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医院的窗户洒进精神科病房,显得格外温暖。陆晓晴医生刚从食堂回来,手里还捧着杯热茶,正准备翻开文献。实习生小张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兴奋地说:“陆姐,今天沈主任收了个‘神奇’病例!病历厚得像本书,14岁男孩,住了好几次院,连X市最好的精神病院都没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医院的窗户洒进精神科病房,显得格外温暖。陆晓晴医生刚从食堂回来,手里还捧着杯热茶,正准备翻开文献。实习生小张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兴奋地说:“陆姐,今天沈主任收了个‘神奇’病例!病历厚得像本书,14岁男孩,住了好几次院,连X市最好的精神病院都没查出病因!”
陆晓晴挑眉:“这么玄乎?说说,啥情况?”
小张压低声音:“男孩叫李浩然,才14岁,瘦得跟竹竿似的,18个月瘦了40斤!之前怀疑精神分裂症,吃了一堆药没用,还出现了怪症状,身上居然有妊娠纹!”
“妊娠纹?”陆晓晴放下茶杯,“瘦成这样还长妊娠纹?这是怎么回事?”
下午查房,陆晓晴见到了李浩然。他坐在病床上,瘦得皮包骨,脸色苍白,眼神里带着一丝惊恐,紧紧抓着妈妈王丽芳的手。王丽芳满脸疲惫,眼眶泛红:“医生,浩然以前可活泼了,成绩也好。现在这病把他折磨得都不像他了。”
陆晓晴翻开厚厚的病历,眉头越皱越紧。病历里记录了浩然两年来的求医路:从抑郁症到精神分裂症,再到强迫症,诊断换了一个又一个,用了七八种抗精神病药,病情却越来越重。这次入院,是他们母子的“最后一搏”。
李浩然的病始于两年前。13岁那年,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夜里睡不好,常说“听见有人让我伤害妈妈”。王丽芳吓坏了,带他去当地医院,诊断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开了阿立哌唑。一周后,浩然症状缓解,出院回家。
可好景不长,出院没几天,浩然开始出现幻听、幻视,甚至砸东西发脾气,情绪极不稳定。成绩优异的他连学都上不了,王丽芳只好辞职在家照顾他。几个月后,他们转到市三甲医院,诊断改为精神分裂症,用上氯氮平和帕利哌酮。但药物副作用让浩然食欲全无,6周瘦了40斤,体重从120斤掉到80斤。
王丽芳哽咽:“他以前多壮实啊,现在瘦得我都不敢看。他还说怕猫,怕得连电视上有猫都不敢看。我们家养的两只流浪猫,也送走了。”
陆晓晴一愣:“怕猫?你们养猫多久了?浩然被猫抓过吗?”
王丽芳回忆:“养了三四年吧,是浩然从小区捡的流浪猫。他挺喜欢的,不过有一次被抓破了手,出了点血,没当回事。”
陆晓晴心里咯噔一下,隐约觉得有线索。她继续翻病历,发现浩然在X市精神专科医院住了3个月,查了脑电图、脑MRI、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甚至做了腰穿,结果只显示C反应蛋白升高和抗核抗体1:320,提示轻度免疫异常。医生试过利妥昔单抗,浩然的幻听略有改善,但焦虑、强迫行为依然严重。
陆晓晴问:“最近他有啥新症状?”
王丽芳说:“他老说胸口疼,头晕,乏得厉害。我还发现他腿上和腋下有几条红色的纹,像是妊娠纹,可他瘦成这样,咋会长这个?”
第二天,浩然说胸口疼得更厉害了。陆晓晴带小张去查体,掀开浩然的病号服,果然在左大腿和右侧腋下看到几条淡红色条纹,像妊娠纹,但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陆晓晴皱眉:“这不像典型的妊娠纹,可能是皮肤病变。得请皮肤科会诊。”
皮肤科的张主任赶来,仔细检查后说:“这不是妊娠纹,更像是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或炎症性皮损。得做皮肤活检,才能确定性质。”
陆晓晴追问:“能不能跟他的精神症状有关?”
