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年会于2024年12月7日至10日在美国圣迭戈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汇集了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的药物研发数据,展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最
编者按: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年会于2024年12月7日至10日在美国圣迭戈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汇集了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的药物研发数据,展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在本届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华锋教授团队有4项研究入选ASH年会展示及报告,涵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新治疗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机制探索、潜在治疗方向及预后影响。为让大家更好了解这些研究成果,《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王华锋教授详细介绍研究内容并进行精彩点评。
研究1
新型BCL-2抑制剂Lisaftoclax(APG-2575)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Lisaftoclax (APG-2575), a Novel BCL-2 Inhibitor, in Combination with Azacitidi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摘要号:3202)
报告时间:
2024年12月8日,星期日,下午18:00-20:00(美国西部时间)
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上午10:00-12:00(北京时间)
第一作者:王华锋
通讯作者:金洁
研究背景及目的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去甲基化药物(HMA,如阿扎胞苷、地西他滨)仍然是高危MDS的标准治疗,但临床疗效欠佳。而HMA治疗失败/耐药的MDS患者,预后很差,这些高危MDS患者亟需新的治疗方案。
临床前数据显示,新型BCL-2抑制剂APG-2575(Lisaftoclax)与阿扎胞苷联合可协同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MDS肿瘤细胞的凋亡。此次会议报告的是一项Ib/I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访数据,重点评估APG-2575(Lisaftoclax)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成人MDS患者的疗效。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高危MDS患者(IPSS-R评分> 3.5;骨髓原始细胞>5%),包括初治(TN)和复发/难治性(R/R)MDS患者。APG-2575(Lisaftoclax)使用指定剂量(400 mg, 600 mg或800 mg),每天一次,第1天至第14天使用;在第1天至第7天联合使用阿扎胞苷(75 mg/m2/天),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APG-2575(Lisaftoclax)采用每日剂量递增方案以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TLS)。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此联合疗法治疗MD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确定APG-2575(Lisaftoclax)的推荐III期剂量。根据2006年国际工作组(IWG)标准评估完全缓解(CR)和骨髓完全缓解率(mCR)。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7月1日,共有49例患者入组:8例为R/R MDS(APG-2575[Lisaftoclax] 600 mg [n=5]和800 mg [n=3]),41例为TN MDS(APG-2575 [Lisaftoclax] 400 mg [n=16]、600 mg [n=23]和800 mg [n=2])。中位(范围)年龄为66(22~83)岁,55.1%的患者为男性。IPSS-R风险分级为中危(12/49[24.5%])、高危(24/49[49.0%])和极高危(13/49[26.5%])。39例有基因突变谱数据的患者中,9例(23.1%)有TP53突变;11例(28.2%)有TET2突变;10例(25.6%)有ASXL1突变;10例(25.6%)有RUNX1突变。基线时,70.8%的患者报告了≥3级贫血;54.2%报告了≥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5.8%报告了≥3级血小板减少症。
4例(8.2%)患者曾因不良事件引起APG-2575(Lisaftoclax)减量。60天死亡率和TLS发生率均为0。在8例R/R MDS患者中,中位治疗时间(DOT)为3.2(1.2~9.4)个月。总反应率(ORR = CR[12.5%] +mCR[62.5%])为75.0%(95%CI:34.9~96.8)。在40例可评估疗效的TN MDS患者中,中位DOT为4.5(0.5~12.1)个月;根据IWG 2006标准,ORR为77.5%(95%CI:61.5~89.2),CR率为25.0%。此外,23例接受APG-2575(Lisaftoclax)600 mg联合阿扎胞苷治疗的TN MDS患者中,ORR和CR率分别为73.9%和30.4%;由于这些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相对较长(6.01个月),我们根据IWG 2023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复合CR率(CR2023 = CR [52.2%] + CRL[17.4%])为69.6%,中位达到CR时间(范围)为2.84(1.1~8.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
