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通信铁塔随处可见,它承载着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数字时代,通信铁塔建得怎么样?有什么新功能、新应用?“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专题调研采访活动日前走进重庆,感受通信铁塔在山水之城的变化。
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通信铁塔随处可见,它承载着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数字时代,通信铁塔建得怎么样?有什么新功能、新应用?“高质量发展看铁塔”专题调研采访活动日前走进重庆,感受通信铁塔在山水之城的变化。
“刚才我在这已经下载视频,发视频了!”
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景区的仰观台,一名游客刚刚发布了一段打卡自拍视频,兴奋不已。他的一侧是如刀削一般挺拔耸立的三峡主峰赤甲山,另一侧是遍布褶皱的白盐山,中间是宛如翡翠巨龙一般的长江。这里环山抱水、夹江而立的景致,在一千多年前也震撼了诗圣杜甫,让他写下“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诗句。
三峡之巅也是三峡之首瞿塘峡景观的精华所在。去年11月,三峡红叶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三峡之巅一下子迎来大量游客。景区运营方设立了徒步登山挑战赛,以有奖打卡的形式提升游客体验。仰观台作为绝佳观景位置之一,自然也是打卡点之一。然而,这里的手机信号却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中国铁塔奉节县区域经理翟绪回忆:“三峡之巅徒步的规则是每到一个打卡点需要自拍,上传到景区后台,显示打卡成功才能寻找下一个打卡点,完成之后会获得相应的奖励,有奖牌。到仰观台这个打卡点时,很多人会反映信号不好,加载不出来,打不了卡,这是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
有游客表示,由于手机信号不好,高峰期经常有大批游客堵在仰观台,尝试打卡。而不能打卡只是一方面,仰观台还有一个补给站,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水和食品,补充能量。不过经营这个补给站的彭桂荣说,受网络信号限制,以前一些游客气喘吁吁地爬上来,也未必能买到水。
彭桂荣:以前(手机)支付很少成功,一般都不成功。
记者:那怎么卖,是拿现金吗?
彭桂荣:有现金的就买,没有现金的就不买,就是这样。
仰观台距离赤甲山顶一公里左右,这段山路也是有待实现网络信号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为了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中国铁塔快速响应,经过信号测试,决定在距离仰观台几十米的山脊上选址,建设通信铁塔。
三峡之巅以险著称,在这里做建设难度可想而知。翟绪介绍,首先要解决物料运输问题。
翟绪:三峡之间的步道有很多石头阶梯,还有木板阶梯,车辆来不了,只有人和骡子可以过来。骡子从那边过来,运一趟的话大概是一个多小时。人走路的话,要走40多分钟。
记者:骡子一趟能负重多少?
翟绪:一趟是几百斤,三四百斤。
从车辆运输的终点到基站选址,2.6公里的山路光物料就搬运了5天。挖掘基坑也是个棘手的问题。这里工程机械上不来,手工挖掘又挖不动。
翟绪说:“光靠人工挖可能很困难,下面好多石头,挖不动,需要用水磨钻来钻,钻得也很慢。光土建挖坑的话,就可能要5天到7天的样子。 ”
还有供电问题,离施工点最近的配电箱也有三四百米,取电也不容易。经过一个月的施工,工作人员克服物料搬运、基坑挖掘、电力、人员安全、环境等种种困难,让一座12米的铁塔和配套设备拔地而起。今年4月,三大运营商在塔上布设基站,三峡之巅景区实现信号百分百覆盖。游客拍照打卡再无障碍,彭桂荣的补给站也终于可以正常营业。
彭桂荣说:“现在可以了,网络挺流畅的。现在方便多了,扫码都成功了。”
这座钢铁骨架还涂上了绿色,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三峡之巅的信号攻坚看似解决的都是一些小问题,实际上则深层次反映了数字引擎对文旅升级不可或缺的驱动作用。翟绪说,接下来将联合运营商提升信号质量,更好发挥这一作用。
翟绪表示:“后续我们联合三家运营商,对一些基站天线覆盖再做一些微调,再就是信号升级行动。联合运营商一起来测试,包括信号能力提升。比如节假日增加一些临时基站,把容量调大一点,能够容纳更多游客共同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