张主任摇头:“精神科我不懂,但皮损和全身疾病可能有联系。活检结果3天出,你们先查着。”
查体时,浩然突然尖叫,躲到床底下,抓起水杯就砸,嘴里喊着:“别过来!别过来!”王丽芳吓得扑过去:“浩然,妈妈在这,别怕!”隔壁床的17岁男孩小王说:“陆医生,刚才我在手机上看《猫》纪录片,他突然就发作了。”
陆晓晴一惊:“又是猫?”她看向王丽芳:“他怕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发病后就这样了。”王丽芳叹气,“以前他可喜欢猫了,现在一见猫就吓得发抖。”
陆晓晴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猫……猫抓病?”她立刻回到办公室,翻查文献。一篇2020年的《神经精神病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研究提到,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可能引发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甚至皮肤病变。她心跳加速,立即申请感染科会诊和血液测序。
三天后,结果陆续出来。皮肤活检显示淋巴细胞浸润,非典型妊娠纹,但未明确病因。感染科建议的血清学检测排除了支原体、链球菌等常见病原体。关键的突破来自血液测序:检测到汉赛巴尔通体核酸序列,确诊猫抓病。
陆晓晴找到感染科的周医生,兴奋地说:“浩然的症状可能是猫抓病引起的!文献说,汉赛巴尔通体可引发神经精神症状,还有罕见的皮肤病变,跟他的‘妊娠纹’对上了!”
周医生扶了扶眼镜:“猫抓病确实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尤其在青少年中。浩然被猫抓过,感染源吻合。咱们马上用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效果。”
浩然转到感染科,开始抗生素治疗。两周后,他的幻听和焦虑明显减轻,胸痛消失,精神状态好转。王丽芳喜极而泣:“医生,浩然终于笑了!他好久没这么开心了!”
陆晓晴问周医生:“精神科药物能停吗?”
周医生说:“他的症状跟感染相关,抗生素见效后,可以试着减停抗精神病药。得请你们精神科会诊,慢慢调整。”
一个月后,浩然的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皮肤病变也逐渐消退。沈主任评估后,逐步停用了氯氮平等药物,只保留少量抗焦虑药。浩然出院时,体重恢复到90斤,脸上有了笑意。他拉着王丽芳的手说:“妈,我能回去上学了!谢谢你没放弃我。”
王丽芳抹泪:“医生,多亏你们!我们跑了那么多医院,终于找到病因了!”
半年后,浩然复查,汉赛巴尔通体核酸转阴,精神状态稳定,重新回到学校。他给陆晓晴发来一封邮件:“陆医生,谢谢您帮我找到病因!我在学校加入了篮球队,还拿了年级第一!妈妈说,要不是您,我可能还在吃那些药。”
陆晓晴读完邮件,眼眶微湿。她回复:“浩然,你很坚强!以后多注意健康,远离流浪猫哦!”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是由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通过猫抓、咬或舔传播。据《感染病学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3年数据,猫抓病全球年发病率约1/10万,青少年和儿童高发,90%以上病例与猫接触有关。
猫抓病的症状:
局部症状:被抓咬处出现红斑、丘疹,少数发展为脓疱。淋巴结肿大:抓伤附近淋巴结肿痛,持续数周。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痛,少数出现皮肤病变(如类似妊娠纹)。神经精神症状:罕见但严重,可表现为焦虑、抑郁、幻觉、强迫行为。其他并发症:如肝脾肿大、心内膜炎、脑炎。五类高危人群需警惕:
养猫者:尤其是流浪猫或幼猫,携带汉赛巴尔通体风险高。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易出现严重症状。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化疗患者。被猫抓咬史:尤其是破皮出血者。长期接触动物:如宠物店员工、兽医。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过血液测序、血清抗体检测或淋巴结活检确诊。治疗:轻症可自愈,重症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疗程2-4周。精神症状处理:若伴神经精神症状,需联合精神科评估,必要时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建议:
避免猫抓:与流浪猫接触后及时洗手,伤口用肥皂水清洗。宠物管理:家养猫定期驱虫、检查,减少跳蚤传播。及时就医:抓伤后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或精神症状,立即查血清学或测序。健康生活: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睡眠。科普教育:了解猫抓病风险,养猫不盲目。浩然的案例提醒我们,猫抓病不仅是“猫抓一下”的小事,严重时可引发全身症状,甚至误诊为精神疾病。及时检查、科学治疗是关键。
一年后,浩然复查,身体完全恢复,精神焕发。他拉着王丽芳的手,在操场上跑步,笑着说:“妈,我要考全市最好的高中!以后还想当医生,帮别人找到病因!”
王丽芳笑着抹泪:“儿子,你好了,妈就知足了。谢谢陆医生他们,给了咱们希望!”
陆晓晴听说浩然的近况,感慨道:“猫抓病藏得深,但总有线索。每个病人都是个谜,咱们得用心解开。”
这场从精神科到感染科的诊疗之旅,不仅救回了浩然的健康,也让这个家庭重燃希望。正如周医生所说:“猫抓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真凶。科学诊断,生活还能更精彩。”
来源:健康日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