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肺结节多发,8年做了3次手术,每次术后病理都是早期肺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7:33 3

摘要:程女士的父亲今年64岁,在2017年体检发现肺多发结节之后,就一直坚持在上海某医院定期检查。2018年12月检查发现结节变大,医生建议手术,于是程女士的父亲就在2019年1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做了肺结节手术,楔切了右肺上叶的结节。

程女士的父亲今年64岁,在2017年体检发现肺多发结节之后,就一直坚持在上海某医院定期检查。2018年12月检查发现结节变大,医生建议手术,于是程女士的父亲就在2019年1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做了肺结节手术,楔切了右肺上叶的结节。

当时手术后,病理出来是早期肺癌,组织分型不是很安全,有5%的微乳头成分,还有气道播散的危险因素。做了基因检测有KRAS突变,但由于那会KRAS突变靶向药没出,当时的胸外科主任就建议做4次化疗辅助。

化疗做完之后,从2019年到2024年,5年间程女士的父亲遵循医嘱一直3个月复查一次,该拍CT就拍,拍完就请医生读片,一次也没落下。结果到2024年5月份的时候,医生发现程女士父亲的左肺上有一颗结节实性成分增多,再次建议手术。

于是,程女士的父亲就按照医生建议做了左肺下叶段切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也是早期肺癌,病理分型还安全的,没做其他辅助治疗。程女士本以为做完这次手术就没事了,可到了2024年9月,医生发现程女士父亲的右肺上又有颗结节有问题。

医生考虑再三,结合程女士父亲的情况,建议再次手术。于是,程女士的父亲就做了第三次右肺下叶楔切手术,手术很顺利,病理还是早期肺癌,病理分型更安全,没做任何辅助治疗就出院了。那会儿,程女士的父亲还非常开心,觉得做完这第三次手术,肺里肯定是干干净净了。

第三次手术后,程女士的父亲一直都有定期复查拍CT,每次医生看完CT都说恢复的很好。这样到了2025年4月中旬,程女士的父亲去放射科和外科复查,碰巧主刀团队的医生不在岗,不想浪费时间,就随机挂了另一名年轻的外科医生的号。

结果那位医生说程女士父亲的淋巴结有点肿大,建议请放射科主任再看看。程女士的父亲当天下午就找到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给他检查的放射科医生看片子,放射科医生看了还是说挺好的,没问题,回去吧,半年后再来。

程女士的父亲不放心,提醒放射科医生,早上门诊外科医生说有淋巴结肿大,请放射科医生再看一下。放射科医生听到提醒,这才点开软件仔细研读。研读完毕后,放射科医生建议做个PET-CT看一下。

程女士的父亲一听要做PET-CT,当时就有点预感不好,心里也害怕。程女士安慰父亲不要紧张,可PET-CT检查之后,最坏的结果还是来了,报告提示骨转移、淋巴转移。程女士看到结果后很生气,不知道那个一直给她父亲看片的放射科医生是怎么看的片子,怀疑之前医生都没认真看。

当天,程女士先把结果告诉了自己的老公还有公公婆婆,瞒着父亲先商量对策。商量之后,程女士决定和老公一起去上海找医生咨询一下后续治疗方案。到了上海某医院,肿瘤内科的一位主任建议入组治疗。

然后,程女士和浙江某医院的同学电话商量半天,程女士的同学也建议让程女士的父亲入组治疗,因为KRAS一代靶向药效果不佳,属于二线治疗,入组项目研究的是二代靶向药,疗效更好。

于是程女士接受建议,但胸科医生让先回去等消息。后来,等到消息,上海那家医院的医生说要到2025年5月中旬才能招募病人。程女士的父亲等不了,程女士也觉得不能等,就带着父亲去了浙江某医院,那里程女士的同学在,进展起来非常顺利。

很快,程女士的父亲就开始入组治疗,做了第一个疗程的治疗,就是化疗加免疫,还领了一瓶实验药回家。第一次治疗之后,程女士的父亲感觉还行,除了有点打嗝,暂时没有其它反应。对此,程女士本来是很高兴的,但穿刺结果出来显示癌的恶性程度很高,程女士又开始担心治疗效果可能会不好了。

现在,程女士仍然还想不明白这癌细胞是怎么扩散转移的,为什么她父亲8年做了3次手术,一直定期复查,却还是从早期变成了晚期病人,难道这是命吗?

来源:中医关大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