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中的“游戏助力文化生态建设”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此次论坛聚焦游戏在文化生态中的多重角色,揭示了游戏作为文化传承、文化连接与文化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近日,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中的“游戏助力文化生态建设”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此次论坛聚焦游戏在文化生态中的多重角色,揭示了游戏作为文化传承、文化连接与文化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发表致辞,强调游戏是优秀文化的新载体,驱动文化消费的新引擎,以及引领文化生态创新的新因素。敖然指出,游戏凭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以及文学、音乐、动画等多元融合形式,为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敖然还提到,游戏作为新触点,能够跨越时空限制,激发人们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和实地游览的愿望,从而在人与文化之间搭建情感纽带。同时,游戏作为新变量,正在通过其交互性和科技外溢性,推动文化生态中的新物种诞生,如互动影游、沉浸式体验等。
论坛发布了由游戏工委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发起的大众调研数据。数据显示,超过60%的用户认为游戏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优势,超过80%的用户被音乐类传统文化元素吸引,70%以上的用户被语言类传统文化元素所吸引。56.73%的用户表示,为了玩游戏会主动学习相关文化内容。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在发言中指出,游戏兼具艺术与技术的孵化功能,能够推动文旅产业的“泛游戏”特征发展。他强调,游戏已成为开创“数艺时代”的纽结点,应进一步加强游戏与文博文旅、文化经济的正向关联。
作为《黑神话:悟空》的音频合作伙伴,八零八二音频工作室的创始人徐桐分享了游戏音频的创意与制作过程。徐桐表示,团队提炼了大量民族音乐元素,采用了多种民间音乐演唱形式,为游戏营造了“熟悉又新鲜”的感受。
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唐峰认为,游戏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能够让全球玩家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接触中国的文化元素。他呼吁建立与游戏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民族音乐创作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世界级传播。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则从人文学的角度探讨了四大名著的游戏改编。他表示,游戏经验已建构了一代人对四大名著的认知,游戏公司应深化传统文化改编,挖掘文化与玩法的深度结合。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丰艳教授介绍了大众调研的发现,指出游戏玩家偏爱文化类游戏,并会被游戏中的传统文化所吸引。她认为,游戏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够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传递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
腾讯互娱内容生态部虚拟制作总监李海峰分享了腾讯在游戏引擎助力影视制作方面的探索。他表示,虚拟制片依托游戏引擎的实时渲染能力,能够实现数字场景和真实场景的实时融合,提高制作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杨越明结合“数字中轴”项目的实践,介绍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新方向。她指出,游戏技术能够助力文化遗产的传播突破视角、空间和时间局限,实现文化遗产的采集、呈现和交互体验。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就游戏助力文化生态建设的价值进行了深入讨论。西山居副总裁姚喆表示,西山居积极推动游戏IP的多元开发,与各类文艺形态融合,赋能周边产业的发展。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倩倩认为,当前的游戏研究与游戏产业发展均呈现出蓬勃态势,数字游戏已在变革中实现与文化建设的双向赋能。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