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体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7 10:54 2

摘要:本届文博会汕头馆组展将重点突出汕头市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先进文化制造业,同时邀请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青年创业团队参展,进一步展现汕头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文旅融合取得的新突破。展馆设计运用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出花园”的花园门作为装饰,以骑楼建筑风格为

本届文博会汕头馆组展将重点突出汕头市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先进文化制造业,同时邀请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青年创业团队参展,进一步展现汕头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文旅融合取得的新突破。展馆设计运用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出花园”的花园门作为装饰,以骑楼建筑风格为基调,突出玩具创意,同时穿插展现汕头市城市文化风貌,在核心区域重点展示最新AI英歌舞机器人、高德斯精密科技英歌舞人偶、英歌舞VR体验、特色茶文化等,并于四周交叉设计如积木玩具、益智玩具等可供观展市民选购的玩具及文创产品。

亮点一:

群宇互动基于大模型技术升级的英歌舞机器人(2.0版本)。继去年深圳文博会火爆“出圈”后,英歌舞机器人进行了再升级,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和模型动态,根据现场气氛及观众互动即时调整表演内容,在保留英歌舞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大模型赋予角色造型全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实现科技与文化交融。

同时,专门为本届文博会英歌舞机器人量身打造,运用汕头市级非遗潮剧盔头制作技艺纯手工打造的盔帽,以及量身定制的服饰,手工绘制脸谱,实现“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和很高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以及文化价值。

亮点二:

高德斯精密科技英歌舞人偶。专门为本届文博会汕头馆定制的1:1玩具拼搭模型小时迁(103.2×59.2×102.9cm、1.8万块颗粒)、英歌舞小女孩(103.2×90.4×120cm、2.1万块颗粒),同时与群宇互动合作,对两个英歌舞人偶和“澄澄”模型积木人偶进行实景AI互动训练,增强科技感和互动性。

亮点三:

中国联通汕头金平分公司将其设计的“潮起英歌AI数字文化工程”项目带到汕头馆,佩戴VR设备“穿越”至英歌舞表演现场,360度感受“沉浸式交互英歌舞主题VR大空间”,全视角尽览英歌风华,随机触发英歌舞全息剧情互动,让文化体验更具趣味性。

亮点四:

城市打卡休闲区。设立“汕头”城市打卡墙,以非遗剪纸造型的“汕头”二字,让观众参与打卡拍照,增加互动性。同时,区域引进汕头人气网红茶饮店,设置工夫奶茶快消产品区、新式工夫茶体验区,用年轻、流行的方式,传承、诠释、发扬正统茶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古老东方的韵味。

汕头:传统文化出新出圈出彩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汕头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工作部署和汕头市委“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发展思路,推动传统文化不断出新、出圈、出彩,赋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顶层机制框架引领文旅融合发展

汕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出台《汕头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全面优化文旅融合发展顶层框架机制,打卡侨批、观看民俗、赏听潮剧、品鉴美食等,推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让城市文脉焕发生机。今年春节期间,汕头精心策划3000场文旅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累计接待游客63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7%,旅游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43.47%,推动百载商埠“人气”持续走高。同时,汕头坚持“从点到面”,积极拓宽文旅融合发展领域,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延伸打造文旅新业态和消费模式,培育发展月伴湾等一批文旅新场景,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文化场馆、景区胜地拓展商业演出市场,开展百场非遗杂技艺术系列演出,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推动文旅产业由“网红”向“长红”转变。

精品创作工程助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围绕推进精品创作工程持续发力,广东潮剧院拍摄的全国首部潮剧数字电影《东吴郡主》通过广东省电影局审核,创排的新版潮剧《辞郎洲》落地展演,侨领谢国民、周光明等500名潮籍华侨华人、戏迷票友到场观看,潮曲表演唱《烽火侨批》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节目奖提名,并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节目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荣获“优秀节目奖”;汕头潮乐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演出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潮州细乐《柳青娘》,荣获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优秀乐种组合”称号。

服务协调并举夯实文旅产业基础

根据统计部门最新发布数据,汕头市202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22.55亿元,占GDP比重10.6%,以玩具创意、纺织服装“两特”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制造业产值占比近八成。2024年玩具创意产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140.91亿元、同比增长5.2%。伴随着国产电影、动画的迅速发展,积极做好汕头市影视取景拍摄协调服务,制定《优化影视取景拍摄协调服务若干举措》,为在汕头勘景、拍摄、制作的影视剧组提供便利协助和资源支持。今年以来服务在汕头取景拍摄的电影共计5部、网络短剧1部,服务支持电影《下南洋》《先驱》在汕完成剧本创作前期采风,全力做好城市文化宣传和传统非遗文化项目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同时,汕头市还持续做强“演唱会”经济,2024年共举办演唱会(音乐节)13场次,服务观众156605人次,并利用这一契机培育本地演艺市场,推动8家优质文体公司落户,赋能文旅体商融合发展。