所有接受APG-2575(Lisaftoclax)联合阿扎胞苷治疗的患者均报告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其中93.8%为≥3级不良事件,35.4%为严重不良事件。常见的≥3级非血液学TEAEs(发生率≥10%)包括肺炎(24.4%)和低钾血症(10.2%)。常见的≥3级血液学TEAEs包括白细胞计数减少(75.5%)、中性粒细胞减少(69.4%)、血小板减少(65.3%)、贫血(24.5%)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8.4%)。46.9%的患者报告≥3级感染,其中26.5%与治疗相关。11例(22.4%)患者发生了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周期间治疗延迟,中位延迟时间(范围)为12(1~63)天。
共有95.9%的患者报告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其中87.8%为≥3级不良事件,28.6%为严重不良事件。常见的≥3级血液学TRAEs包括白细胞计数减少(71.4%)、中性粒细胞减少(65.3%)、血小板减少(65.3%)、贫血(20.4%)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2.2%)。
研究结论
以上临床数据表明,APG-2575(Lisaftoclax)联合阿扎胞苷在高危TN或R/R MDS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联合治疗呈现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60天死亡率为0,需要APG-2575(Lisaftoclax)减量的患者少,感染率低,支持该联合治疗在高风险MDS患者中的进一步临床开发。
王华锋教授点评
多年来,在高危MDS的治疗领域一直缺乏重大进展,HMA作为当前的标准治疗,其疗效仍不够令人满意。尽管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因MDS患者年龄偏大、骨髓功能差、合并症多,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最为棘手的挑战。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新型BCL-2抑制剂Lisaftoclax联合阿扎胞苷治疗MDS,结果显示该联合疗法不仅有效性高,而且安全性好、骨髓抑制轻,尤其是治疗相关感染发生率低、程度较轻,早期死亡率为0,为这类难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我认为这种联合疗法有望改变MDS的标准治疗,使更多MDS患者受益,延长生存期。
研究2
整合空间转录组、单细胞测序以及组织病理学揭示AML患者骨髓异质性
Integrating Spatial Transcriptome, Single-Cell Sequencing and Histopathology Reveals Bone Marrow Spatial Heterogenous in AML patients(摘要号:2215)
报告时间:
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下午5:30至7:30(美国西部时间)
2024年12月8日,星期日,上午9:30至11:30(北京时间)
第一作者:林祥杰
通讯作者:金洁、王华锋、裴唯珂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对一线化疗产生耐药性以及缓解期患者复发率较高。这凸显了传统化疗在治愈大多数AML患者方面的局限性。空间转录组(ST)技术已成为研究空间基因表达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模式的有力工具,然而,将其应用于富含钙的组织(如骨髓)一直存在挑战。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引入了一种新颖的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和脱钙方法,该方法与Visium载玻片完全兼容。
为了验证该方法,我们收集了AML患者的骨髓组织,并进行了空间转录组测序和单细胞RNA测序。我们在AML-b8和AML-b9位点分别获得了5364±2049和4892±2096个唯一分子标识符(UMI),显著高于已发表的骨髓研究数据,与软组织研究的数据相当。这表明我们的方法克服了从富含钙的组织中收集空间转录组数据的局限性。利用标记基因,我们准确绘制了骨髓中巨核细胞(MKs)和骨小梁的空间分布,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了验证。我们首次整合了空间转录组数据、单细胞测序和组织学分析,为AML患者的骨髓提供了全面的表征。在确认每个位点的细胞类型后,我们展示了AML患者骨髓组织的图谱,这些图谱既可以提供空间信息,也可以显示基因表达水平。
此外,由于保留了组织结构,我们发现与骨髓涂片和流式细胞术相比,空间转录组结果中的原始细胞比例更准确地反映了AML患者的肿瘤负荷。我们的分析区分了骨髓肿瘤细胞内的七个亚群,包括白血病干细胞(LSCs),这凸显了我们的方法在阐明AML患者LSCs分布和转录组特征方面的潜力。在空间转录组模型中,我们观察到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到骨内膜生态位的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如S100A8、S100A9、CYBB、CHMP3、PACS2、UNC93B1、CMKLR1和TFRC等基因。对肿瘤内枢纽的功能分析揭示了包括Toll样受体级联反应、凋亡过程等在内的关键通路,这些通路在骨髓样本中至关重要。总之,我们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骨髓空间转录组分析方法,为AML患者的骨髓特征提供了完整而详细的描述。这项工作为更深入地了解AML的病理生理机制铺平了道路,并可能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王华锋教授点评
尽管单细胞测序(scRNA-seq)和免疫荧光技术已经明确了AML的骨髓微环境异质性,并提出了LSCs的关键作用,但在血液疾病中,骨髓的空间转录组分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脱钙的骨髓空转新方法——SPOT-seq,可以在保证mRNA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AML患者骨髓的空间转录组图谱。SPOT-seq方法整合了空间转录组学、单细胞测序和组织病理学,同时观察到,更高比例的干细胞样肿瘤细胞亚群位于骨内膜龛附近,且骨内膜龛的距离与特定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我们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人类骨髓组织空间转录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可靠的方法。
研究3
早期T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线粒体缺陷代谢特征
Metabolic Signature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Deficiency with Activated Nucleotide Biosynthesis in 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摘要号:2748)
