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夏”时节,麦浪翻滚,机声隆隆,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麦香。5月26日,在克井镇白涧村的麦田里,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所过之处,一排排小麦被精准卷入机仓,经过切割、剥壳、脱粒,颗颗饱满的麦粒从出粮口倾泻而下,满目金黄,拖拉机紧随其后忙着装车运粮。至此,济源3
“三夏”时节,麦浪翻滚,机声隆隆,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麦香。5月26日,在克井镇白涧村的麦田里,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所过之处,一排排小麦被精准卷入机仓,经过切割、剥壳、脱粒,颗颗饱满的麦粒从出粮口倾泻而下,满目金黄,拖拉机紧随其后忙着装车运粮。至此,济源32.82万亩小麦开镰,正式拉开“三夏”机收“大会战”。
济源小麦开镰,拉开“三夏”工作序幕。 本报记者 王虎军 摄
望着收获的场景,种植户苗寸草不禁感慨:“前期干旱时还捏把汗,多亏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浇水保墒、叶面喷肥。我这200余亩小麦亩产和品质还不错,希望能赶上好行情,卖个好价钱。”
去年麦播期间,土壤墒情适宜,播期集中,播种质量较高。麦播以来,降水量整体偏少,温度持续偏高,去年冬季,部分小麦出现旺长,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长达50天无有效降雨,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灌浆和产量形成。济源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组织农技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开展麦田管理;协调小浪底北岸灌区、引沁管理局、河口村水库管理局、济河灌区、广利灌区,调度天坛山、布袋沟、王屋山等水库开闸放水灌溉;对于严重缺水地区,通过二次提灌、挖坑蓄水、架设临时泵站等进行浇灌;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下拨抗旱资金,组织开展“一喷三防”,动员一切力量开展抗旱浇麦。目前,济源小麦总体长势基本稳定。
当前,济源小麦已经陆续开始收割,较往年提前5天,即日起将大面积展开,预计在6月5日前大头落地。
“今年出动117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7835台拖拉机,并引进300余台跨区作业收割机,满足济源夏收需求。”示范区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黄波介绍,济源成立“三夏”农机化生产服务指导组,全面统筹、精准把控小麦机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强化调度力度,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与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小麦成熟进度;修订农机工作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的作用,如遇特殊情况,能够迅速组织农机具和人员进行抢收抢种,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利用气象应急短信平台发布气象信息,引导农机手合理安排工作;保持与周边县市的密切沟通联络,与焦作、晋城、洛阳等城市建立长效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实时共享,确保“三夏”生产顺利推进。
春争日,夏争时。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高文红表示,农业农村系统将实行领导分包镇(街道)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各部门实时掌握“三夏”生产进度,加强动态研判,依据天气变化、小麦长势等多方面因素,科学预判收割节奏,做到“小麦成熟一块、及时收获一块”,全力保障夏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