(汕宣)

生态与产城融合

汕头澄海: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菱花岛俯瞰效果图

在“康养+商业+农文旅”的创新模式下,沉睡的乡村资源被唤醒;在“潮”“侨”“红”文化的滋养中,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在“一河三镇”的联动发展中,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徐徐展开……一个个特色项目、一幅幅美丽画卷,是澄海南溪河流域特色农文旅项目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澄海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坚定决心。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南溪河流域特色农文旅项目(简称“本项目”)涵盖“一河三镇”,即上华镇、溪南镇、隆都镇。项目以生态环保为导向、土地综合治理为试点,实现生态、产城一体化完美结合。本项目占地面积共约28142亩,以南溪河一河两岸文旅产品为依托,推动“一河三镇”全域旅游开发,延展“古风水乡”“观光农业”“森林康养”“湿地公园”等资源,打造集玩具主题娱乐、侨乡文化体验、水乡夜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滨河文旅产业聚集带”。其中上华镇全域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额58亿元,占地约7950亩,一期项目为“湖心·菱花岛”——粤东首个以爱情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旅项目,占地约1000亩,计划总投资约8000万元。

澄海区位于汕头市东北部,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其华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樟林古港作为红头船的启航圣地,已成为海外侨胞心中的精神家园和寻根基地,不仅如此,澄海还是中国玩具制造基地,更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玩具礼品出口基地”。

位于澄海区东北侧的南溪河,作为韩江入海支流,串联起上华镇、溪南镇、隆都镇。

南溪河作为韩江下游的重要出海通道,自1033年起就是潮商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独特的“潮”“侨”“红”文化特色区域,人文历史悠久。解放战争时期,这里还是共产党秘密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为项目赋予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构建“一河三镇”新格局

项目确立了“家乡情,故乡月”共享计划的文化定位,打造潮汕旅游目的地,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综合枢纽中心。在产业定位上,项目创新采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串联。

项目规划以南溪河为纽带,串联上华镇、溪南镇和隆都镇的旅游资源,打造“滨河文旅产业集聚带”,形成“一河三镇”的空间格局。

澄海地处潮州、汕头和南澳岛三个特色旅游目的地的中心位置,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西北接潮州市潮安区、西南毗邻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依托澄海产业构成及环境特色,项目规划以作为核心景观区,保留和修复传统潮汕民居建筑,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的“古风水乡区”、结合澄海“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的产业优势打造“玩具游乐区”、可让游客体验农产品种产销全产业链的“观光农业区”、包含侨乡商业街、美食商业街等五大主题街区的“特色商业街区”、以满足游客养生健康需求为主的“康养度假区”及与提供游客与自然互动亲水体验的“水上运动区”六大功能分区。

菱花湖上菱花岛,菱花岛上菱花仙——上华镇作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一轴一带两极”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以爱情文化为主题的“菱花岛”、展现水乡风情和淳朴民俗的“潮汕山水田园”、提供静谧的休憩环境的“生态度假岛”以及“水上运动休闲岛”四大特色项目。

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

项目创新性地将农业生产、文化体验与旅游休闲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开放观光和农事体验,推动农业从单纯生产向体验经济转型;挖掘“潮”“侨”“红”文化资源,通过活化利用传承潮汕传统文化;开发多元旅游业态,包括主题娱乐、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等,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项目引入头部农业企业和知名文旅IP,打造品牌农产品,实现三产有机融合。重点发展政商服务中心、康养度假产业、爱情主题产业、潮汕文化综合体以及特色商业集群五大产业中心。

在酒店业方面,项目将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独特住宿体验,配套会议展览功能,满足高端客群需求。“文旅+康养”模式将充分利用南溪河流域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生度假旅游,顺应健康服务业发展大趋势。

共享乡村振兴新成果

项目预计每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实现逐年递增;带动商业税收增加,促进周边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提升周边土地和房产价值,增强乡村招商引资吸引力。

项目运营后,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景区服务、商业经营等就业机会,带动居民增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潮汕水乡文化、老厝建筑文化等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推动周边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乡村整体生活环境。

项目坚持生态环保导向,以土地综合治理为试点,通过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保护原有植被、控制开发强度等措施,维护南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实现绿色发展。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党建引领、村民参与、品牌打造加媒体赋能的实施策略与独特创新模式,通过构建稳固、公正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旅游发展红利普惠全体村民,推动乡村经济稳健发展。项目还注重数字化转型,通过注册商标、线上销售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澄海南溪河流域特色农文旅项目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康养+商业+农文旅”的创新模式,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深挖自然人文富矿,引领村民走上“文旅致富路”。项目珍视乡村独特风貌与文化底蕴,将古老乡村、民俗与田园风光精妙融入旅游发展,既为游客提供纯粹的乡村体验,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标杆示范,该项目将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南溪河流域走向共同富裕,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本栏撰文:林丁丁

本栏图片:广东省建筑设计院

责编:武玥

来源:文旅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