报告时间:
2024年12月8日,星期日,下午6:00至8:00(美国西部时间)
2024年12月9日,星期日,上午10:00至12:00(北京时间)
第一作者:祝颖慧
通讯作者:王华锋
早期T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ETP-ALL)是一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高度侵袭性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亚型。尽管其临床意义重大,但关于该亚型蛋白背景的全面研究仍然有限。在本研究中,我们对8例初诊为ETP-ALL的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了深入的4D蛋白组定量分析。为了进行比较,我们还纳入了年龄和性别匹配的T-ALL患者、AML患者和健康供体(HD)的样本(每组n=8),以描绘ETP-ALL独特的蛋白组学特征。
总共鉴定出8119个不同的蛋白质组,其中T-ALL与AML之间有1063种差异表达蛋白,而ETP-ALL与AML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数量较少(n=686),这反映了ETP-ALL的白血病细胞不成熟状态,类似于髓系祖细胞。值得注意的是,与AML和T-ALL相比,ETP-ALL在ATP合成与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OxPhos)方面的调控具有独特性。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我们确定了六个表达簇,其中第4簇最为富集,特别与OxPhos相关。
我们的分析确定了24种特征性的OxPhos蛋白,这些蛋白能够在多个数据集中将ETP-ALL与非ETP-ALL区分开来(TARGET; Zhang et al., Nature, 2012; Dai et al., PNAS, 2012)。我们进一步验证了三种代表性ETC复合体蛋白NDUFB6、NDUFS5和COX7C的表达情况,这些蛋白在ETP-ALL中的表达水平相较于T-ALL和AML显著降低。此外,ETP-ALL还表现出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减弱和细胞总NAD(H)含量下降。更重要的是,原发性ETP-ALL细胞的耗氧率和线粒体ATP(mitoATP)产量均有所降低。综上所述,ETP-ALL细胞的代谢途径类似于不成熟的前体细胞或干细胞,其特征是OxPhos活性低且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发现ETP-ALL在ETC介导的OxPhos中表现出独特的缺陷,这表明其可作为免疫表型标准之外的潜在诊断标志物。这一发现还提示了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即通过增加OxPhos活性来改变细胞代谢,同时诱导细胞分化,从而提高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此外,我们确定了CD109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表型标志物,能够区分ETP-ALL与其他T-ALL亚型和AML。在一组原始样本的验证中显示,CD109在ETP-ALL患者中的阳性率约为15%~20%,而在T-ALL或AML中表达较弱(阳性率
为了进一步阐明ETP-ALL中独特的代谢途径,我们确定了在ETP-ALL、T-ALL、AML和健康单核细胞(MNCs)代谢途径中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每组均展现出不同的代谢特征,这些特征由123种特征性蛋白突出显示。我们使用UMAP将32个样本的这些特征投射到二维景观中,并观察到这些代谢特征足以根据亚型将患者和健康供体聚类。值得注意的是,ETP-ALL位于AML和T-ALL之间,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有趣的是,所有参与核苷酸生物合成,特别是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Purine Biosynthesis,DNPB)的关键酶,在ETP-ALL病例中均表现出表达上调。我们的发现不仅揭示了ETP-ALL的代谢特征,还强调了靶向嘌呤代谢作为ETP-ALL新型治疗途径的潜力。ETP-ALL中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的特异性激活,揭示了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目前,ETP-ALL的识别完全依赖于免疫表型标准,这可能会因遗传异质性而遗漏部分病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个独特的全局蛋白质特征谱、代谢特征和一种针对ETP-ALL的新型标志物,为诊断标准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临床管理和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途径。
王华锋教授点评
本研究通过对ETP-ALL、T-ALL、AML患者及健康供体样本进行深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ETP-ALL的独特特征,并为未来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研究发现,ETP-ALL中的OxPhos显著降低,主要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泛醌氧化还原酶的下调有关,综合转录、翻译、酶活性和通路通量分析均支持这一结果。功能性实验显示,与AML和T-ALL相比,ETP-ALL的线粒体呼吸受损,且线粒体膜电位丧失。通过恢复OxPhos可诱导ETP-ALL细胞凋亡和分化,并在独立患者队列中得到验证。本研究全面揭示了ETP-ALL独特的蛋白质和代谢特征,为诊断标准提供新见解,并为临床管理和治疗干预提供潜在方向。
研究4
Impact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regimen on prognosis in CEBPAbZIP-inf acute myeloid leukemia(摘要号:4274)
报告时间:
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下午6:00至8:00(美国西部时间)
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上午10:00至12:00(北京时间)
第一作者:潘佳佳
通讯作者:王华锋、金洁
研究背景
