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宰相,商朝厨神伊尹,一碗汤熬出逆袭传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2-27 22:30 4

摘要:“大王,这汤没放盐,您敢尝吗?”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国的宫殿里,一个刚被当作陪嫁送来的奴隶跪在成汤面前,手里捧着一碗清汤寡水的鹄鸟羹。成汤正要发火,却见这奴隶不慌不忙抬起头,眼里闪着精光:“盐多了百姓苦,盐少了国家弱——夏朝这锅汤,盐早就放过头了!”

“大王,这汤没放盐,您敢尝吗?”
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国的宫殿里,一个刚被当作陪嫁送来的奴隶跪在成汤面前,手里捧着一碗清汤寡水的鹄鸟羹。成汤正要发火,却见这奴隶不慌不忙抬起头,眼里闪着精光:“盐多了百姓苦,盐少了国家弱——夏朝这锅汤,盐早就放过头了!”

就这一句话,让成汤惊得手里的玉筷子“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厨子,谁也没想到他后来竟成了商朝开国的头号功臣。一千多年后,孟子提起他,都要竖起大拇指:“这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伊尹生在河南杞县的一个小部落,生下来就是奴隶。整日光脚踩在泥地里,手掌磨得比老树皮还糙。别的奴隶愁的是吃不饱饭,他却总在琢磨些不着调的事——夜里躺在草垛上看星星,拿树枝在泥地上画九州地图,嘴里还嘀咕:“要是让我管天下,绝不让百姓饿肚子!

看守的士兵抽他鞭子:“你个烧火做饭的,装什么读书人?”他擦了擦嘴角的血,指着灶台上的陶罐冷笑:“火大火小都有讲究,夏朝这锅饭,火候早过了!

没想到,这话竟传到了有莘国国君耳朵里。
国君非但没砍他的头,反而把他提拔成了御厨——原来这国君早就想巴结势力越来越大的商汤,正愁没机会送礼。于是,伊尹被打包成陪嫁的,跟着公主一块儿嫁去了商国。

那时候的夏朝君主桀,狂得没边。他自称是“太阳神”,在宫里修了个能在里面划船的“酒池”,挂满肉干的“肉林”能让人迷路。这个多少有点扯淡,当时生产力低下,农业水平不足以支持造这个所谓的能行船的酒池。肉挂在那几天就臭不可闻,那不是没事找不自在吗?老百姓气得直骂:“你这太阳咋不早点死?我们宁可和你同归于尽!”

伊尹憋着坏水,给商汤出了三招阴的:
第一招,装孙子。他假装投靠夏桀当卧底,天天拍马屁:“大王比太阳还耀眼!”背地里却把夏朝的兵力部署摸了个透。夏桀的宫殿有几道门、粮仓在哪儿、哪个将军好酒贪杯——全被他记在小本本上。

第二招,挖墙脚。他跑到夏朝的小弟诸侯那儿散播谣言:“商汤天天喝粥配咸菜,省下的粮食全养百姓!”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夏朝的盟友渐渐倒戈。
第三招,搞心态。决战前七天,商军每晚敲锣打鼓假装偷袭,等夏军熬得两眼通红,突然放火烧了他们的粮仓!

《尚书》里写得热血沸腾:决战那天狂风大作,商军扯着嗓子喊“时日曷丧!”(太阳你咋还不死?)直接把夏桀的心态喊崩了。

商汤去世后,伊尹辅佐了三代商王。到了第四任商王太甲,出大事了!
这熊孩子整天盖豪宅、加赋税,伊尹劝了八百回都没用。

伊尹直接把太甲绑到河南偃师去种地,自己当起了“代理大王”!

《竹书纪年》骂他造反,可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打了那些人的脸——竹简上清清楚楚写着:伊尹天天蹲在田埂上,给太甲念《百姓种地有多苦》的“鸡汤文”。太甲起初梗着脖子不服,伊尹也不急,转头叫来一群老农,让他们手把手教太甲插秧、除草、挑粪。三年下来,太甲的手掌磨出了茧子,脸晒得黝黑,终于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叔,我知道错了!”

伊尹二话不说,立马把国印还了回去。
孟子听说这事,拍着大腿叫好:“乱世里敢扛大旗的,这才是真汉子!”

别以为伊尹只会搞政治,人家还是中华厨祖!《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说,他首创“火候九变”,教人炒菜不能光会大火猛攻;还提出“五味调和”,酸苦甘辛咸缺一不可。商朝人吃饭前都得冲他的画像拜三拜,连青铜鼎上都刻着他的菜谱。

最绝的是,他拿炖汤比喻治国:“火候过了汤会糊,不搅和就粘锅底!”后来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没直接抄他作业,但精神上一脉相承。

伊尹死的时候,商王按天子规格给他下葬。老百姓往棺材上撒小米,哭得嗷嗷叫:“没您老,我们早饿成人干了!”

如今职场人学他的“火候论”——升职加薪得卡准时机;
老板们偷师“五味调和”——KPI太狠员工跑路,太松公司倒闭;
就连国宴大厨摆盘,都得默念他的“鼎镬美学”。

作者声明:内容根据史料撰写,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或者雷同,纯属巧合,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