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世运会旗手名单一公布,马上就成了热搜话题。两位旗手年龄差距挺大,让人眼前一亮。一个是刚20岁的技巧运动新星,另一个是34岁的轮滑老将。这种跨代组合很受关注,也能看出赛事筹备时的深入思考。年轻和成熟搭配,不光形式上好还向外界展示了赛事对新兴项目和传统优势项目
成都世运会旗手名单一公布,马上就成了热搜话题。两位旗手年龄差距挺大,让人眼前一亮。一个是刚20岁的技巧运动新星,另一个是34岁的轮滑老将。这种跨代组合很受关注,也能看出赛事筹备时的深入思考。年轻和成熟搭配,不光形式上好还向外界展示了赛事对新兴项目和传统优势项目的考量。能看出,旗手选择的每个细节都体现着赛事组织的用意和策略。
技巧运动在国内比较冷门,过去没多少出彩的时候。就算史经纬带着男子四人组在世锦赛拿了三枚金牌,也没引起太多关注。相比之下,郭丹是轮滑领域顶尖选手,职业生涯很辉煌,但跨界速滑挑战冬奥时遇到了困难。她的经历反映出国内运动项目发展的问题,就是新旧交替时,有些项目摆脱不了体系的限制。这不仅关系到个人,也暴露了新发展方向的可持续性问题。从旗手配置这次大胆搭配好像是想通过个人影响力和项目曝光来达到目的。
和其他赛事的旗手标准比,差别很明显。东京奥运会选了赵帅和朱婷当旗手,他们既是奥运冠军,项目影响力大,在全球也有名。但这次世运会的做法更有策略性,用年轻旗手的身份给冷门项目吸引关注。要是奥运冠军成了世运会旗手,会让人感觉世运会比奥运低一级。观众可能会觉得世运会没奥运厉害。这种“借光”的办法短期内有用,但从长远对世运会品牌塑造作用可能不大。
开幕式是赛事组织的重要部分,不光要形式好还要给各个项目创造发展空间。灯光秀能吸引人,但项目发展关键是把技术和细节直观地展示给大众。比如技巧项目转播,导播得准确抓住关键动作;轮滑展示拍摄,要多关注选手核心技术动作,不能只靠舞台效果。要是技术表现更符合实际,小众项目可能会吸引更多观众,而不只是一时热闹。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壹号体坛