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试想一下,如果有一束激光能精准“点杀”癌细胞,而旁边的健康细胞却毫发无损;如果人类能像翻阅书页一样,轻松“阅读”原子内部的秘密——这些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情节,如今正在一片拇指大小的硅基芯片上悄然成真。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束激光能精准“点杀”癌细胞,而旁边的健康细胞却毫发无损;如果人类能像翻阅书页一样,轻松“阅读”原子内部的秘密——这些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情节,如今正在一片拇指大小的硅基芯片上悄然成真。
从巨无霸加速器到“掌上装置”
要理解这个突破的意义,先看看传统方法的“奢侈”代价。比如瑞士的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个占地16.7英里的巨无霸,靠射频系统和超导磁体推动高能粒子束,不仅耗资巨大,还需要庞大的场地和维护团队。可如今,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AakashSahai团队,用一块小小的硅基芯片,挑战了这个巨型装置的“地位”。
这片芯片,虽小得可以躺在手掌心,但内部却隐藏着一个微缩的“能量舞台”。当材料内部的量子电子气快速震荡并相互散射时,就会释放出强大的电磁场。而更重要的是,这个芯片还能通过控温保持结构稳定,就像给狂奔的电子安装了“轨道”,既释放能量,又保证系统运行井然有序。过去需要大型加速器才能观测到的高能场行为,现在在一片小小的芯片上就能实现。研究生KalyanTirumalasetty如此形容:“关键在于,我们不仅能控制高能流动,还能确保材料结构不被破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从癌症治疗到探索宇宙:未来有多远?
虽然这项技术距离实际应用可能还有数年的时间,但它已经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Sahai认为,这种芯片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场景是医疗领域。未来,伽马射线激光或许能实现“原子级成像”——不仅能清晰地观察细胞核,甚至连原子核的细节都能一览无余。这种精度意味着医生可以在纳米级别直接切除癌细胞,就像拿着一把世界上最小的手术刀,对癌变组织进行“微雕”。
而在更宏大的视野中,这项技术可能为宇宙探索开启全新大门。举例来说,它或许能帮助科学家验证多重宇宙的存在,甚至为理解宇宙的本质提供全新的工具。“作为工程师,我们不仅要帮科学家看懂自然,还要为他们提供改变自然的工具——这种感觉真的令人兴奋!”Tirumalasetty说道。
十年磨一剑:从初探反物质到今天
当然,任何科技的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Sahai团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他们发表了关于反物质加速器的第一篇论文。今年夏天,他们计划回到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进一步完善芯片材料和激光技术。“电影里的科技突破总是显得快得不可思议,但现实中,这通常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打磨。”Sahai坦言,“不过,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这些场景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从激光、芯片到LED,材料科学的突破每一次都在悄悄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而这一次,这片小小的硅基芯片掀起的量子涟漪,或许会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辽阔的未知世界——那里有更精准的医疗技术,更深刻的宇宙洞察,甚至可能解答“多重宇宙是否存在”这一终极谜题。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通过量子技术验证了多重宇宙的存在,你觉得,人类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会因此发生怎样的改变?
来源:Science科学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