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难倒不少人!50道语文选择题,你答错了多少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18:50 3

摘要: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谁的思念与祝福?

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篇》,它最初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请将答案留在评论区,与大家一同切磋!)

1. 在“日、木、从、牛”这几个汉字里,哪个不是直接描摹事物形状的象形字呢?

A. 日

B. 木

C. 从

D. 牛

2. 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谁的思念与祝福?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欧阳修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诗,像镜子一样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偶

4. 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感受到了诗人运用了哪种“魔法”让瀑布如此壮观?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偶

5. 翻开《论语》,我们主要能读到哪位圣人及其门徒的智慧之语?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6. 在唐朝诗歌的星空中,哪位才华横溢、风格飘逸的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7. 标点符号的小考验!仔细看,哪个句子里的标点用得毫无瑕疵?

A.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儿歌唱。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B. 你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

C. 他激动地说:“我终于成功了”!

D.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8. 成语“熟能生巧”源自一个卖油老翁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谁写下来的呢?

A. 苏轼

B. 王安石

C. 曾巩

D. 欧阳修

9. 作为新文学的旗手,鲁迅先生投出的第一篇震撼人心的白话小说是哪一部?

A. 《阿Q正传》

B. 《祝福》

C. 《狂人日记》

D. 《药》

10. 笔走龙蛇,冠绝古今!“书圣”这顶桂冠戴在了古代哪位书法大家的头上?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王羲之

D. 赵孟頫

11. 《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孙悟空深入人心,创作出这部奇幻巨著的是哪位文学家?

A. 罗贯中

B. 施耐庵

C. 吴承恩

D. 曹雪芹

12. 警世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了无数国人,它通常被认为是哪位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呐喊?

A. 黄宗羲

B. 王夫之

C. 顾炎武

D. 戴震

13. 在古诗的百花园里,哪种体裁像个严谨的建筑师,要求句子字数整齐(通常五或七言),还得遵守严格的格律?

A. 古体诗

B. 乐府诗

C. 词

D. 近体诗(格律诗)

14. 长短句,意蕴深,“词”这种文学体裁在哪一个朝代最为盛行,佳作频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15. “唐宋八大家”都是散文高手,但下面哪位大文豪其实并不在这个“俱乐部”里?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李白

D. 苏轼

1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主要弥漫着怎样的气息?

A. 边塞豪放

B. 田园冲淡

C. 浪漫奇诡

D. 沉郁顿挫

17. 汉代盛行的“赋”,以铺陈辞藻华丽著称,但哪个描述不符合它的典型特征?

A. 铺陈排比

B. 辞藻华丽

C. 句式自由活泼,多用口语

D. 常用于描写宫殿、都城、田猎等

18. 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里的作品按内容和音乐性质,被分成了哪三大类?

A. 赋、比、兴

B. 风、雅、颂

C. 经、史、子

D. 春、夏、秋

19. 元曲是元代的文学明珠,包括杂剧和散曲。在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汤显祖这几位戏曲大家中,谁其实不是元代的杂剧名家?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王实甫

D. 汤显祖

20. 苦吟诗人贾岛为了一个字反复思量,诞生了“推敲”的典故。他当时纠结的是哪句诗里的哪个字呢?

A.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

C. 两者皆是,他在“推”与“敲”之间犹豫

D.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21. 来检验一下文学常识!关于《春秋》、《史记》、《左传》、《战国策》这几部经典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

C. 《左传》是为解释《春秋》而作,属于纪传体。

D.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22. 震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是高举着哪两个核心口号前进的?

A. “自强”、“求富”

B. “扶清灭洋”

C.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D. “打倒孔家店”

23. 现代汉语里让人头疼的“的”、“地”、“得”,区分它们仨的关键钥匙是什么?

A. 词语的读音

B. 词语的感情色彩

C. 词语在句子中所修饰或连接的成分的词性

D. 句子的长短

24. 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哪个学派提出了“兼爱”(博爱)和“非攻”(反对战争)的独特主张?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25. 雄才大略的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下《观沧海》抒发胸襟,这首诗属于哪种诗歌体裁?

A. 楚辞

B. 乐府诗

C. 五言绝句

D. 七言律诗

26.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但有时会被误用。看看这几个句子,哪个加点成语用得不太合适?

