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领航,国产影像领军者破局高端DSA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09:36 1

摘要: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介入诊疗领域的核心医学影像设备,主要用于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其技术特点在于实时动态成像能力、血管显影的高清晰度以及对复杂介入手术的精准引导作用。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介入诊疗领域的核心医学影像设备,主要用于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其技术特点在于实时动态成像能力、血管显影的高清晰度以及对复杂介入手术的精准引导作用。

作为CT之后兴起的一项医学影像技术,DSA 在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最有效的检测手段,被认为是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现代医疗的精准诊断与高效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是检查设备,也是介入手术实施中必备的治疗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DSA技术被国际医疗巨头牢牢把控。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科技企业的崛起,这一局面正悄然发生改变。

近期,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万东医疗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共同牵头的“CGO系列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DSA)推广应用项目”正式启航。

那么,作为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万东医疗如何在DSA领域不断突破技术边界,推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走向世界前沿?

01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筑起技术壁垒

万东稳居国产DSA第一梯队

作为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的“老字号”,万东医疗在DSA领域的研发历程堪称一部国产医疗装备自主化的奋斗史。从1989年推出中国首台血管造影机,到2025年CGO系列DSA的迭代升级,万东医疗用36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

在这过程中,少不了其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

公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万东医疗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高达25%,2024年DSA专项研发资金更是超过2亿元。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得研发团队能够在关键技术领域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万东首台DSA

万东CGO-5200 系列 新一代平板DSA

同时,万东医疗DSA研发团队由国家级影像技术专家、AI算法科学家及资深临床工程师组成,核心成员有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巨头的研发经验。近年来,该团队在低剂量成像、智能血管追踪、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在低剂量成像技术上,万东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和医护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剂量。在传统DSA检查中,较高的辐射剂量一直是医患双方担忧的问题,而万东医疗通过优化X射线源、探测器以及图像算法等多方面技术,实现了辐射剂量的大幅降低。以2023年推出的新一代 “超微” DSA 平台为例,相较于前代产品,其辐射剂量降低了 50%,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检查的安全性。

智能血管追踪技术也是万东医疗的研发亮点之一。该技术能够实时、精准地追踪血管的动态变化,无论是在血管痉挛、扩张等生理状态改变,还是在介入手术中导丝、导管的操作过程中,都能为医生提供清晰、准确的血管影像,助力医生更精确地把握手术进程,提高手术成功率。

而三维重建技术让血管影像从二维平面跃升为三维立体空间。万东医疗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DSA 采集到的二维图像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构建出逼真的三维血管模型。医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的形态、走向以及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同为医生提供了一个 “透视眼”,对复杂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万东医疗累计获得200 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 60%。这些专利不仅是公司技术创新的有力证明,更是构筑起了坚实的技术壁垒,使万东医疗稳居国产 DSA 第一梯队。

02

量子计算+AI重构介入诊疗

推动DSA向“智能诊疗伙伴”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万东医疗的DSA技术不仅在硬件性能上实现了突破,其还通过量子计算与AI技术重构介入诊疗流程,加速推进“量子AI-DSA”战略,将量子计算的高效数据处理能力与AI的智能决策相结合,推动了DSA设备从“工具”向“智能诊疗伙伴”升级。

量子降噪技术

据了解,传统DSA成像在低剂量条件下,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万东医疗通过量子算法对图像信号处理进行深度优化,利用量子计算的独特优势,在超低剂量下实现了近乎零噪声干扰的血管成像。

这一突破打破了传统DSA成像的物理极限,为患者带来了更低辐射、更高质量的影像诊断,即使是微小的血管病变也能清晰呈现,大大提高了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AI实时手术辅助

而基于百万级临床病例训练的AI模型,万东医疗的AI实时手术辅助为介入手术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手术过程中,AI模型能够自动识别血管狭窄、斑块破裂等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时发出预警。

同时,它还能依据大量临床数据和先进算法,为医生推荐最佳的介入方案。如在面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时,AI模型可以快速分析病变部位的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信息,推荐最合适的支架类型、尺寸以及放置位置,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成功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量子支架精显- 智能实时&去导丝

量子三维导航

此外,万东医疗的量子三维导航技术结合稀疏重建等先进AI技术,为术者提供了高清、立体的血管结构可视化体验。在诸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开通手术等复杂病例的手术中,医生需要清晰地了解血管的三维空间结构,才能准确地操作导丝、导管到达病变部位。

万东医疗的量子三维导航技术能够实时、精准地呈现血管的三维形态,帮助医生避开血管分支、狭窄和扭曲部位,更加安全、高效地完成手术。临床实践证明,该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复杂病例手术的成功率,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希望。

量子CT-空间分辨率提升53.8%

03

国家两部委领航

万东破局高端DSA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球DSA市场长期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随着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医疗基建升级及微创手术渗透率提高,新兴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引擎。2022年全球DSA市场规模约为48.6亿美元, 预2030年将达7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

其中,2021年中国每百万人DSA保有量仅约4.2台,远低于日本的27.5台和美国的18.3台, 基层医院及中西部地区配置缺口显著。同时,当前我国DSA领域80%以上设备依赖进口品牌。

令行业欣喜的是,此次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两部委领航的“CGO系列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DSA)推广应用项目”,旨在提升我国医疗装备自主化水平,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提升国产自主研发设备市场占有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国产设备进入三甲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

自1955年成立,万东医疗至今已走过70年发展历程。作为国内医疗影像领域的领军企业,其设备与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从大型医疗影像设备、核心部件制造到智慧化云服务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2021年,万东医疗加入美的集团,公司迎来了发展转折点。美的集团在五年内研发投入超600亿元,在全球设立15个研发中心,与十万家医院开展合作,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9%。

通过中央研究院的医疗器械研究院、AI研究院、自身的垂直研发的万东研究院等三级研发体系,构建强大的医疗科技研发矩阵,驱动医疗科技的加速创新,为医疗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其中,在DSA领域,2024年DSA专项研发资金超2亿元,并于2025年建成国内首个量子AI介入俱乐部。万东医疗表示,未来五年公司计划在海外设立AI算法研究中心,吸纳全球顶尖人才;此外,在注重自身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同时,万东医疗积极推动DSA 设备与手术机器人、可降解支架等产品的生态化协同,构建介入诊疗全链条解决方案。

——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DSA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DSA行业在市场规模、国产化率和品牌竞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DSA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创新,万东医疗DSA以硬核新科技重新定义介入诊疗的标准。而在量子计算与AI的加持下,其DSA正在为全球医疗装备产业注入中国智慧。

那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市场的逐步拓展,以万东医疗为代表的国产DSA将如何在全球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