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志愿服务为纽带、专业社工为支撑,探索出一条“三色融合”的善治新路径。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被“党建红”“志愿橙”“社工蓝”三股力量共同点亮。
党员先锋队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开启“问题消消乐”;志愿者团队助老济困,共绘幸福“夕阳红”;社会工作者精准服务,织就居民“关爱网”……
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志愿服务为纽带、专业社工为支撑,探索出一条“三色融合”的善治新路径。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被“党建红”“志愿橙”“社工蓝”三股力量共同点亮。
党建红领航
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建红”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黄渤海新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织密组织网络、创新治理机制、凝聚红色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实现群众诉求响应率100%、问题解决率92%——在古现街道墨翠府社区,由13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如何倡导小区居民文明养狗?”“社区能否推出每月时政要闻报道?让居民了解最新的惠民政策。”在最近召开的议事会上,13名党员围绕社区基层治理难题畅所欲言。墨翠府社区第一党支部将传统“三会一课”升级为“民情议事会”,创新“议题收集—现场议事—项目认领—成效公示”四步工作法。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项项民生实招落地生根,一件件居民的“烦心事”变成“放心事”,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以前组织生活像完成任务,现在成了解决问题的‘诸葛会’。”党员董先生感慨道。
“现在有事就找红马甲,靠谱!”居民周阿姨对这支“红心战队”竖起大拇指。党员逐门逐户听需求、问意见。将收集到的民生诉求转化为“幸福工程”:打造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建成“行舟”邻里矛盾议事厅、开展“幸福集市”便民活动……
如今的墨翠府社区,党员先锋队、红色议事厅、网格圆桌会、百姓心愿墙构成了社区治理新图景,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在“网格圆桌会”上,网格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就网格内的小事、急事、难事进行协商讨论,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我们要把党旗插在楼栋里,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真正为民造福。”墨翠府社区党委书记王宾雪说道。
志愿橙聚力
基层治理的“柔性力量”
近日,春晖志愿服务中心联合爱心企业,开展“暖心糕点,情暖夕阳”主题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学习制作糕点后,将成品送给金城社区的老党员、凤台社区的困难老人和国康养老中心的老人,还与老人们开展温情互动,其乐融融。
这支成立于2010年的志愿服务队伍,在15年时间里,发展超过3000人,现有10个工作站。累计帮扶残疾、失独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300多人,志愿服务40万小时以上。作为春晖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林霞带领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服务社区群众,成为基层治理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的晚年,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银龄关爱,情暖空巢”是春晖志愿服务中心发起的空巢老人家庭关爱项目。团队将爱心企业、专业社工和爱心志愿者链接在一起,通过走访慰问、爱心救助、医疗保健、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空巢(独居)老人们的不同需求,让老人主动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活动吸引了近300名志愿者参与,开展各种活动120余次,累计服务空巢老人5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林霞表示。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已培育特色志愿队伍120余支,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整合各方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柔性力量”。
社工蓝赋能
专业力量破解治理难题
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是将民生工作精准落实到基层和群众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黄渤海新区累计投入150余万元建设资金、90余万元扶持资金,实现了镇街社工站全覆盖。社工们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统筹社会资源,开展社会服务,一件件“蓝马甲”成为居民身边的“贴心人”“放心人”。
古现街道社工站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践行“专业为本、助人自助”理念,打造“需求评估—精准介入—资源整合”服务体系。驻站社工入户探访,通过个案、小组及社区资源链接,累计识别低保边缘家庭、失能老人等43户,定制服务方案。联动社会组织、医疗机构构建“五社联动”网络,实现救助政策100%匹配、服务24小时响应。现在正在探索“社工+慈善”融合模式,以循证实践推动治理精细化。
为民服务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海韵社区居民陈大哥一家,是普通的农村家庭,靠卖水果维持生计。几年前,孩子被确诊为重度听力残疾。陈大哥一家倾尽所有,花费40多万高昂费用,为孩子植入人造耳蜗。古现街道驻站社工充分了解情况后,协调政府部门支持,为孩子单独办理低保,并链接企业资源,帮助陈大哥找到一份合适的兼职工作,增加了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
“残疾家庭的就业之路是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关键,作为基层一线的社会工作者,我们及时‘牵线搭桥’,对接相应社会组织,协助低保残疾家庭寻找就业机会,增强他们的自我脱贫能力。”古现街道社工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将社会工作人才培育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战略。今年,创新开展全市社工考前公益培训,首创“全链条学习支持”模式: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双轨学习平台,“主课堂+分课堂”全程直播、“云端充电站”课程无限回放的形式,精准教学覆盖全体考生。“人才培育是治理创新的核心动能,我们将持续以专业化人才矩阵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区域社工人才发展标杆高地。”黄渤海新区社会工作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党建红”“志愿橙”“社工蓝”的共同描绘下,黄渤海新区基层治理的画卷美不胜收。三股力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社区氛围更加和谐。站在新的起点上,黄渤海新区将持续深化“三色融合”,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会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王鸿云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