A.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简直是文不加点。

B. 他俩实力相当,在这场比赛中半斤八两,难分胜负。

C.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意见不一,莫衷一是。

D. 他刚才的发言空穴来风,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高手题 (27-38题)

27. 汉末乱世催生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格,在曹操、曹丕、曹植、陶渊明这几位大家中,谁的风格与“建安风骨”关系不大?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陶渊明

28. 被誉为“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这部南朝文学理论巨著,究竟系统探讨了文学的哪些广阔领域?

A. 仅限于诗歌格律

B. 仅限于小说创作技巧

C. 文学创作原理、文体源流、创作方法、文学批评等诸多方面

D. 仅限于书法艺术

29. 作为晚唐五代词坛的重要流派,“花间词派”的作品通常展现出怎样的主要风格特色?

A. 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B. 内容多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怨,辞藻秾丽

C. 语言质朴,反映民间疾苦

D. 哲理深邃,意境空灵

30. 明代的“公安派”勇于挑战当时的复古风气,他们最核心的文学口号是什么?

A.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B. 代圣人立言

C.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D. 言之有物,注重教化

31. 诗人白居易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他希望通过这场运动让诗歌承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

A. 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试验新的格律

B. 使诗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发挥讽谕功能

C. 复兴古老的乐府民歌形式

D. 创作适合宫廷宴乐的歌词

32. 关于古典小说巅峰《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虽然众说纷纭,但通常认为是谁续写了曹雪芹未竟的故事?

A. 脂砚斋

B. 高鹗

C. 袁枚

D. 纪昀

33. 吟诵唐诗宋词离不开平仄。构成近体诗格律基础的“平声”,大致对应古代汉语四声中的哪一类?

A. 上声、去声

B. 平声、入声

C. 阴平、阳平

D. 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

34.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笔下,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怎样的文学风格和意境?

A. 浓厚的乡土气息,关注人性美和自然美

B. 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政治色彩

C. 现代都市的摩登生活与心理刻画

D. 深刻的社会批判和阶级意识

35. 要理解作品,先要了解作者和其所处的时代——这个“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位先秦思想家?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36. 汉字的构造奥秘藏在“六书”里。关于这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哪种说法是准确的?

A. “六书”都是造字法。

B. 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造字方式。

C. 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字,如“刀”的刃部加一点指明是“刃”。

D. 转注和假借主要属于用字法,而非造字法。

37. 万古流芳的《离骚》,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细读此诗,你能感受到屈原主要抒发了哪些深沉的情感?

A. 归隐田园的闲适

B. 深沉的爱国忧民之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C. 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D. 征战沙场的豪情壮志

38. 清代散文大家桐城派讲求“义理、考据、辞章”三结合。他们所强调的“义理”,具体是指什么?

A. 文章的结构布局

B. 文章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儒家思想

C. 对古代文献的考证

D. 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

大神题 (39-50题)

39. 南朝钟嵘的《诗品》别出心裁,将诗人评定为上、中、下三品。这种给作家作品“排座次”的批评方法,开创了后世哪种评论体例?

A. 诗话体

B. 品第体

C. 目录学体

D. 文论专著体

40. 南朝齐时期的“永明体”诗人开始自觉地讲究诗歌的声律和谐,这为后来哪种格律严谨的诗歌体裁铺平了道路?

A. 楚辞

B. 古体诗

C. 近体诗(格律诗)

D. 现代自由诗

41.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他所说的“无我之境”,是一种怎样的艺术状态?

A. 作者主观情感完全融入客观景物,物我两忘

B. 诗人刻意营造出的虚幻境界

C. 完全客观地描写事物,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D. 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42. 想要探寻汉字的源头和构造,《说文解字》是绕不开的经典。这部开创性的字典是谁编纂的?

A. 李斯

B. 许慎

C. 郑玄

D. 顾野王

43. 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y)这个分支,主要关注的是不同文化和文学之间发生的什么现象?

A. 平行现象和相似性

B. 误读和变形

C. 接受、传播和相互作用

D. 翻译理论与实践

44. 鲁迅先生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后半句“无韵之《离骚》”,是在高度评价《史记》的哪个突出特质?

A. 记载历史的真实性

B. 编年体的创新性

C. 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D. 对人物评价的客观性

45. 古代汉语里表达“是”的方式很灵活,“为”字有时就能担当此任。看看这几个例子,哪个句子里的“为”是用来表判断的?