CEBPA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一种常见的分子异常。最近的研究报道,CEBPA bZIP结构域的框内突变是AML预后良好的标志。有文献报道,CEBPA突变与NF-κB p50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BCL2 P2启动子,从而增强BCL2的表达。然而,BCL2抑制剂venetoclax对CEBPAbZIP-inf AML患者的具体影响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携带CEBPAbZIP-inf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共突变谱以及诱导治疗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03例具有生物学数据的初诊CEBPAbZIP-inf AML患者,其中44例患者接受传统“7+3”强化化疗(IC),20例患者接受venetoclax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方案(VEN+HMA),27例患者接受venetoclax联合强化化疗(VEN+IC)。本研究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特征、共突变谱、总缓解率、复合完全缓解(CRc)率、总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
研究结果
VEN+HMA组患者的年龄大于IC组和VEN+IC组。诊断时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7.0岁(IC组)、69.0岁(VEN+HMA组)和42.0岁(VEN+IC组)。在VEN+HMA组中,ASXL1/2(20%)、TET2(40%)和NPM1(20%)的共突变相对更为常见(P值分别为0.0051、0.02、0.0051)。
经过一个周期的诱导治疗后,35例(79.55%)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在IC组中,11例(31.4%)患者复发;在VEN+HMA组中,16例(80%)患者达到CR/CRi,其中8例(50%)复发;在VEN+IC组中,26例(96.3%)患者达到CR/CRi,9例(34.6%)复发。IC组、VEN+HMA组和VEN+IC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15.0天、599.0天和673.0天。三组OS分别为未达到、652.0天和未达到。与VEN+HMA组相比,接受IC和VEN+IC治疗的患者中位OS显著更长(IC vs. VEN+HMA,P=0.0025;VEN+IC vs. VEN+HMA,P=0.0183),但IC组和VEN+I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IC vs. VEN+IC,P=0.928)。三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分别为未达到、439.0天和未达到(IC vs. VEN+HMA,P=0.168;VEN+IC vs. VEN+HMA,P=0.227;IC vs. VEN+IC,P=0.915)。按年龄分层分析患者时,无论患者年龄为60岁及以下还是60岁以上,三个队列之间的OS和EFS均无显著差异。在60岁及以下的患者中,IC组、VEN+HMA组和VEN+IC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IC vs. VEN+HMA,P=0.746;VEN+IC vs. VEN+HMA,P=0.657;IC vs. VEN+IC,P=0.704),EFS分别为未达到、222.0天和未达到(IC vs. VEN+HMA,P=0.0904;VEN+IC vs. VEN+HMA,P=0.204;IC vs. VEN+IC,P=0.713)。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IC组、VEN+HMA组和VEN+IC组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652天和未达到(IC vs. VEN+HMA,P=0.522;VEN+IC vs. VEN+HMA,P=0.497;IC vs. VEN+IC,P=0.617),EFS分别为294.0天、790.0天和未达到(IC vs. VEN+HMA,P=0.267;VEN+IC vs. VEN+HMA,P=0.431;IC vs. VEN+IC,P=0.299)。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IC、VEN+HMA和VEN+IC方案在经过一个周期的诱导治疗后,均显示出相似的CRc率,且对CEBPAbZIP-inf患者的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王华锋教授点评
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103例携带CEBPAbZIP-inf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共突变谱以及诱导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其中,44例接受常规“7+3”强化化疗(IC)诱导,20例接受venetoclax加去甲基化药物方案(VEN+HMA)诱导,27例接受venetoclax加强化化疗(VEN+IC)诱导。IC组、VEN+HMA组、VEN+IC组的一疗程CRc率分别为79.55%,80%和96.3%,复发率为31.4%, 50%和34.6%;生存分析显示,按年龄分层分析患者时,无论患者年龄是60岁或以下,还是60岁以上,三个队列的OS和EFS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对CEBPAbZIP-inf患者,不同诱导治疗方案(IC、VEN+HMA或VEN+IC)对一疗程的CRc及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王华锋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主任助理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特聘研究员
美国City of Hope国家医学中心博士后
美国布朗大学以及英国Royal Free Hospital访问学者
浙江省551人才计划医坛新秀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秘书
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成员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课题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0余篇,分别发表在Lancet Haematol、Adv Sci、Leukemia、Am J Hematol、Blood Cancer J等期刊
国际会议口头报告及摘要报告多次,获得5次美国血液学年会ASH Abstract Achievement Award浙江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