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豫西槲坠是一种特殊的粽子,和端午节的历史一样悠久。其与槲坠类似,是圆柱形的,馅子也是糯米、枣、花生之类,传统制作上以甜味为主。其用槲叶制作的槲坠刚出锅时清香扑鼻,咬上一口软甜香糯,清香漫入肺腑,食者如入仙境。
广州咸肉粽,是广东粽子里最常见的粽子,外形个头小,外形别致,呈三角形状如锥子,肉质色泽浅白,搭配棕肉肥厚甜香,棕肉光洁不散,不粘粽叶。
豫西槲坠是一种特殊的粽子,和端午节的历史一样悠久。其与槲坠类似,是圆柱形的,馅子也是糯米、枣、花生之类,传统制作上以甜味为主。其用槲叶制作的槲坠刚出锅时清香扑鼻,咬上一口软甜香糯,清香漫入肺腑,食者如入仙境。
山西黄米粽是一种山西省端午所包的一种粽子,油润饱满、香味四溢,让人回味无穷。黄米还叫黄黏米,大黄米的营养价值更高于糯米,并与小米相当。它的蛋白质、矿物质铁、钾、锌等,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都优于糯米。
端午节,在老宁波人的眼中,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吃粽子,宁波民谣《十二月节气歌》中就有“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桥头摇扇子”的说法。
说起粽子,嘉兴粽子声名远播,影响力会比宁波碱水粽要大一些,但在很多宁波人的心里,惦记着的还是那只清清爽爽、棱角分明、有人间烟火的碱水粽。揾一点白糖,再咬上一口晶莹剔透、Q弹劲道的碱水粽,一股浓浓的思乡恋家之情便有了寄托。
衢州酸菜粽是浙江衢州的特色小吃。爱吃辣的衢州人,连粽子也不放过。最经典的是衢州普通人家自己做的酸菜咸肉粽。一勺农家酸菜混着点点辣意,配上一块自家腌制的咸肉,简简单单便是一种完美的鲜香滋味。
湛江蛤蒌粽是广东省湛江地区乡村特色小吃,在粽子里加入新鲜的蛤蒌叶,合着糯米、五花肉、咸蛋黄、腊肠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湛江海味风情。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其制作技艺历史发展对研究湛江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农业发展和饮食生活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追溯粽子最古早的做法,原来有用稻草灰做碱水做的粽子,而贵州草木灰粽因为延续着最传统的做法,保持了粽子的最原始的味道反而受到了很多人欢迎。
金华火腿栗子粽是浙江金华的小吃。在抗日战争时期,泸、杭、宁、绍等地人避难于金华,对此点尤加赏识,金华浆棕店和走街棕摊随处可见,风靡一时,入夜串街走巷吆喝叫卖,成为时尚夜点,也为浙中地区精美小吃之一。
汨罗的烧肉粽,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作料,油润不腻。
澄迈瑞溪粽子,与儋州洛基粽、定安黑猪肉粽齐名,被称为海南三大名粽之一。其因产于澄迈县瑞溪镇而得名,主要是以糯米、上好的五花肉、猪蹄和猪后腿瘦肉等原料制作而成。它软绵、味透、馅多,浓香四溢,食而不厌,回味无穷。
南宁凉粽,是南宁市特有的风味小食和主食之一,以选用糯米为主要食材,再以竹子叶、碱水,精心蒸制而成。其外形大多呈长形或三角形状,小巧玲珑,惹人喜爱,而肉质色泽则为淡黄晶亮透明,略带油光,诱人食欲,食之口感松软,若是再蘸蜂蜜或白糖食用,风味更是独具,因而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海南五色粽是和三色饭齐名的苗家美食,做法和工艺相似,都是用野生植物的叶液来提供天然色素,分别是红、黄、蓝、黑、白五色。
和乐粽是万宁市的特产,至今已经传承了几百年,并以香醇可口声名远扬。在每年的端午节,万宁各家各户不仅都会手工制作粽子,有猪肉、咸鸭蛋、鲍鱼、蟹黄、菠萝等八种口味的。
四川辣粽以麻辣著称,北吃甜,南吃咸,巴蜀爱吃辣,与川菜相似。辣粽是四川独有的粽子品种,因制作讲究、口味独特,而成为四川著名小吃。它是以糯米和红豆为主料,加入辣椒粉、川盐、和少许腊肉,用粽叶包裹后煮制而成,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是端午家家必做的美食。
扬州火腿粽,是扬州当地传统的端午节必吃美食,粽子全国各地都有,但扬州的肉粽冠天下。号称清代扬州美食的扛鼎之作《调鼎集》中,记录有竹叶粽、艾香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火腿粽等不同的粽子品种,其中以扬州火腿粽最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安吉笋壳粽是用毛竹笋衣包制而成,这种做法在吉安流传已久,吃上一口竹笋壳包的粽子,不仅有粽子本身的味道,还多了一丝竹子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来源:下手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