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边常有中老年朋友说 “人老了,觉本来就该少”,把睡不好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可实际上,真正的衰老并不会让睡眠需求骤减,要是身体频繁出现一些不对劲的情况,说不定是失眠症在敲警钟,可不能大意。
身边常有中老年朋友说 “人老了,觉本来就该少”,把睡不好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可实际上,真正的衰老并不会让睡眠需求骤减,要是身体频繁出现一些不对劲的情况,说不定是失眠症在敲警钟,可不能大意。
这 4 个表现反复出现,得留意是不是失眠症
躺到床上俩小时还没合眼
一般人躺下后半个钟头内就能睡着,要是天天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从天黑熬到半夜,躺了俩小时脑袋还跟白天一样清醒,甚至越躺思路越活跃,就得上心了。就像周阿姨,每晚 8 点半就上了床,可常常要到 11 点之后才能睡着,偶尔凌晨 2 点还盯着窗帘缝里的光发呆,白天总觉得头重脚轻,这就是明显的入睡费劲。
夜里醒了就再也睡不着
很多中老年人半夜会醒过来,要是翻个身没多久又能睡着,倒不用太担心。但要是醒了之后就眼睁睁到天亮,哪怕数着天花板的纹路、听着冰箱的嗡鸣声,脑子就是静不下来,而且连着一礼拜都这样,就得重视了。刘大爷就是如此,每天凌晨 4 点准时醒,之后就只能在屋里慢慢踱步,等天亮了才敢坐下歇着。
一天睡觉时间凑不够 5 小时
成年人正常每天得睡 6-8 小时,中老年人也得保证 5-7 小时才行。要是连续好几个月,每天睡着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 5 小时,白天还总觉得浑身乏、没劲头,这可能就是失眠症的信号。比如陈奶奶,每晚顶多睡 4 个小时,白天坐在藤椅上都能打盹,可到了晚上就是睡不着。
一到该睡觉就犯愁
只要到了睡觉的点,就开始琢磨 “今晚怕是又睡不好了”,越琢磨越睡不着,甚至一看见床铺就心烦。这种 “怕失眠” 的心思,也是失眠症常有的表现。孙叔叔就有这情况,每天晚上 7 点多就开始不安,生怕自己又要睁眼到天亮。
睡不着别死扛,试试这些小法子
白天去户外晒晒太阳
上午 10 点到 11 点之间,到院子里或小区花园晒 15-25 分钟太阳,不用戴遮阳帽和太阳镜,让阳光照在脸上。阳光能帮着身体调准 “作息钟”,晚上更容易有困意。中老年人每天坚持晒晒太阳,睡眠质量会慢慢好起来。
睡前 1 小时把手机放一边
手机屏幕的光亮会让大脑觉得还是白天,影响睡意。睡前 1 小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房,看看纸质的老报纸、听听舒缓的戏曲,或者用温水泡泡脚(水温 38℃左右,泡 15 分钟就好),让身体慢慢放松下来。
晚上睡不着就起来做点轻松事
如果躺下 40 分钟还没睡着,别在床上硬熬着,可以起来到客厅做些简单的事,比如擦擦桌子、整理整理老照片,等有困意了再回床上。记住,别在客厅看电视或玩手机,不然大脑会更兴奋。
长期失眠别轻视,可能和这些事儿有关
让血糖不稳定
长期睡不好的中老年人,血糖容易像波浪一样忽高忽低。晚上睡不着时,人会不自觉地着急、上火,血糖就可能升高;白天没精神,吃得少了,血糖又可能偏低。这样来回波动,对身体很不好。如果本身血糖就有点高,更要重视改善睡眠。
手脚会慢慢不灵活
我们的身体在睡觉时会修复白天的疲劳,就像给机器上润滑油一样。长期睡不好,身体来不及 “保养”,就可能出现手脚不灵活的情况。比如拿东西时总抓不稳,走路时偶尔会打晃,这些都可能和失眠有关。
中老年人对待失眠,既不能不当回事,也不用过分紧张。如果上面说的这些征兆持续了一个多月,不妨跟儿女说说,一起去医院看看。睡眠就像喝水一样,是身体的基本需求,好好睡觉,才能有精神享受每一天的日子。
来源:烟博士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