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品种“犯天条”,是会掉进万丈深渊的——虽然可以得意一时,却会让你搭进去后半辈子。所谓的“矮秆大穗”小麦品种,就像“武大郎”非要娶进“潘金莲”那样的悲催。
小麦品种“犯天条”,是会掉进万丈深渊的——虽然可以得意一时,却会让你搭进去后半辈子。所谓的“矮秆大穗”小麦品种,就像“武大郎”非要娶进“潘金莲”那样的悲催。
因为,小麦品种的“天条”是:矮秆不能大穗,大穗不能矮秆。
第一,“武大郎”既不能“打老虎”,又打不过“西门庆”,如果他最初选择了一个普通相貌的女子,在一个山村里养几十只羊,他的后半辈子至少无忧,至少他不会被“西门庆”欺负,也不会被“潘金莲”灌药。
第二,“潘金莲”如果最初不嫁给“武大郎”,而选择了地主老财或者直接选择了“西门庆”,至少“潘金莲”是安全的。
万物同源。
道理都是相同的。
咱们再说一下小麦。
矮秆小麦,单株生物量低,足够多的群体,是唯一正确出路——1斤面粉至少需要1斤3两籽粒,1斤籽粒至少需要1.6斤秸秆量的“营养转化”,这就是小麦品种的“天条”。
如果秸秆低于70厘米的小麦品种,需要在亩播量8—10公斤的前提下,亩成穗40万至60万左右,成穗率越高,矮秆小麦品种越好(每粒种子成穗3个左右)。
如果在叠加籽粒大(审定的千粒重在46克以上),那就是非常好的矮秆小麦品种——因为,在成穗率高的前提下,千粒重越高(籽粒越大)证明根系越好。
大穗型小麦品种,中等秸秆(审定的株高75厘米至80厘米)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因为,大穗麦品种的“穗大”,都是“亩穗数少”换来的——亩穗数多了,任何小麦品种都会在“亩穗数少”和“千粒重低”方面付出代价。
以审定的株高75厘米至80厘米为例,亩成穗35万左右,审定的穗粒数50粒左右、审定的千粒重45克至50克,是大穗小麦最不缺良知的品种。可以“亩产构成三要素”>750公斤,又可以审定的“最低亩产”580公斤以上(品种的抗减产能力强)。这就像嫁进豪门的美女,而不是跟了“黄毛”或找了“武大郎”的美女(她把自己搭进去了)。
当前,“拿得出手”的大穗型小麦品种(不是靠忽悠炒作)的良知型大穗麦品种有3个:
1)黄淮北片,来自正规农科院的“济麦25”,审定的株高76.3厘米,亩穗数35.4万,、穗粒数47.8粒,千粒重45.4克(以审定公告为准),审定的“最低亩产”585公斤。
2)黄淮南片,来自河南平安种业公司,审定的株高76.9厘米,亩穗数39.穗,穗粒数40.4粒,千粒重45.8克。(以审定公告为准),审定的“最低亩产”576公斤。
3)黄淮南片,来自宝鸡市农科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育成,审定的株高77.3厘米,亩穗数39.7万至39.8万,穗粒数39.7粒至42.3粒,千粒重46克至47.5克。 审定的“最低亩产”599公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淮南片、黄淮北片的气候不同、土质不同,企图“南北通吃”的小麦品种,如同“脚踩两只船”——很容易掉进海里。
以上3个大穗型品种,比一些审定的“最低亩产”400公斤左右的所谓“矮秆大穗”小麦品种,每亩至少增产100公斤以上。
为什么所谓的“矮秆大穗”品种,审定的“最低产量”低呢?——因为,“矮秆大穗”小麦品种“犯了天条”,容易减产,他们依靠“厚脸皮”或者“不要脸皮”去忽悠一些人的智商的。
矮秆大穗小麦品种,下场就是“亩穗数上不去”(播量量大了导致主茎也成不了穗,或者穗子变小或者籽粒更小)和“千粒重上不去”(播量越大的“矮秆大穗”籽粒越小甚至发黑)。没有足够的亩穗数,又没有足够的千粒重,何来高产?!——难道就靠一些人的“厚脸皮”或“不要脸皮”的吹嘘?!
来源:俟建忠乡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