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我校喜报连连。5月9日,在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四川省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研修实践基地遴选中,经过区、市推荐,省级专家评选,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成功入选“四川省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研修实践基地”。
喜报
成都四十九中成功入选“四川省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研修实践基地”
近日,我校喜报连连。5月9日,在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四川省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研修实践基地遴选中,经过区、市推荐,省级专家评选,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成功入选“四川省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研修实践基地”。
同时,由蒋雪娇、常江、武文雯老师共同完成的跨学科案例《探寻东郊文明,传承工业匠心——东郊创意灯具制作》在“四川省跨学科主题学习”优秀案例评选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一直以来,我校勇立教育潮头,深度践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重要部署,积极探索创新,大胆突破学科界限,大力推进跨学科实践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月15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育部跨学科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育集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在成都七中初中天环校区举行。全国千余名教育专家、教研骨干与一线教师齐聚蓉城,同时,近3万名教育工作者通过云端同步参与,共同围绕“赋能未来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与教师素养提升”这一主题,借助理论研讨、实践展示、区域经验分享、名校实地考察等多元形式,深入探寻跨学科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我校蒋雪娇、李论两位老师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在会上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和观课汇报。
案例分享:
汇聚育人智慧 展现创新风采
下午1:30,高中分会场人文社科领域汇报会在天环校区录播室(一)准时拉开帷幕,汇报分享会由我校李论老师担任主持人。
汇报会上,我校蒋雪娇老师以《探寻东郊文明 传承工业匠心——东郊创意灯具制作》为题,分享了我校在高中跨学科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案例,该案例引发与会专家及教育同行的关注与肯定。此案例紧密贴合国家“五育融合”及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深度聚焦成都“东郊记忆”工业遗址的文化资源,旨在破解传统学科教学中知识割裂、实践薄弱的难题。
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在历史、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四学科的联动引导下,历经“文化探究—创意设计—作品制作—成果展示”四大环节。他们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访谈,细致梳理东郊工业发展史,成功提炼出“齿轮”“红砖厂房”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灯具造型,并融入光影艺术,生动表达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蒋老师介绍道,这一案例通过“真情境、真问题、真实践”有效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历史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证与思辨能力,语文学科强化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美术学科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信息技术学科则赋能学生的数字化创作能力。最终,学生不仅完成了灯具实体作品,还通过撰写宣传图文,积极传播工业文化。
案例分享结束后,教育部跨学科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申屠永庆作为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充分肯定了该案例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认为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成都四十九中也将以此次肯定为动力,持续深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究与实践,助力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本化实践。
观课汇报:
凝聚教育共识 开启发展新篇
在随后举行的闭幕式上,6个分会场的大学教授、省市区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代表围绕听课感悟展开了深度交流。我校教师李论代表高中分会人文学科领域作了精彩的观课汇报。
李老师从“打破学科壁垒,凝聚多元智慧”“培育核心素养,培养时代栋梁”“反思沉淀内化,共筑教育新篇”等多个角度,深入分享了自己的观课感受。他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正逐渐成为推动教育体系全面、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力量。最后,李老师满怀激情地说:“让我们以这些优秀案例为镜,以跨界之思为翼,以融合之力为帆,以创新之魂为塔,共同书写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壮丽篇章,奏响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最强音。”
这场汇聚教育智慧的研讨盛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 为我校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未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将提供更多的跨学科学习四十九中经验和实施样本。
未来,作为四川省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基地,我校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持续强化教师跨学科能力培养,不断优化课程整合设计,充分发挥研修实践基地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研修活动,引导教师深度理解并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实提升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全力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成都四十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经验,为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注入持久动力,助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成都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