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主场,近30万种图书,千余场活动,今年首次以“双主场”面貌示人的上海书展无疑将全民阅读的效果双倍呈现。8月13日到19日举行的上海书展无疑是一场阅读的狂欢,也是一场文化普及行动,在接下来这一周的时间里,上海将书香满城,文化弥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双主场,近30万种图书,千余场活动,今年首次以“双主场”面貌示人的上海书展无疑将全民阅读的效果双倍呈现。8月13日到19日举行的上海书展无疑是一场阅读的狂欢,也是一场文化普及行动,在接下来这一周的时间里,上海将书香满城,文化弥漫。
◇ 双主场就是“全民阅读✖️2” ◇
今天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鹏程介绍了2025上海书展“双主场”之一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的情况,人们才知道这“双主场”的意义。首先就是图书的品种。上海书城计划展销图书品种超12万种,其中与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特惠销售品种约3万种。举办“书页之间阅见文创”文创市集主题展,汇聚红色主题类、生活创意类等六大品类文创精品近3500种。
要知道去年上海书展“单主场时代”,一个上海展览中心展销图书就达到了16万种,现在随着上海书城的加入,书展图书总量有望接近30万种,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上海书城的阅读活动也与上海展览中心形成了呼应。据了解,书展期间书城计划开展新书发布、作家见面会等各类活动44场次。上海新华传媒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联合推出“致敬社科大师”主题展及“七天七讲”活动在上海书展双主场上海书城一楼与七楼和读者们见面,向徐森玉、朱东润、王蘧常、熊佛西、胡焕庸、冯契、陈从周等七位上海文化大师学者的生平及文化遗产,开展深度访谈并配套图文展。
双主场就是“全民阅读✖️2”。一位书界业内人士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样形容。“当然,阅读的推广和文化普及最终效果,可能还远不止乘以二,因为上海展览中心靠近静安寺商圈,上海书城靠近人民广场商圈,各自都有很强的文化辐射力。”
◇ 书展将首次发放“惠民阅读券” ◇
在全国各大书展中,上海书展读者的消费力是最强的吗,这是公认的。当然也因为这个原因,今年书展将在促进消费方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书香上海”阅读氛围,推动全民阅读,2025上海书展特别推出“惠民阅读券”。经合规流程审定,8月13日至19日每日9时,通过抖音和美团两大平台,推出满50元减20元、满15元减5元的两种面额“惠民阅读券”。市民读者的每个消费账户每天可在上述平台抢购不同面额“惠民阅读券”各1张。“惠民阅读券”当日有效,若当天未使用,系统将24小时内自动退还。
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参与报道的迄今所有21届上海书展中,这样实打实发阅读券的还是第一次出现。记者了解到,由于书展现场图书本身大多就实行折扣销售,如果再加上使用惠民阅读券,那很多图书的价格将远远低于网络书店。这样,上海书展的吸引力显然会大幅度提高,提振消费也就成为可能。
促进消费的另一个举措是2025上海书展首次于上海展览中心的喷水池广场、东花园、西花园推出户外“阅界夜市”,点亮城市夏夜文化消费,为参观上海书展的市民读者及周边市民、游客提供晚间文化休闲新选择。8月13至18日的每晚17:30~22:00,其中周五、周六两天再延长运营时间至22:30,“阅界夜市”现场将汇聚文创手作、新奇好物、清凉饮品、休闲轻食等的各类花车市集,同时还能带来跳房子、套圈等童趣小游戏。晚间参观完上海书展离场的市民读者,从延安中路出口离开的途中可在遇见“阅界夜市”。周边市民、游客在21:00后,可从延安中路入口的2号、3号门入场。
◇ 书展的“购书指南”来了 ◇
正如前面所说,今年书展有近30万种图书参展,这对爱书者来说固然是饕餮盛宴,但其实也给选择障碍症患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今年书展前夕发布的2025“上海好书”半年榜,显然给读者提供一份难能可贵的购书指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2025“上海好书”半年榜由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榜单评选参照“中国好书”选书和分类标准,一大批体现上海出版专业学术见长优势和出版门类齐全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畅销图书入选。
有30种新书入选“上海好书”半年榜,其中主题出版类3种,人文社科类12种,文学艺术类6种,少儿类3种,科普生活类6种。主题图书是一大亮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筑梦苍穹:顾诵芬》是“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顾诵芬的传记,讲述了他立志航空、研制歼—8、战略引领、育人奉献的一生,展现了其科学家精神与党员风范。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飘扬的国旗:写给青少年的新中国成立故事》聚焦新中国成立前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共产党从瑞金到陕甘宁边区,在困境中探索执政方式,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历程,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聚焦中华灿烂文明,关注中华文明细节成为上榜好书的鲜明特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了不起的汉字》从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教育学的多维视角,系统阐述汉字的起源机制与发展规律,古文字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出土文献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核心作用等内容,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绘画:元至清》聚焦媒材发展、画派分化与地域间互动,在历史原境中立体勾勒元、明、清三代绘画的发展轨迹,以更全面的视角重新理解中国绘画。
多部好书关注科技前沿。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是学者刘擎携手严飞写给当代人的一部反内耗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游戏直播简史:重塑游戏、电竞与情感经济》带领读者进入游戏直播的幕后世界,理解内容创作、技术平台与观众互动之间的复杂动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何以量子——重塑世界的量子物理》回溯量子力学百年征程,深入解析量子通信、暗物质、超弦理论等前沿领域,引领读者探索物理学的未解谜题。
◇ 书展是“一场席卷城市的文化普及行动” ◇
上海书展图书的题材是五花八门的,任何有关文化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而事实上,在书展期间这座城市的很多人都在谈论文化,他们参加各种与书展强链接的文化活动,并以此为时兴。所以也有人说书展是“一场席卷城市的文化普及行动”。
所以“书展+”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可以最大幅度地扩大书展在文化普及方面的作用。上海书展期间启动的“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就是这样一次“书展+”的尝试。
由上海书展办公室、东方出版中心主办的这次活动,依托上海地铁日均千万客流、覆盖全市500余个站点的网络优势,面向全社会征集地铁站点周边蕴含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
主办方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地方都被称为“地标”,这是一个地标泛滥的时代,但显然,很多所谓“地标”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而此次文化地标征集活动,就是要选出市民公认的那些地标。“将书展的文化氛围从展馆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间,让书香融入市民日常生活。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激发市民对城市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共同推动‘书香之城、文化之都’建设。”
活动同期,上海地铁官方APP“Metro大都会”推出“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城市文化地标”主题电子纪念票,限量发售。主题电子纪念票由青年艺术家施晓颉设计,采用立体书创意形式,融入鲜明的IP元素与活力构图,生动展现阅读与城市生活的碰撞,传递上海书展年轻、开放、多元的文化气质。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