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平常提起蚊子,想到的都是“嗡~”的一声响,然后就是一个包,痒得你想拿钢丝球搓。谁能想到,这年头蚊子还分“好”蚊子和“坏”蚊子?
咱们平常提起蚊子,想到的都是“嗡~”的一声响,然后就是一个包,痒得你想拿钢丝球搓。谁能想到,这年头蚊子还分“好”蚊子和“坏”蚊子?
更离谱的是,广州居然每周“量产”500万只好蚊子,还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为了防病——基孔肯雅热。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是:你说你造飞机造火箭、造芯片我都认了,你造蚊子干嘛?咱都忙着防蚊子呢,你反倒去“养蚊子”?
这事儿听着实在像是科幻片里的设定,但人家疾控中心拍着胸脯说:靠谱!还有效!
那问题就来了,这些“好蚊子”到底是咋个好的法?它们吃素?它们不咬人?它们戴口罩?再说了,基孔肯雅热是个啥?跟登革热、寨卡病毒是不是亲戚?我们又该怎么办
才能在家门口不被“热”一脸包?来,咱们今天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说说这事儿背后的科学门道。
先捋一捋,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儿听着挺拗口,但其实它的来头不小。这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病毒名字也叫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靠蚊子传播。
重点是,它不是那种你发个烧、吃片对乙酰氨基酚就能过去的小感冒,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关节痛得像老寒腿发作,一痛就是几个月。有人感染后甚至痛得走不了路,连筷子都拿不稳。
传播这病毒的“凶手”,主要是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纹伊蚊。别看它个头小,战斗力却爆表。它不像普通蚊子喜欢晚上出来偷袭,它是白天出动,咬你个措手不及。
而且它不仅能传播基孔肯雅热,还能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感染,堪称“蚊界三毒王”。
那问题来了,怎么对付这个“毒王”?传统方法就是喷药、灭蚊、倒积水、清垃圾,老三样,一个都不能少。但蚊子聪明着呢,喷药喷多了还会产生抗药性
说白了就是“你毒你的,我飞我的”。这时候,科学家们就使出了“以蚊制蚊”的绝招——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
啥叫“好蚊子”?其实这些被“量产”的蚊子,都是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这个菌听着像个外星名字,其实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共生菌,对人没有害
但对蚊子可不是一般的影响大。科学家发现,这种菌能干扰蚊子繁殖,尤其是当带菌的雄蚊和野外的雌蚊交配后,生出来的卵根本孵化不了——等于“断子绝孙”。
注意了,这些“好蚊子”都是雄蚊,雄蚊是不会咬人的,所以它们对人一点伤害都没有,只是去“搞对象”,结果对象一搞,孩子没了。
这就厉害了,每周放个五百万只“绝育战士”出去,一来二去,野外的蚊子数量就被压下去了。一旦伊蚊数量下降,病毒传播链就被打断,基孔肯雅热自然就不容易爆发了。
这就像是把敌方的兵源给“阉割”了,打仗都没人了,你还咋传播病毒?
那问题又来了:这“以蚊治蚊”的方法靠谱吗?有没有副作用?会不会哪天“好蚊子”叛变了?目前看,科学界和疾控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安全、有效、可控。
沃尔巴克氏菌不会传染给人,也不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而且这方法在多个国家都已经试验过,比如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效果都不错。中国这几年也在多个地区试点,一放一个准,蚊子数量明显下降,病毒感染率也跟着降。
当然啦,这招不是万能钥匙,不是说放几个“好蚊子”出去,咱就能躺着吃瓜看蚊子打仗了。要控制基孔肯雅热,还得靠多管齐下。你家阳台水盆、楼下水缸
花盆托盘里哪怕有一口积水,蚊子就能生一窝。家庭防蚊还是必须的。要做到“三不”:不留积水、不给蚊子机会、不把自己暴露给蚊子。尤其是8月这种雨水多
气温高的季节,正是蚊子“狂欢节”。
说到这儿,咱得说点实用的。家里怎么防蚊?最基本的,安装纱窗纱门,别怕麻烦。
能用电蚊拍的就别客气,拍一个少一个。再就是使用含有避蚊胺或伊默宁的驱蚊产品,这些是目前国际认可、对人相对安全的有效成分。
不要迷信那些“纯植物提取”的驱蚊水,很多连蚊子都嫌弃,不咬你是因为它吃饱了不是怕了你。
至于咱们常见的蚊香、电蚊液,也可以用,但要注意通风,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别整得呛得咳嗽。有条件的,可以用诱蚊灯,对付伊蚊效果一般,但配合使用也有帮助。
提到这里,有人会问:那得了基孔肯雅热怎么办?这个病暂时还没有特效药和疫苗,治疗主要是对症,比如退烧、止痛、补液。多数人几天就缓解了
但那种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尤其是老人和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恢复慢得很。所以重点还是要防,别让自己沾上这病。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讲,释放“好蚊子”是一种生物防控技术,它比传统化学方法更环保,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伤害非目标生物(比如你家阳台上的小猫小狗)。
而且一旦技术成熟,成本也会降下来,未来可能成为控制蚊媒病的主流手段之一。
当然啦,技术再牛,也替代不了每个人的自我防护意识。你要是家里到处是水渍,阳台上的花瓶里泡着水,厨房地漏周围潮湿发黑,那蚊子不来你家都不好意思。
所以说,放“好蚊子”是国家的事,清积水、灭蚊虫是咱自己的事。别等着疾控中心天天来你家巡逻,自己动动手,蚊子就少一半。
说到其实“好蚊子”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背后体现的是科学防控的思路——精准、环保、长效,不搞大水漫灌那一套。至于它是不是能彻底取代传统灭蚊方式,还需要时间观察。
不过眼下这招,确实是个能打的选手。
那说到这儿,你有没有被蚊子咬得特别惨过?是夜里咬得你怀疑人生,还是白天咬得你办公室跳脚?有没有什么你觉得特别有效的驱蚊方法?生活中又碰到过哪些奇葩“灭蚊神器”?来评论区聊聊吧,看谁家的蚊子最“硬核”!
你最怕蚊子咬哪个部位?腿?脚踝?耳朵?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抖一抖!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2023年版)
2. 中华预防医学会.沃尔巴克氏菌技术在蚊媒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6):813-818
来源:潇潇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