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C.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D.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46. “五四”时期那场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离不开先驱们的呐喊与实践。谁是当时冲在最前沿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

A. 梁启超、严复

B. 胡适、陈独秀、鲁迅

C. 康有为、章太炎

D. 徐志摩、闻一多

47. 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从而引发新的感受——这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和理论,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理论家系统阐述的?

A. 俄国形式主义者(如什克洛夫斯基)

B. 法国结构主义者(如列维·斯特劳斯)

C. 德国接受美学者(如姚斯)

D. 英美新批评派(如瑞恰慈)

48. 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这些优美的词牌名,它们最初是用来标记什么的?

A. 词的内容主题

B. 词的音乐曲调

C. 词的作者身份

D. 词的创作地点

49. 为了解读微言大义的《春秋》,后人作了三部重要的传注,合称“春秋三传”。这三部传指的是?

A.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B. 《国语》、《战国策》、《世本》

C. 《诗经》、《尚书》、《礼记》

D. 《论语》、《孟子》、《大学》

50. 告别旧格律,拥抱新形式。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山鼻祖”,第一个真正以现代白话形式创作并产生广泛影响的诗歌流派,通常认为是哪个?

A. 湖畔诗派

B. 新月派

C. 象征派(前期)

D. 尝试派(以胡适《尝试集》为代表)

怎么样,这次的挑战是让你信心满满,还是发现了不少知识盲点?

晒出你的得分吧! 大方分享你的战果,看看英雄所见是否略同?哪道题让你“推敲”最久? 是不是有那么一两道题让你眉头紧锁,反复思量?哪个知识点或人物让你印象深刻? 是诗仙李白的豪放,还是鲁迅先生的深刻?是《诗经》的风雅,还是现当代文学的思考?还想了解哪些文学知识? 欢迎提出你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一起探讨!

1. C. 从 (会意字)

2. C. 苏轼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D. 对偶

4. C. 夸张

5. C. 孔子

6. D. 李白

7. A.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儿歌唱。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8. D. 欧阳修

9. C. 《狂人日记》

10. C. 王羲之

11. C. 吴承恩

12. C. 顾炎武 (源自其《日知录》,原句稍有不同,后凝练为此)

13.D. 近体诗(格律诗)

14. B. 宋代

15. C. 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不属于以散文见长的“唐宋八大家”)

16. B. 田园冲淡

17. C. 句式自由活泼,多用口语 (赋以句式整齐、多用骈偶和典故著称)

18. B. 风、雅、颂

19. D. 汤显祖 (明代戏曲家,代表作《牡丹亭》)

20. C. 两者皆是,他在“推”与“敲”之间犹豫

21. C. 《左传》是为解释《春秋》而作,属于纪传体。 (《左传》是编年体叙事,非纪传体)

22. C.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23. C. 词语在句子中所修饰或连接的成分的词性 (的+名词;地+动词;得+形容词/副词)

24. D. 墨家

25. B. 乐府诗 (属于汉乐府旧题,四言诗)

26. D. 他刚才的发言空穴来风,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27. D. 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诗人,风格冲淡自然,与建安风骨不同)

28. C. 文学创作原理、文体源流、创作方法、文学批评等诸多方面

29. B. 内容多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怨,辞藻秾丽

30. C.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1. B. 使诗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发挥讽谕功能

32. B. 高鹗

33. D. 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古代平声在现代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34. A. 浓厚的乡土气息,关注人性美和自然美

35. B. 孟子 (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36. D. 转注和假借主要属于用字法,而非造字法。(B形声字最多;C指事字的例子正确)

37. B. 深沉的爱国忧民之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38. B. 文章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儒家思想

39. B. 品第体

40. C. 近体诗(格律诗)

41. A. 作者主观情感完全融入客观景物,物我两忘 (王国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42. B. 许慎 (东汉)

43. C. 接受、传播和相互作用

44. C. 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45. 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这里的“为”解释为“是”)

46. B. 胡适、陈独秀、鲁迅

47. A. 俄国形式主义者(如什克洛夫斯基)

48. B. 词的音乐曲调

49. A.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50. D. 尝试派(以胡适《尝试集》为代表)(虽然其艺术成就不一定最高,但开风气之先)

别忘了还有开头的【热身题】: 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初是用来比喻什么的?(把你的答案和见解留在评论里吧!)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让我们在交流碰撞中,共同领略汉语之美,品味文学之醇!也别忘了分享给你的朋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文曲星”下凡!

来源:既生活也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