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海南年轻人“玩转”文博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2:22 3

摘要:文化、产业、青年,这三个名词叠加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南馆,一群青年用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实践,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

这群海南年轻人“玩转”文博会(主题)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文化、产业、青年,这三个名词叠加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南馆,一群青年用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实践,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

黄花梨与漫画:“85后”木雕师刻出“表情包”文玩

层峦叠嶂间,苏东坡峨冠博带,眉峰微蹙,一旁的童子在煮茶,质地梆硬的木头也能刻画出袅袅青烟……这是一尊金丝楠木的雕刻作品,题为《苏东坡》。它的创作者是“85后”的“南海工匠”、海南骏誉黄花梨艺术馆主理人刘骏骏。

作为一名青年木艺工作者,他的创作台上,除了刻刀还有平板电脑——时常在屏幕里翻阅漫画分镜。“传统雕刻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趣’,但年轻人更爱‘表情包式’的共鸣。”刘骏骏说,他把漫画元素融入海南黄花梨雕刻作品,谈话间,他拿起一只黄花梨蟾蜍介绍,“这就是黄花梨+漫画的艺术成果。”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捧起这只“蟾蜍”细看,它的表情很像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使用的表情包。这组“趣味人生”系列的九只黄花梨金蟾神态各异,有的瞪眼吐舌似在卖萌,有的皱眉宛如思考者,十分有趣。

在木艺这条路上,刘骏骏一干就是十多年,手上也留下了不少因雕刻而产生的伤痕,但他从未后悔。“我享受创作的过程。”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海南黄花梨的品牌也越来越响,“我会继续深耕这个行业,既传承老祖宗的手艺,也顾及年轻人的口味,让黄花梨沉香这些老物件也吃上‘青春饭’。”

红茶与直播间:“90后”茶农擦亮海南红茶品牌

在海南馆的另一侧,阵阵茶香飘来,五指山印象水满茶叶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董国豪正在为参观者冲泡自家的红茶。

这位“90后”与海南的缘分始于2015年,他在五指山成为一名主持人。在工作中,他逐渐了解和爱上了五指山的茶叶,于是毅然辞职创业,投身茶行业。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为了研发出独特口感的茶叶,董国豪和团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前几批茶青运过来加工后,发现口感不好,只能全部扔掉。”他回忆道,“但我们没有放弃,一直在尝试改进工艺。”

同是红茶,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在口味研发上,董国豪对红茶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流程进行调整,比如延长萎凋时间、增加揉捻时长等,力求做出与众不同的风味。

“做茶和炒菜很像,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做法就能做出不同的味道。我们就是想做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他说。经过不断尝试,他们研发出的红茶甜度更高,完全依靠自然工艺,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吸引年轻客群,董国豪还通过“夫妻搭档”模式运营——妻子直播带货唐卡时顺带推广茶叶,形成“文化+消费”联动。

谈及未来,董国豪说:“五指山茶叶年产量稳定,我们将通过工艺创新和包装升级,让‘海南红茶’成为品质代名词,打开更广阔市场。”

实验室与咖啡豆:“00后”研究生的风味探索

“这咖啡有椰香”“很不一样的味道”……在另一个展台上,一股奇特的咖啡香气留住了过客的脚步。

这是由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大学保亭研究院等联合研制的“椰香清咖”。这款咖啡豆不仅减少了咖啡自有的苦涩味,还有淡淡的椰香,滋味新奇。来自海南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00后”研究生李彤,就是这款咖啡豆研发人员之一。

“我们用海南的罗布斯塔咖啡豆,通过椰子油处理,降低了它的苦涩味,改善了咖啡豆的风味,减少了绿茶酸和咖啡因含量。”李彤介绍道,为了找到最佳配方和最适工艺条件,他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尝试了不同的椰子油添加量和处理时间,“那段时间大家喝了很多咖啡,几乎都睡不着觉。”

椰香清咖的研发、上市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市场推广初期,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存在差异,有人觉得椰香不够明显,质疑是否真的有椰子油的存在。“每个人的感官不同,对味道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我们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检测,用数据证明了产品的口感和风味变化,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李彤说。

除了椰香清咖,李彤所在的热带油脂营养与安全团队还结合海南特色,研发了榴莲、菠萝蜜、凤梨等热带水果风味系列咖啡,这些样品已经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此外,他们还开展了沉香叶茶、斑兰红茶、益智红茶等热带特色产业产品的研发,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

此次文博会是李彤第一次来到深圳参展,她和团队带来的咖啡和茶叶受到了不少关注。“通过这次展会,我们让更多人了解了海南的咖啡文化。”她说,看到自己研发的产品被大家认可,感到很自豪。对于未来,李彤希望能留在海南,继续从事食品研发工作,为海南的特色农产品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深圳文博会海南馆里,刘骏骏、董国豪、李彤只是海南文化产业青年力量的缩影。他们手中的海南文化,不是椰树沙滩的刻板印象,而是流动的、生长的、带着年轻心跳的多元文化符号。这些在木屑、茶香、咖啡粉中打磨梦想的年轻人,用行动证明,海南文化产业的未来,藏在每一次创新的尝试中。(海南日报深圳5月24日电)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