争压力。2025 年 1-4 月,中韩贸易逆差扩大至 - 101.55 亿美元,中国在半导体等关键产业的崛起使韩国面临技术依赖和市场份额下滑的问题1527。例如,中国在 3D NAND 混合键合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已超越韩国,三星等企业不得不采用中国技术专利27。此外,韩国引以为傲的新能源车、化妆品等产业也面临中国产品的冲击,现代汽车在华销量缩水四分之三,泡菜企业因中国原料价格优势倒闭率上升7。这种经济落差被部分韩国民众解读为 “中国抢了饭碗”,加剧了反华情绪7。
美韩军事合作的强化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2025 年 3 月,美韩举行 “自由护盾” 联合军演,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并出动 B-1B 战略轰炸机参与16。朝鲜对此多次谴责,称军演是 “侵略战争预演”16。韩国在中美竞争中被迫选边站,其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被中方视为对自身安全利益的威胁,导致中韩关系紧张16。此外,韩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当言论(如尹锡悦政府曾暗示可能援引《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进一步刺激了中方反应1924。
中韩在历史文化问题上的争议持续发酵。韩国部分激进民族主义者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宣扬 “汉字是韩国人创造”“孔子是韩国人” 等歪曲观点,试图构建虚假的民族自豪感。近年来,韩国在文化遗产申报上的频繁动作(如端午祭、拔河等)也引发中国民众不满,被认为是 “偷抢” 中国文化成果4。2025 年春节期间,韩国民众甚至上街抗议 “中国剽窃春节文化”,这种文化民族主义情绪在媒体的渲染下进一步激化。
韩国媒体的片面报道加剧了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例如,部分媒体将疫情责任甩锅中国,炒作 “中国雾霾影响韩国”“中国泡菜质量问题” 等不实信息,尽管实际数据显示韩国进口的泡菜中大部分原料来自中国且符合标准7。此外,极右翼媒体如《天空日报》通过编造 “中国间谍” 等虚假新闻,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导致普通民众对中国产生无端偏见6。
韩国在中美博弈中面临战略困境。作为美国盟友,韩国需配合美国的对华政策,如参与芯片出口管制,但又无法忽视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118。尹锡悦政府的 “亲美疏华” 路线导致中韩关系恶化,而国内经济压力又迫使韩国寻求与中国合作,这种矛盾性政策加剧了社会的焦虑119。此外,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如朝韩对立加剧)也使韩国在外交上更加依赖美国,间接影响了对华态度116。
韩国近期反华情绪的高涨是政治操弄、经济竞争、军事博弈、文化冲突和媒体误导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中韩经贸合作仍具韧性(如 2024 年中国赴韩游客增长 145%),但两国关系的改善需要韩国政府摒弃民粹煽动,回归理性务实,避免将内部矛盾外部化。同时,双方应加强民间交流与文化互信,以化解历史认知分歧,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来源:十万大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