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故事里的孔融,年仅四岁,却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姐姐,自己选择最小的。这一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那是对长辈的敬重,对兄弟姐妹的关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谦让与友爱的生动体现。以孝治家全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故事里的孔融,年仅四岁,却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姐姐,自己选择最小的。这一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那是对长辈的敬重,对兄弟姐妹的关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谦让与友爱的生动体现。以孝治家全国试点单位(筹备)仙游县木兰社区正用这样的方式,让优良家风家教如春雨般浸润孩子们的心田,拉开了 “传承好家风 争做好少年” 小课堂的序幕。
义工老师在为孩子们朗诵《孔融让梨》的故事
课堂上,义工老师翻开《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宝典》,“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时候有个叫孔融的孩子,才四岁就懂得把大梨子让给哥哥姐姐,自己只拿最小的那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在老师口中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如果是你,会把大梨让给谁呀?”老师的提问刚落,一只只小手就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我要让给奶奶!”“我想让给弟弟,他比我小,应该吃大的。”“我要给爸爸妈妈,他们很爱我。”孩子们的回答此起彼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最纯粹的善意,正如《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宝典》中所说:“孝亲不在多言,贵在真心。”
孩子们在朗诵《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宝典》里的五个一百故事
孩子们在朗诵《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宝典》里的五个一百故事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选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的电子产品和多元化的文化,一些传统美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忘。而木兰社区开展的以孝治家家风家教小课堂活动,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为孩子们的心灵注入了传统美德的清泉。
木兰社区的义工表示,我们在以孝治家社区书院开办以家风家教小课堂,就是希望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喜欢的方式,把尊老爱幼、谦和有礼的种子播撒下去。“孔融让梨的故事讲了千百年,道理其实很简单:心里装着别人,才是真正的成长。” 就像今天的课堂上,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故事里的温度和孩子们自发地感悟。今后,我们会多多开展这样的小课堂,要求书院老师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学习“家风家教宝典”,还要培养孩子会讲“五个一百故事”,在家在学校“日行一善”,人人讲孝道处处见孝行。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孩子。(林琳 以孝轩)
来源:以孝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