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新冠反扑预警!中老年注意!专家列出3大高危场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5 08:18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广场舞又跳起来了,早市又热闹了,旅游团也在景点排起了长龙。

一切看起来都回到了熟悉的节奏,连口罩都快成“过季单品”。

可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却有医院内科医生悄悄开始“备战”: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的中老年人多了起来,有人甚至因为延误治疗进了ICU。

夏天不是应该是传染病的“淡季”吗?为什么偏偏在高温天里,病毒又悄悄来了?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大家都忽略了:高温并不等于高安全,尤其对中老年来说,夏天反而是个“隐性高危期”。

“热”掩盖了“病”,而人群流动又让病毒复工复产。

最近一份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多地夏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出现明显反弹,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上升了近30%。

原因之一,是人群防护意识明显下降了;另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场所,成了中老年人“中招重灾区”。

专家点名的三大高危场所,很多人天天都去,根本没意识到风险。

头一个“雷区”,是空调房聚集场所。比如棋牌室、社区活动室、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

这些地方通常人多、空间小,门窗紧闭,空调常年运转,却几乎没什么通风

病毒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封闭式社交”。

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哪怕只是轻症感染,也可能诱发基础病发作,比如慢阻肺加重、心功能不全等。

有不少病例就是在棋牌室感染后,几天内迅速恶化,住进了高依赖病房。

更麻烦的是,很多人感染时没意识到,以为是空调吹多了有点头晕、咳嗽,结果拖着拖着病情就重了。

中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但发展速度却可能比年轻人快得多。

第二个被反复提及的高风险场所,是旅游景点、长途旅游团

不少中老年人退休后喜欢“说走就走”,尤其是夏天,有空调车、跟团服务,也不用操心吃住,看起来轻松又惬意。

可问题是,一路上换车、换酒店、逛景点,人群密度大、接触频繁,病毒传播的机会也多得很。

而且不少跟团游的行程安排紧凑,旅途中饮食休息都容易打折扣,体力消耗大,一旦感染,身体应对能力差,就更容易拖成重症

曾有个旅游团,一趟云南回来,10人中有7人发热咳嗽,3人住院,2人病情较重。

调查发现,是在景区餐厅聚餐时有一位无症状感染者,密闭空间里说话、咳嗽就把病毒带给了大家。

年纪大了,风险评估能力并不一定强,很多人更倾向于“乐观以待”。

但病毒并不会因为热情好客就放过谁。

旅游途中,防护不是可选项,是必修课。

第三个也是最常被忽视的地方,是医院门诊和候诊区

听起来好像反常,大家都觉得医院是最“安全”的地方,毕竟医生护士都戴着口罩,空气也消毒。

医院门诊是病毒最密集的交叉点之一

尤其是呼吸道科室、内科门诊,本身就有大量感染者前来就诊。

中老年人本身就对健康敏感,一有不舒服就想去医院,但在拥挤的候诊区里,通风条件差,又坐得久,根本就是“高危长时间暴露”。

很多感染者其实就是在看病过程中被传染的。

而且有时候是“交叉感染”:原来是胃不舒服来看消化科,结果在等号期间感染了病毒,回家后才开始发热、咳嗽。

有些人甚至是陪家人来看病,自己没事也“顺便中招”。

医院不是不安全,而是人太多、病太杂,不做防护就是把自己暴露在风险中。

在医院待的时间越长,感染风险也越高。

这三大场所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共同点:人多、密闭、接触频繁。

这也是病毒最喜欢的“生存环境”。

而对中老年来说,夏季还有一个特别的“风险放大器”:基础病+高温+感染,是非常危险的组合。

比如一个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人,感染病毒后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心律不齐,加上天气炎热,心脏负担更重,很可能会诱发心梗或中风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慢性肺病,一旦感染病毒,肺功能迅速下降,恢复期也会更长。

有些人甚至因为原本就有基础病,感染后用药受限,治疗方案复杂,导致病情反复。

这不是感冒,而是一个可能引发全身连锁反应的“导火索”。

病毒从来不挑季节,只挑人群。

而中老年人,正是病毒“最喜欢”的目标之一。

那是不是要完全不出门?当然不是。

但有些事,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比如在密闭场所里,哪怕别人不戴口罩,自己也要戴

不要看别人不戴就觉得“没事”,别人没事不代表自己也能扛得住。

还有那些“看起来很健康”的朋友,也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

尽量减少在封闭空间内长时间停留,尤其是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

夏天出门,别只想着防晒,也要防“病”。

另外提醒一点,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室内外温差大也容易让免疫力跟不上。

饮食上,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高温天身体代谢加快,水分蒸发快,脱水会让免疫力大打折扣。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夏季感染往往没有明显发烧,只是觉得疲倦、没胃口、咳嗽几声。

千万别拿“中暑”或者“吹空调感冒”来解释一切,有时候那就是感染的信号。

特别是中老年人,一感觉不对,就早点去医院查查,别扛。

如果身边有人感染,也不要讳疾忌医,及时报告、及时治疗,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

夏季疫情不是“新鲜事”,但每一次反扑,都会把准备不足的人打得措手不及。

别让松懈成为病毒的通行证。

健康这件事,从来都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觉悟”。

参考文献:

[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28周)[R].2024-07-18.

[2]张红梅,李晓东,王晓峰.新冠病毒感染后老年人重症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2):2982-2985.

[3]高琳,杨春.夏季空调房空气传播疾病风险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7):1051-1054.

来源:王医生健康科普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