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记事(1912—1928)》,是历史学家王笛七年打磨而成的重磅历史非虚构作品。本书2025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甫一上市,即荣登《出版人》杂志4月好书、刀锋4月好书、《新京报书评周刊》4月好书、春风悦读4月好书、探照灯4月好书等好书书榜。
直播主题
拨开历史迷雾,探索未来——《中国记事(1912—1928)》新书分享会
直播时间
2025年5月27日(周二)
19:00—21:00
王笛
李磊
直播地址
本书简介
《中国记事(1912—1928)》,是历史学家王笛七年打磨而成的重磅历史非虚构作品。本书2025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甫一上市,即荣登《出版人》杂志4月好书、刀锋4月好书、《新京报书评周刊》4月好书、春风悦读4月好书、探照灯4月好书等好书书榜。
其中,刀锋4月好书的推荐理由是:“这是历史学家王笛在非虚构写作上的全新尝试。在全球秩序面临变化的当下,他带读者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时期,看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文化人、传教士、外交人员如何观察和记录转型中的中国;也记录了顾维钧那代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奔走、呼吁,可谓筚路蓝缕,可歌可泣。更重要的是,面对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王笛作为中国微观史研究的实践者和引领者,依旧关注普通人的个体经验。他将那些历史中的名字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通过他们的视角和记录,去观察那个时代对个人的影响。这里面有无可奈何的大势,人们难以超然于民族和国家之外,曾经的朋友渐行渐远,令人浩叹。读罢全书,我们除了对那个时期有了更多局外人的认知,也将会用今天的眼光重新理解那段近代史。”
《中国记事(1912—1928)》以宏大的视野兼微观的故事展示了辛亥革命、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中国参加一战、新文化运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爆发等重大事件,还叙述了中国积极参与华盛顿会议、致力于完成巴黎和会未竟事业的过程。中国留学生前往西方寻求新知。燕京大学的创办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奇迹。五卅运动前后,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推动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在中国逐渐传播,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书中引用的资料,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西方媒体对中国事务的看法。在中国的西方外交官、记者、作家、学者、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阿班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书中配有48幅珍贵的图片,从视觉上把读者带回历史现场。
那个时期来华的西方人,他们眼中看到的中国,有细节、有故事、有感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大事件后面个人命运和体验的缺失。本书详细讲述和分析了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和华盛顿会议等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把中国史放在了世界史的视野和叙述之中,传达出自强的理念:自身强大,不仅是身体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自信、智慧以及正确的道路选择,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体,都要坚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立国、立身、立命的根本。
5月27日(周二)晚19:00,让我们和王笛教授一同走进《中国记事(1912—1928)》。透过他人的眼睛,更好认识我们自己,更好认识中国近代的历史。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